假期里不少老师开始按照自己的方式,对2022版新课标进行学习。只是,“素养导向”“学业质量”“大概念”“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内容结构优化”“学科实践活动”……等词汇高频出现,让大家阅读起来有一种“难理解”的感觉。

本文整理许多专家、学者对这些新理念、新名词的解读,也梳理了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相信老师们读完后,对新课标有了一定的认识,还能更好地深入学习。在此,对各位专家的倾情分享表示感谢。

本文主要内容指引:

1.课程标准地位、重要性

2.课标最大亮点——课程核心素养

3.育人总目标确立,义务教育学生画像

4.核心素养概念、三个方面、六个维度、十八个要点

5.学科核心素养

6.布鲁纳、施瓦布的学科结构化相关理论及实践课程论

7.不同的知识类型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这是课程与教学的基本规律

8.课标基本框架

9.课标中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三者关系

10.学业质量、学业质量标准

11.教学提示

12.大观念

13.学习任务群

14.大概念

15.教学评一体化、一致性

16.大概念统领的大单元教学

17.跨学科主题学习

18.课程内容结构优化

19.学科实践活动

20.2022版课程标准的四大突破

21.与课标理念匹配命题与评价

1

课程标准地位、重要性

课程标准是学校教育教学“宪法”,是育人蓝图,具有准绳、尺子的规范。课程标准的研制和修订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引擎和支点,是改革源头,是课改第一依据、直接依据及原点推动力。

2022版课标修订重在从学科立场走向教育立场,突出素养立意、育人导向;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强化学科实践及跨学科主题学习;践行素养导向质量观。

新课标有可操作性,能用、好用、管用;新课标——新教材——新学案——新课堂——新考评构成了课改、改革完整链条。

2

课标最大亮点——课程核心素养

学生核心素养采取通过学科课程素养认领形式来推行,“想得到美丽的育人目标——看得见风景的课程核心素养——走得到景点的教学目标”构成了切实可行育人目标落地行动路线图。由此可以看出,课程核心素养是课程DNA,是课标主体、灵魂;是一根红线贯彻修订全过程,统领课标各部分,内在具有一致性、统一性。

课程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体现;是各学科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独特贡献;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之后逐步形成的。它具有情境性、整体性、反思性三大特点。

3

育人总目标确立,义务教育学生画像

培养目标: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

所谓“有理想”,就是指学生从小要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美好生活不但有向往,而且有追求。

所谓“有本领”,就是指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学到真正能够运用于实际生活、满足生存需要、能够服务于社会的知识和技能。

所谓“有担当”,就是指学生从小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责任意识,敢于担当,勇于担当,积极发挥个人能力,做时代的主人。

4

核心素养概念、三个方面、六个维度、十八个要点

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所孕育出来的(跨)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

通俗说:学生应具备正确价值观,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新课标2022与之前有不同吗(一文说清这些理念)(1)

5

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学科素养以学生发展素养为核心价值追求。学科核心素养是对能力、情感、态度学科三维目标的整合。学科核心素养是确定学科课程标准、学科知识体系、学科质量标准的依据和导向。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以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与技能体系为重要基础和载体。

1.语文学科素养

高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义务: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2.数学学科素养

高中: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

义务: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3.政治学科素养

高中: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制意识;公共参与。

义务:道德与法制: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

4.物理学科素养

高中: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

义务: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

5.化学学科素养

高中: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义务: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

6.生物学科素养

高中: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

义务: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

7.英语核心素养

高中: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

义务: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

8.历史学科素养

高中: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义务: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9.地理学科素养

高中: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义务: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10.科学学科素养

义务: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

11.劳动学科素养

义务: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

12.艺术学科素养

义务: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

13.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义务: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

14.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

义务: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

15.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

义务: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

新课标2022与之前有不同吗(一文说清这些理念)(2)

6

布鲁纳、施瓦布的学科结构化相关理论及实践课程论

2022版新课标主要依据理论是布鲁纳、施瓦布的学科结构化相关理论及实践课程论。换句话,我们这次是从发现学习、课程结构结合视角来全面引进、学习布鲁纳的思想观点。教学评价与韦伯DOK理论基本吻合。

施瓦布实践课程蕴含着真实性、探究性、情境性以及过程性等本质特性。提出学科结构的三种不同含义,即学科间的组织结构、学科的句法结构、学科的实质结构。

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他的理论常被称为认知一结构论或认知一发现说。

布鲁纳核心观点:

1.任何学科以一定的知识的正当形式,能有效地教给处于任何发展时期的任何儿童。

2.学习的实质: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3.学习过程: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4.教学原则:动机原则,动机类型:好奇内驱力(即求知欲)、胜任内驱力(即成功的欲望)和互惠内驱力(即人与人之间和睦共处);结构原则,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类型:动作性表征、映像性表征、符号性表征;程序原则;强化原则,及时反馈。

5.发现学习的四个作用:提高智能的潜力;是外部奖赏向内部动机转移;学会将来做出发现的最优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的信息的保持和检索。

6.发现学习的四个特点: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直觉思维;强调内部动机;强调信息的组织和提取。

学科基本结构相应观点:

1.任何一门学科也都有它的基本的知识结构。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该门学科基本的知识结构,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或编码系统。

