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冬季保暖产品,南极人一定最具发言权。

一直以来,南极人都以低廉的价格和优质的服务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尤其是内衣产业,一直被誉为过冬神器。

它成立于1998年,总部位于上海,旗下拥有“南极人”“南极人home”“卡帝乐”等品牌。


2002年保暖内衣销售总数(知名品牌保暖内衣仅靠)(1)

南极人品牌主体为南极电商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在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交易,总市值为295亿元。

2010年,转型成功的南极人公司开启电商服务;

2012年,开启了南极人共同体商业模式,做产品生态链;

2015年,南极人公司推出系列服务品牌,并成功借壳新民科技登陆中小板,南极电商自此进入A股。

据资料显示,南极人早在2015年就已经放弃了实体销售,不再生产内衣产品,而今南极人主要以出售品牌当作主营业务。

转型之后,南极人就开始了卖吊牌的道路。甚至在2015年,南极电商直接放弃了实体零售和直销,停止了生产线,专注于做品牌授权服务、电商生态综合服务平台服务、柔性供应链园区服务以及专业增值服务及货品销售业务。

而且南极电商提供的还是“一条龙”服务,如果相关部门要对厂家进行检查,南极电商还会提供相关证明,让厂家免于处罚,甚至附送广告位。


2002年保暖内衣销售总数(知名品牌保暖内衣仅靠)(2)

在这样“周到”的服务之下,南极电商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客户,现在南极人品牌授权生产商的数量已经超过了800家,授权店铺更是超过了4000家。

可能很多人会问,好好的实体生意不做了,就只卖吊牌,这能赚钱吗?说了你可能不信,它不仅能赚钱,而且赚得还不少。

数据显示,南极电商2018年的营收超过了33亿元,净利润达到了8.87亿元。也就是说,在这一年里,南极电商仅靠卖商标就赚了近9亿!这让那些闷着头做产品的企业“情何以堪”!

而根据南极电商2019年的半年报,上半年公司的营收已经达到了16.34亿元,预计2019年也将突破30亿。

从原来的保暖内衣到现在的卖吊牌,南极人的转型可谓是成功的,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安徽的李先生这样说道,去年“双十二”期间,他在南极人官方旗舰店内购买了一套保暖内衣,仅穿了一天就发现裤子脱丝了。

还有不少网友也反映遇到了类似的质量问题。


2002年保暖内衣销售总数(知名品牌保暖内衣仅靠)(3)

自2018年开始,南极人已经多次上了国家质监部门及地方消费者协会的不合格产品黑名单,从蚕丝被、内衣、棉服、童装、冲锋衣到电推剪、卷发器、按摩棒,其均有产品上质检黑榜。

另外,南极人卖吊牌这件事情,消费者们根本不知道,所以老百姓们依然在傻傻消费。

这也就意味着着,市场上销售的南极人产品,除了吊牌是南极人公司的,其它的都是“冒牌”的,而南极人也只赚卖吊牌的钱,生产商盈不盈利,南极人一律不管。所以,当人们购买南极人的商品后,会发现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甚至有消费者表示,买了南极人的产品之后,发现质量不好,完全就是敷衍的质量,退货的时候,商家会将退货的理由改为“七天无理由退换”,而不是“质量问题”。


2002年保暖内衣销售总数(知名品牌保暖内衣仅靠)(4)

在巨大利润背后留下的隐患也不小,据悉,南极电商旗下全品牌授权生产商共有846家、授权经销商3427家、授权商铺是4442家。

无节制的授权,导致南极人这个品牌的产品质量也是逐渐失去控制,多次登上产品抽检不合格黑榜单。

这种模式本身并没有太大的问题,问题在于有的品牌会严格要求授权产品的质量,有的却疏于把关。

这也是为什么南极电商转型如此成功,品牌的口碑却越来越差,经常遭到消费者投诉,甚至多次登上国家质检的“黑名单”。

南极人授权的经销商进货的时候,不需要向总部协调,只需要授权工厂签个合同就可以将南极人这个牌子挂上。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经营模式,已经成为市场常态。


2002年保暖内衣销售总数(知名品牌保暖内衣仅靠)(5)

其实“卖吊牌”这种销售方式在国际上也屡见不鲜,很多知名厂商也会把自家品牌授权给其它厂商,但是他们会对于被授权方做出严格的把控,同时会在贴牌产品的质量上严格把关,因为这毕竟关乎自己品牌的声誉问题,想要长久发展下去,必须要做好“授”后工作。

国际知名的阿迪达斯、迪士尼、飞利浦等公司,都通过品牌授权,扩充其产品线。

根据《南方周末》报道,曾经的保暖内衣四大品牌:南极人、恒源祥、北极绒、俞兆林,都放弃了自己的生产线,改用品牌授权商的经营模式,但南极人不仅仅没有自己的生产线,还放弃了实体零售和直销。

“一些品牌在授权之后,之所以还能保持良好的品牌形象,关键在于公司对代工厂的资质与产品的质量都有着严格的控制。”业内分析人士谈到。

相信如果南极人继续对这些生产商生产质量不管不顾的话,可能到最后连南极人这三个字,都会被大家所唾弃。


2002年保暖内衣销售总数(知名品牌保暖内衣仅靠)(6)

以品牌授权的方法换取巨额利润,从15年至今,南极人已然已经做了五年这样的勾当。

出租品牌的利蒙了南极人的眼,也让其它品牌红了眼。

在尝到甜头之后,各路品牌纷纷效仿,市面上挂着真牌子的假货越来越多,那些年我们对其抱有巨大信任的品牌纷纷恰起了烂钱,透支消费者的信任。

像南极人这样纯靠卖商标挣钱的企业虽然短期内的确盈利比较轻松,但从长期来看,盈利的同时也是在消耗品牌的价值,消费者对于品牌的信任总有一天会因为不过关的产品质量而透支,到那时,这些企业又该何去何从?你知道南极人其实早就不生产商品了吗?现在了解情况之后,你是否还会买“南极人”的产品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