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就有宁死不屈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杀身成仁的人,有舍身取义的人,他们都是有气节有傲骨的中国人。中国历史上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钦佩敬佩的傲骨。

历史上最有勇气和血性的人就是他(傲骨铮铮生死不惜)(1)

1

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

伯夷、叔齐是殷代孤竹国国君之子。国君死后,兄弟二人互相推让,谁也不肯继承王位,最后双双弃国而逃。后来姜子牙告诉他们商亡周立,伯夷、叔齐当时掩面大哭,遂进入首阳山隐居,决心不食周粟,以野菜为粮。后有一妇人对他们说:“子义不食周粟,此亦周之草木也,”兄弟二人听后什么也不吃,后来活活饿死在首阳山。

历史上最有勇气和血性的人就是他(傲骨铮铮生死不惜)(2)

他们的让国和不食周粟、以身殉道的行为,得到了儒家的大力推崇。孔子说:“伯夷、叔齐,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非圣贤而能若是乎!”

2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中国古代有不少因维护人格、保持气节而不愿做官的故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

历史上最有勇气和血性的人就是他(傲骨铮铮生死不惜)(3)

陶渊明,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陶渊明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后一次做官,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因为生计问题,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

有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有人告诉陶渊明说: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陶渊明听后长长叹了一口气:“我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家伙献殷勤。”说完,就辞掉官职,回家去了。陶渊明当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他这次弃职而去,便永远脱离了官场。

陶渊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获得了人格的尊严,成为中国后代有志之士的楷模。

3

苏武:贝加尔湖牧羊十九载

苏武牧羊的故事从古至今广为流传,苏武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不畏强权,仍然保持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历史上最有勇气和血性的人就是他(傲骨铮铮生死不惜)(4)

苏武,西汉大臣,代郡太守苏建之子。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权新单于即位,汉武帝为了表示友好,派遣苏武率团出使匈奴。不料,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自己的国家时,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匈奴。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苏武始终不从;于是单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

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苏武去世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

4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字太白,盛唐杰出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

历史上最有勇气和血性的人就是他(傲骨铮铮生死不惜)(5)

李白是一位有才华的诗人,他曾经一心希望能为国家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但唐玄宗李隆基却只让他做了一个翰林供奉,给皇上、后妃们写诗作赋,他很不愿意,常常一人喝闷酒。

有一次,李白又喝得大醉,突然侍卫来召他去见皇上。原来李隆基和杨贵妃正在花园赏花,想让李白写几首诗助兴。李白提笔写下了著名的《清平调》,并借机耍弄了竭力讨好皇上高力士和杨国忠。之后高力士、杨国忠想法设法排挤李白,而李白早就厌烦了这种无聊的生活,便离开长安,开始过上了大半生的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

在这一类诗作中,奇险的山川与他那叛逆的不羁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而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有力地说出了自己蔑视权贵的心声,更把诗人的一身傲骨展露无遗。

5

阮籍:不愿同流合污,一醉60天

阮籍,三国时期魏国诗人。竹林七贤之一,建安七子之一阮瑀之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

历史上最有勇气和血性的人就是他(傲骨铮铮生死不惜)(6)

阮籍崇尚道教,他本人以潇洒和不拘礼节而出名。常常待在家里读书,数月不出,或者出游,数月不归。此外他嗜酒成性,往往大醉。为了避祸,阮籍做人非常小心,曹爽曾召他为参军,但他报病不出。

后来曹爽被杀, 司马懿召他为从事中郎,封关内侯。司马懿死后,司马师继续用他为从事中郎。后来司马昭想让阮籍的女儿作为司马炎的王妃,阮籍为了避免这场婚事,醉酒十天,别人无法与他对话,最后司马昭取消了这个打算。

司马昭派钟会问阮籍对世事的看法,来试探他,但阮籍总是大醉,无法发表任何看法。司马昭想进封为晋王,但假意推脱,他的士僚就让阮籍写一篇《劝进表》,阮籍不从,又采取了喝酒大醉的手段来推脱,但最后还是被逼写下《劝进表》。

写完《劝进表》后,阮籍似乎已不再留恋人世,于是跑到嵇康的坟前大哭,大醉,归家十余日便逝。

6

屈原:纵身一跃,千年一叹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

历史上最有勇气和血性的人就是他(傲骨铮铮生死不惜)(7)

战国时期,群雄并起,秦国尤甚,成为当时的超级大国,在合纵连横的政策下,各国的实力都不同程度的被削减,能够和秦国抗衡的只有楚国,因而有“得天下者,非秦必楚,非楚必秦”的说法。

楚怀王即位之初,就任用屈原,下令改革。屈原在他的支持下,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但改革必然会触及贵族利益,于是设计陷害屈原,对楚怀王说:“屈原居功自傲,每次起草法令,都要张扬说是没有我的话就不能成功。”屈原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在屈原多年流亡的同时,楚国的形势愈益危急。屈原眼看国家无望,在破城之日自沉汨罗。

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屡屡被流放,但其心虽九死而未悔,最后以身殉国,屈原的纵身一跃,将自己定格成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悲剧英雄。

7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

历史上最有勇气和血性的人就是他(傲骨铮铮生死不惜)(8)

在国家民族危亡紧急时刻,文天祥无时无刻不把国家民族利益看作最高的利益,对投降派和奸佞之徒从不留情。1278年,文天祥五坡岭被俘后,留梦炎一帮降贼都曾硬着头皮来劝降,文天祥一律给以痛斥,就连先已投敌的宋恭帝前来劝降,他也置之不理。文天祥明确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他并不对帝王愚忠,而只无条件地忠于国家和民族。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元大都柴市口英勇就义。他死后留下了大量诗文,其中如《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狱中所作的《正气歌》以及死后从其衣带中发现的“衣带诏”都已成为光照日月、气壮山河的绝唱,成为民族精神财富的宝贵部分。

8

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历史上最有勇气和血性的人就是他(傲骨铮铮生死不惜)(9)

鲁迅出身于破落的家庭,深切感受到那个世道的世态炎凉;他是冷峻的现实主义者,对旧世界没有丝毫的幻想与妥协;他以笔为解剖刀,不仅解剖着世界,更深深解剖自己的灵魂;他以笔为投枪和匕首,毫不畏惧也毫不留情地刺向独裁、腐败、黑暗的统治者。正如他自己所写的那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毛泽东一生赞扬最多的人,非鲁迅莫属。毛泽东说:“鲁迅是中国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历史上最有勇气和血性的人就是他(傲骨铮铮生死不惜)(10)

“败而不馁胜不娇,傲骨凛凛硬似刀”。行走于人生,我们只要保持自我,不趋附于权势者;我们只要坚守原则,不畏惧于威逼者;我们只要秉持傲骨,乘风破浪,尽显人生风流,足矣!

历史上最有勇气和血性的人就是他(傲骨铮铮生死不惜)(11)


编辑:群众文化细超

来源:国家公共文化云(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