2.教学不能逐个地教给学生每个事物,最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得一套概括了的基本原理或思想。这些原理或思想构成了理解事物的最佳的认知结构。教学的任务就在于让学生形成这种认知结构。为此,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把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的学习放在中心地位上。

3.无论是教材的编写和教学活动的进行,都应侧重于让学生掌握一门学科的基本结构。

4.学习和掌握基本结构的五大优点:

(1)如果学生知道了一门学科的基本结构或它的逻辑组织,学生就能理解这门学科;

(2)如果学生了解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有助于学生把学习内容迁移到其他情境中去;

(3)如果教材的组织形式具有很强的内在知识结构性,将有助于学生记忆具体的知识细节;

(4)如果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经验和对知识结构的合适的陈述,即便是年幼儿童也能学习高级的知识,从而缩小初级知识和高级知识之间的差距,便于从初级知识向高级知识的过渡;

(5)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美国教育评价专家韦伯提出“知识深度即“DOK”理论,该理论将学生的认识水平分成4个层级:回忆和重现、技能和概念、策略性思考和推理、拓展性思考。一个真正好的学习任务应该应从问题解决与应用、思维迁移与创造层面来设计。

新课标2022与之前有不同吗(一文说清这些理念)(3)

7

不同的知识类型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这是课程与教学的基本规律

安德森等的《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将“知识”分为四种类型:

1.事实性知识。有“术语知识”和“具体细节和要素的知识”两个亚类;

2.概念性知识。结构化的知识形式,包括“分类和类型的知识”“原理和通则的知识”和“理论、模型和结构的知识”;

3.程序性知识。关于“如何做某事”的知识,指做某事的方法、探究的方法;

4.元认知知识。关于一般认知的知识以及关于自我认知的意识和知识。

从学科教学的角度,前两类相当于学科的内容知识,后两类是过程技能。

知识类型与认知方式大致是对应的。比如事实性知识,主要是“知道”——记住并能回忆;概念性知识,则需“理解”,表现为能够解释、举例、分类、总结、推断、比较、说明等。

事实性知识包括“术语知识”和“具体细节和要素的知识”,“是相互分离的,孤立的,‘信息片段’形式的知识”。以往的基础教育,主要在教这种类型的知识,强调“知识的覆盖面”,用“知道”“记住”的方法。在我国应试教育背景下,则恶化为“死记硬背”的“题海战术”。

8

课标基本框架

新课标2022与之前有不同吗(一文说清这些理念)(4)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文本框架

新课标2022与之前有不同吗(一文说清这些理念)(5)

命题规划多维度细目表

新课标2022与之前有不同吗(一文说清这些理念)(6)

课标文本框架(1):核心素养为纲,把下面六个方面串起来

课程性质:课程性质(概念)(定性是什么)、功能及价值总体定位(育人价值、教育意义)。

课程理念:立场、方向、观点,课程目标、内容、评价、实施所隐含理念。

课程目标:学生学习这门课程所应达到的发展水平和最终结果,即总体期待、各部分描述。包括素养内涵、总目标、阶段目标。学段目标体现核心素养连续性、进阶性,课程总目标:体现素养维度。

课程内容:实现目标而选定、组织内容以及如何使内容变成素养路径、方式、方法。包括总体框架、内容单位(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跨学科主题。

课程内容结构化:它最终是要引领和推动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借助内容结构化让学生进入课程,让素养落地,让学生进入课堂。

学业质量:学业质量内涵与描述(即学完阶段性内容之后的学业成就表现)。

课程实施: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资源开发、教学研究与培训。

课程标准文本框架(2):逻辑思路(要回答基本问题)

1.课程性质:课程性质及教育价值

(1)本课程的来源及特征是什么;

(2)为什么要学习本课程;

(3)对学生发展有什么重要价值。

2.课程理念

目标理念 内容理念 实施理念 评价理念

(1)本课程的价值追求是什么?

(2)如何通过课标各部分来落实。

3.课程目标

共时性、历时性。

核心素养內涵。结果:(1)要素及内涵,过程;(2)学段特征(素养进阶)

目标要求:课程总目标、学段目标

(1)本课程对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贡献是什么?

(2)其进阶水平是怎样的?(课程目标是核心素养具体化)

4.课程内容

内容结构图(观念、主体、任务)

内容单位1: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

内容单位2:跨学科主题学习,给学生提供哪些经验(内容及基本活动)来达成课程目标。

5.学业质量:学业质量内涵、学业质量描述

如何判定学生课程学习成果。

6.课程实施

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师培训与研究

如何有效实施校本课程。

9

课标中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三者关系

这三个部分缺一不可、内在关联。

“内容要求”指向“学什么”——强调在结构中的、扎实的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要性,防止知识虚化。

“学业要求”指向“学得怎样”——结合教学内容要求,提出素养发展目标。

“教学提示”指向“怎么学”——即:学习这样的内容、达到这样的要求,学生必须经历哪些基本的、典型的活动,让课程“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进入课程,让课程内容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活动。

10

学业质量、学业质量标准

学业质量:学生完成课程阶段学习后的学业成就综合表现。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是过程、结果、考试命题依据。不是知识点成就表现,而是知识综合运用。

学业质量标准: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

内容来源 | 当代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