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全军第一次大授衔,第一副总理陈云在主持国务院会议上讲道,有些同志长期在部队中服役,授了军衔,有些却不能授衔,比如李先念。李先念为什么不能授衔呢?

1955年大授衔陈云说,1955年大授衔陈云说(1)

李先念是湖北红安人,红安是中国第一大将军县,出了很多战功赫赫的开国将军,比如陈锡联,韩先楚和王近山等等。在红四方面军的时候,陈锡联还曾是李先念的部下。

和许世友一样,李先念也是正军级高级将领,陈锡联和许世友都能授开国上将,李先念还有一位老部下叫郑维山,授了开国中将。老部下都有军衔,李先念为何不能授衔呢?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重返鄂豫皖的李先念,为党拉起了一支队伍,这就是新四军第五师。同样是新四军的主力师长,粟裕、张云逸和黄克诚都是大将,李先念为何没有军衔?

陈云解释说,因为李先念转业了。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从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之后,李先念的身份就成为职业革命家,职业军人,他起步就是团政委,然后升任师政委、军政委,统领部队,驰骋沙场,戎马生涯长达27年之久,一直到1954年。

新中国成立之后,李先念回到湖北任职,担任了党政军一把手。请注意,这个时候的李先念并没有转业。他不但是湖北省委书记、省政府主席,还是湖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

1955年大授衔陈云说,1955年大授衔陈云说(2)

后来,由王树声接任湖北军区司令员,李先念仍然兼任军区政委。在湖北省任职的那几年,李先念的工作重心虽然转移到了地方上,但是他并没有转业,他仍然担任重要的军职,他仍然是一个军人。

如果在那几年进行授衔的话,李先念应该是有军衔的。可是到了1954年,李先念的身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他进京任职,升官了。从地方一把手到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的级别提高了。他这个副总理可是非常了不起的,任期一直到1980年主动辞职,前后长达26年之久。

第二个变化就是李先念不再担任军职,他离开战斗和工作了27年的部队,李先念被中央任命为财政部长,成为专业性很强的高级干部。刚开始李先念非常不愿意上任,他没有学过经济,也没有学过财政,怎么能当财政部长呢?

陈云劝他,邓小平劝他,李先念都推辞了。最后是毛主席亲自出面,将他一军,毛主席说,你不干,那只好请台湾的宋子文来干了。李先念无法再推辞了,只好硬着头皮上任。

掌管全国的钱袋子,千头万绪,工作非常繁重,丝毫不能分心,李先念不可能再担任军职了,也没有听说哪个国家的财政部长同时兼任军职的。李先念完全转业了。

1955年大授衔陈云说,1955年大授衔陈云说(3)

不过到了六七十年代,李先念又重新回归到了部队,是军委办公会议的重要成员之一,晚年还担任了军委常委,那都是后话了。

陈云说李先念不是不能授衔,而是因为他转业了。以李先念的革命资历和赫赫战功,他本来和粟裕张云逸等人一样,拟定的是大将军衔。和他情况相似的还有谭震林等人。

可是他们都没有了军职,授大将也就不再合适了。所以李先念主动推辞了大将军衔,成为无冕大将。

对于一个职业军人来说,没有军衔,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可是个人要服从革命工作的需要。李先念无怨无悔。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他后来官至正国级,人生成就超过了粟裕等十大将。

就在1955年的时候,没有军衔和军职的李先念受中央委派,主持了武汉军区的授衔授勋典礼大会,将上将军衔颁授给陈再道,将中将军衔颁授给孔庆德,将少将军衔颁授给李迎希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