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生活打卡季#

嗨,我是托福马麻。

这是我的第158篇文章。

欢迎读完和我交流。

引语

既然是国庆假期,就来聊点轻松点。

休假的时候,有的人会胡吃海喝, 有的人会追剧刷小说,还有的人会死磕游戏,反正怎么爽怎么来。

我的假期,虽然不大需要考虑工作,但是多了一项带娃的任务。带过孩子的都知道,带娃过周末实际上比上班要累很多。

除此之外,在不用带娃的假期,我就喜欢睡觉,抓到机会就睡,越睡越想睡,甚至可以睡过就餐时间的那种。

就最近,我发现连睡觉这件小事,都有一定的讲究。

睡觉讲究天时

睡眠教练尼克·利特尔黑尔斯在他的著作《睡眠革命》一书中提过,一个睡眠周期为90分钟,分为浅睡眠、深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三个阶段,而快速眼动睡眠对精神恢复是最重要的。

冬天一起睡个觉吧(趁着大好秋日睡起来吧)(1)

他提出,每天最好睡4到5个睡眠周期,如果每天睡不到,就可以在周末补上,整周加起差不多能睡到35个周期,这样就能保持一个精力充沛的状态。

在没看这本书之前,我也在《怎么办?2022年只剩100天了!》提到过,人的睡觉时间是有度的。

我当时并没有“R90”的系统概念,只是在之前两个孩子小时候研究过人的睡眠时长问题。我记得,越小的孩子需要的睡眠时间越长。

因为做了研究,所以非常重视孩子的睡觉问题,让俩娃养成9点上床的习惯。小朋友的生长很公平,睡得足吃得饱就能长得好,所以兄弟俩的身高体重一直都在中等偏上的水平。

至于我本人,只懂一个朴素的道理:如果晚上没有睡足,那就第二天午休的时候补起来,工作日没有睡足,那就周末的时候补起来。没想到歪打正着了。

所以这个国庆假期,我在家的第一个晚上,睡得特别香。

虽然还是一样的早起作息,但是并不觉得特别犯困,反而神清气爽,想来是把睡眠周期补足了。

这里说的天时,就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具有普适价值的睡觉时长。

睡觉讲究地利

很多人对自己睡觉的地方挺挑的,不熟悉的床或位置就特别难睡着。

8月底,因为大阳上学,婆婆也来到武汉长住。第二天的一早,她告诉我,昨晚在床上翻了一宿都没睡着,还是有些不习惯啊。

这就是认床。我其实非常理解她,因为我也这样。

冬天一起睡个觉吧(趁着大好秋日睡起来吧)(2)

出差在外,一般都是一个人一间房。不管住宿的条件有多好,我都会开着灯入睡。不管多晚睡,我都会在凌晨两三点的时候醒过来,环顾四周,颇有些无所适从的感觉。

在武汉的家里,其实我也睡不大好。虽然入睡没有困难,但是不管前一天晚上多晚睡觉,第二天一早我都会跟着生物钟自己醒过来,有时候就还挺累的。

但是在老家的家里,睡觉就是件非常享受的事情。

我的睡眠质量高到,人一挨枕头就犯困,一入睡就深睡眠,几乎少梦或者不做梦,生物钟就直接失灵,一觉睡到大天亮,睡到自然醒。

我想,我的身体是诚实的。它在我的意识还没有觉察到之前,就已经认定了我可以彻底放松的地方,直接作用到了我的睡眠质量上。

这里说的地利,就是在身心能够完全放松的地方睡觉。

睡觉讲究物和

大阳回到老家的当天晚上,上床之后就秒睡,晚上一动也不动,睡得特别沉特别香。

我问他,为什么睡得这么好。他说,我终于摸到了自己的被头。

带过孩子的人想必对睡眠仪式、安抚物这些词都不陌生。哄睡界有个非常有名的神器,叫做邦尼兔(JellyCat),我一早就给大阳买了。

冬天一起睡个觉吧(趁着大好秋日睡起来吧)(3)

但是,大阳却不领情,反倒是找到了自己的安抚物——被头,一个被他摸了很多年、已经磨损得很严重的被角。他摸着睡了四五年,即便是破了也舍不得换,只让我们缝好了继续摸。

我一开始不大能理解为什么他会这样,直到看到二月也找到了自己的安抚物之后,我才想,是不是剖腹产出来的孩子,在安全感上都会有一定不足,所以才会借力外物。

对,二月也有自己的安抚物,那就是陪睡人的长发。睡前喝奶要摸,受伤难过会摸,半夜一个睡眠周期结束了也会摸。常常,睡得正香的我会因为头发被扯掉而疼醒。

我本来也想减少他们对安抚物的依赖,后来我发现自己都有一点恋物,倒也越发理解他们了。

有些羞于启齿,儿时我的安抚物是妈妈的手臂,而现在我的安抚物是老公的手臂。反正,总归是有人在身边,心里有些安慰。

真到了不得不一个人睡觉的时候,我就会习惯性地抱着枕头找安慰,不管睡着之后如何,总归是不能在入睡的时候两手空空。

结语

说了这么多睡觉,分享了这么些保证睡眠质量的小贴士,在这个举国同庆的日子里,还在等什么呢,赶紧睡起来吧。

反正,出门也是各种受限,何妨让自己完全放松、享受假期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