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晓博

各地2021年的常住人口数据,正陆续公布中。

最大看点是:一线城市人口增量普遍下滑,强省会城市崛起。

2021年,北京的常住人口下降了0.4万人,上海增长了1.07万人,广州增长了7.03万人。三大城市加起来,才增长了7.7万人左右。

杭州、成都都增长了大约24万人;武汉由于疫情之后人口回流,常住人口大增了120万,成为2021年的“人口增长冠军”。

大家都很关注,过去10年的人口增长冠军深圳,2021年人口到底增长了多少。

时至今日,深圳仍未发布相关数据。

但广东省公布了全省2021年人口增长情况,全省增长60万人。广东有21个地市,除了深圳之外的另外20个城市都公布了最新人口数据,所以我们可以计算出深圳的数据。

计算的结果是:深圳在2021年常住人口增长了约4.78万人。

于是得出了下面这个表格:

人口增长的人为因素(人口增长戏剧性变化)(1)

佛山成为广东省2021年的人口增长冠军,增长了9.38万人。但放在全国,只能排名17!

第二名是广州,增长了7.03万人。

东莞、湛江位居第三、第四,都增长了超过5万人。

深圳位居第五,增长了4.78万人。这个数据有待深圳最后确认。

仔细研究广东2021年人口增长的排名,你会发现:除了广深两大人口增长中心普遍“慢下来”,还有一个重要的现象,这就是“非珠”地区人口增长排名上升。

在前十名里,出现了湛江、茂名、揭阳、汕头等多个“非珠三角”、“非大湾区”城市。

另外,广东21个城市人口都是增长的!这在历史上也是比较少见的。

我们再看一下人口增幅排名:

人口增长的人为因素(人口增长戏剧性变化)(2)

佛山、中山、湛江、珠海、揭阳位居人口增幅榜的前五名。

这也是史无前例的——有两个“非大湾区”城市的人口增幅进入了前五。

再看一下第七次人口普查(2020年)和第六次人口普查(2021年)这10年间,广东各城市人口增长情况:

人口增长的人为因素(人口增长戏剧性变化)(3)

2010年到2020年,深圳人口大增了714万人,增量接近香港的总人口,不仅是广东的人口增长冠军,也是全国的增长冠军,在全球应该也是第一。

广州人口增长位居第二,增长了接近600万。

在那个10年里,广东有6个城市是人口下滑的,包括了副中心湛江。

湛江在2021年打了一个翻身仗,人口增幅杀入广东省前三。另外一个副中心汕头,2021年表现也不错。

为什么广东人口增长态势,在2021年发生了戏剧性变化——广深不再垄断增量人口,非大湾区城市崛起,21个地市全部实现正增长?

跟疫情有密切关系。

疫情爆发之后,人口密度高的城市——深圳、广州、东莞首当其冲。比如深圳,疫情之前平均每天有60到70万人穿越在深港两地之间,给深圳带来很大的商业机会。

疫情之后,深港之间日通关人次下降到1万左右,只相当于之前的60分之一。这必然会带来就业岗位的流失,商业机会的流失。

广州也是一样,防疫措施收紧也会流失部分岗位,让新增岗位减少。

从企业角度看,为了保证生产,必然会增加广深之外工厂的人员配置。这样,就给广东三四线城市带来了机会。

另外,广东近年来加大副中心城市建设。广东的两个副中心是湛江、汕头,而不是佛山、东莞。

原因很简单:佛山、东莞的地理位置跟核心城市太近。广佛同城化发展,深莞也是一样。

如果你去百度看人口热力图,广州佛山已经融城,没有了边界;深圳东莞也是如此,找不到城市边界在哪里。

广佛、深莞的融合程度,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的。如果按照严格标准来观察,中国目前只有两个真正的都市圈——广佛和深莞,北京、上海与其周边城市都达不到这种融合程度。

所以要发展广东,解决地域不平衡的问题,就不能把佛山、东莞定为副中心。汕头、湛江因为位置好,可以分别带动粤东、粤西,所以定位获得了提升。而且在全国交通网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所以人口开始有了增量。

人口增长的人为因素(人口增长戏剧性变化)(4)

那么:北上广深2021年人口增长不佳,是否是一个拐点,真的像一些自媒体说的那样,一线城市楼市缺少接盘侠了吗?

当然不是。这只是疫情之下的特殊现象。

北京和上海一度纾解过人口,限制人口增长。但最近两年都扛不住了,开始放松落户门槛。结果市场反应热烈,大量的名校毕业生就业首选京沪,连广东都不去了。

所以北京、上海要增长人口其实很简单,稍微放松一下就可以了。

上海在全力发展五大新城,将来城市结构是“1 5”,总人口将有一个显著提升。

北京稍微特殊一些,但最近两年也重新唤醒了金融中心、经济中心功能,搞了自贸区、证交所,连小米汽车的生产线都留下了。显然也重回了做大做强之路。

至于深圳,虽然提高了落户门槛,但不意味着限制人口增长,只是希望能进一步优化人口结构。对于大城市来说,人口总量固然重要,人口质量更重要。

人口增长的人为因素(人口增长戏剧性变化)(5)

上图:虽然过去若干年,北京上海限制人口增长,但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过去10年上海、北京的“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增量,仍然位居全国前三,人口置换效应明显。未来10年,深圳也将进入这个阶段。

广州面积3.5倍于深圳,广州的心态是:能做多大做多大,人口最好是深圳的2倍。所以,广州也不可能限制人口。

纵观全球城市人口的流动方向,向中心城市集中是大趋势。比如日本总人口不断减少,但东京都市圈的人口却不断增长,马太效应非常明显。

美国的人口,也是从中部向东西两岸集中,在中部产生了大量的铁锈地带。

中国的城镇化,正从1.0时代向2.0时代切换。

1.0时代,是所有的城市都有人口增长;2.0时代,是人口红利接近终结、城镇化率接近见顶后出现的新时代,特征是人口向大城市都市圈集中。

比如深圳房价很高,面积很小,人口或许增长有限了。但深圳都市圈的吸引力在上升,人口承载潜力巨大。大量增量人口,会涌入深圳都市圈。深圳、广州周边的城市,比如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惠州的吸引力不断上升,很多人跨城生活。

很多增量人口,很难准确统计为哪个城市的。比如住在佛山,在广州上班的人。这类居民,会越来越多。他们的购买力,会在两个城市、甚至三个城市组成的圈子里释放。

下面是我们团队统计的,GDP位居前100名的内地城市、2021年的常住人口变动情况(部分城市尚未正式发布数据)。从中可以看到很多新变化。

人口增长的人为因素(人口增长戏剧性变化)(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