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范蠡运筹帷幄,夫差被困姑苏山,历史重蹈主角对换,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秘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秘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秘密

军事范蠡运筹帷幄,夫差被困姑苏山,历史重蹈主角对换。

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西破楚、北败徐、齐、鲁之后,才真正成为东南方向的春秋一霸。夫差这人,有点狂傲,这是历史上的公知。他在取得以上胜利之后,就想着东南一隅,有点狭窄,于是想着涿鹿中原的想法,在这种膨胀思想的作祟之下,向西北方向扩张。

话说吴王夫差也知道,中原各国,地理位置纵横交错,势力范围犬牙不齐,冒失的入兵中原,必然会遭到阻燃,于是就想着跟晋回合,会盟地点定在黄池(也就是今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南部区域)。晋也知道中原各方势力不可小觑,北有燕、西有秦、西北还有义渠和娄烦。中部还有一堆小诸侯国,搞不好会惹众怒。于是就拉当时气势正盛的吴,当时吴的版图已经囊括了徐、齐、鲁等小诸侯国。算是小霸王之一了。

为了这次会盟,为了逐鹿中原,扩充势力,吴王夫差也是费了举国之力了。他带领全国精锐部队约6万人,浩浩荡荡的向黄池而去。当时场景是这样描述的:"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左军亦如之,皆赤裳,赤旟,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黄池之会,达到了吴国北扩的目的,但是吴国后方的姑苏,只有太子友和一些老弱病残守卫,范蠡建议越王勾践在夫差与晋歃血为盟之时,偷袭姑苏,结果当然是预料之中,姑苏城破,太子被俘。

这时夫差立马回师,但是为时已晚,姑苏城已经被越攻占。当时越王勾践也知道,要完全吞并吴国,是不太可能吴国主力还在,正好此时夫差也有求和之意,于是两国罢兵言和。就这样,两个世仇国家,在歇息的那段时间,积极备战,等待战机。

都说历史总是充满天时地利人和,公元前478年,吴国大旱,国库空虚,百姓黎民生活艰辛,民怨四起。但是越国还是相对比较顺利,于是勾践命范蠡为上将军,出击吴国。当时兵力是越5万,吴6万,相比之下,越还是多少有点吃亏,但是这时越国占了天时、人和,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在范蠡的调度运筹之下,越军打败吴国于笠泽(今江苏吴江县境内),史称笠泽之战。这一战让吴王夫差主力损失殆尽,退守姑苏。越国围而不打,围困姑苏城两年之久。

公元前476年,越王勾践本想开战,但范蠡劝阻道:“凡兵之胜,敌之失也。今不能再分敌之兵,犹可疑敌之心也。”范蠡采取的是声东击西的战术,范蠡佯装发兵攻楚,这时吴军以为越王改变了战略方向,主攻楚国,但是在不经意间,越国突袭姑苏,发起了最后的总攻,将吴王夫差打败并且围困在姑苏山,这一幕勾践当年也经历过,只不过主角是他,他被围困会稽山,当时吴王求饶,现在轮到夫差求饶了。

在这个关键时候,越王还是表现出来优柔寡断的一面。他不想杀夫差,毕竟当年吴王有恩于己,不然自己早灭国了。但是这是范蠡有劝勾践“孰使人早朝而宴罢者?非吴乎?与我争三江五湖之利者非吴耶?夫十年谋之,一朝而弃之,其可乎?”“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勾践派范蠡去处理这个事情,范蠡对夫差没有心慈手软,打到最后,夫差自裁而亡,自此,吴越之争结束,越灭吴最后结局。

从历史事实来看,越国打败吴国,靠的并非勾践的卧薪尝胆,而是范蠡的运筹帷幄,指挥得当,要是按照越王勾践的想法,第一次攻打姑苏,有可能导致夫差回援,这样越国必败无疑,毕竟当时总体国力,吴略胜越!第二次攻姑苏,不是围而不攻,瓦解姑苏,那也会使得自己损失惨重。但是范蠡这个人,油滑的很,他帮勾践灭吴之后,功成身退,早早的逃往领国,躲过了文种之结局。苏东坡也说:“春秋以来,用舍进退,未有如范蠡之全者也。”可见范蠡之智商和情商都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