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故事:很多人把“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这句话挂在嘴巴。到底是多博大,多精深?你真知道吗?我们今天通过一个汉字来验证这样的说法。哪个字?“妻子”的“妻”,通过这个字也告诉大家汉字发展到今天是多么的不容易,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

婚姻的古代起源 汉字妻(1)

“妻”汉字的故事

“妻”的原本含义:2种解释

汉字“妻”的甲骨文,左半部分像一个披着散发的女子站在那里,右边的部分像一个汉字“又”,也像一把手。表示女子用手整理自己的头发,说明可以出嫁成为别人的妻子了。

婚姻的古代起源 汉字妻(2)

“妻”甲骨文

关于“妻”字的甲骨文还有一种解释:就是说古代最原始的结婚没有我们想象的这么文明、那么公平,也没有什么两情相悦之说。甲骨文汉字“妻”,左边是一个长发女子,右边是一只手( 又),强行抓取女子的头发,有(抢亲)为妻之意,强娶为妻。所以汉字“妻”最原始的本意也指古代婚配习俗之一,抢劫女子,成亲生育,后引申为男子配偶,老婆,又引申为娶亲,讨老婆。

婚姻的古代起源 汉字妻(3)

最原始的“抢妻”

掠夺式婚姻在原始社会很普遍。

对于“甲骨文”反应的上古时期掠夺婚姻之习俗说,也与古代早期社会属性有关。在奴隶社会的中国抢劫妇女做妻子的现象很普遍。郭沫若先生曾经说过:“在奴隶社会对待俘虏,不再是杀死,而是男为人臣,女为人妾”。你看,早期商朝的甲骨文“妻”正是印证了这一点。

婚姻的古代起源 汉字妻(4)

掠夺式婚姻在原始社会很普遍

汉字“妻”的演变:

看下图,“妻”从甲骨文发展到金文、战国文字,则慢慢有了变化,左右两部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甾”形。到了篆文将“发”形写成了“屮cǎo”,而到了隶书和楷书又把“屮cǎo”写成了“十”,慢慢的发展成了现在的字体“妻”。所以学习汉字建议还是从古字形进行分析。

婚姻的古代起源 汉字妻(5)

延伸知识:结发夫妻

古字形“妻”的核心是头发,用头发来表示待嫁的女性,从“妻”字形演变上来看:“妻”才是男子法定的配偶,比如词语结发夫妻,说的是古代洞房花烛夜时,新人会各自剪下一缕头发接在一起,作为永结同心的信物。正因为此才用“结发夫妻”来表示原配夫妻。

婚姻的古代起源 汉字妻(6)

结发

古代不同阶级对“妻子”的称呼都不同:

《说文解字》:“妻,妇与夫齐者也。”意思就是夫妇等齐,男子的配偶为妻。在古代某个阶段,“妻”也特指普通老百姓对配偶的称呼,相对来说身份很普通。《礼记》里面记载: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庶人才曰妻。可见身份的高低,连称呼也不同。在封建社会妻子的地位很低,很多事情也是由男人决定的,所以也就有了三妻四妾的事情。

婚姻的古代起源 汉字妻(7)

阶级不同,称呼也不同

古代“妻子”与现在“妻子”对比:不可同日而语言

古代“妻子”往往受束缚,而相比现在可就不同了,每个男人严格遵守一夫一妻制,妻子的地位也慢慢上来了。古代的妻子,在家呆着不许独自在外谋生,而在今天的妻子很少有愿意做家庭主妇的,都有着自己的工作和事业。

婚姻的古代起源 汉字妻(8)

现在的妻子很独立

古代的妻子,只有稍不从夫就有可能面临着被休的风险,休了也不允许再嫁人。而今天的丈夫想离婚必须要经过妻子的同意。古代妻子被休后光着脚走人,现在男女离婚,财产一人一半。

婚姻的古代起源 汉字妻(9)

时代不同了,“妻子”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

本期好书推荐:《汉字王国》

这本书给大家推荐了好几次了,反应都很好。书中把每个汉字描绘成一幅图画,每个汉字都蕴藏着一个故事,这样的结构有助于读者从根本上加强汉字的字形和字义的理解和记忆。一字一图,解说生动,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爱汉字的朋友,那点开看看吧。

婚姻的古代起源 汉字妻(10)

书中配图

本文小总结: 本文通过一个简单的汉字“妻”的讲解,细细品味里面的浓浓中国历史文化真是包罗万象。还是那句话: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祝福看本文的朋友夫妻恩爱,白头偕老。我是聊城王岗,下篇文章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