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地就有理,有理才有趣。欢迎来到“地理趣世界”。

今天,我们新开了一个专辑《动物地理》。首先就来讲讲中国的“国宝”大熊猫,它的形态特征和数量变化与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呢?

大熊猫是我国的珍稀物种吗(动物地理大熊猫是怎样一步步沦为)(1)

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它的长相呆萌可爱,深受人们喜爱,但是数量稀少,仅在我国长江上游的高山山谷中有分布,其中七成以上生活在四川省,于是大熊猫又成了四川的一个重要标志。

大熊猫是我国的珍稀物种吗(动物地理大熊猫是怎样一步步沦为)(2)

据调查,我国大熊猫的总数量仅有两千多只,是名副其实的珍稀动物。但是相关资料证明,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八百万年,被誉为“活化石”。那么这么长的历史进程中,大熊猫究竟经历了什么?又是怎样一步步沦为珍稀动物的?

大熊猫是我国的珍稀物种吗(动物地理大熊猫是怎样一步步沦为)(3)

其实早期的大熊猫是一种凶悍的肉食动物,曾广泛分布在大陆上。今天我们通过观察它吃竹子,也能发现其强大的咬合能力。随着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秦岭山地等的隆起和抬升,干冷的西北季风被阻挡在北方,南方地区更加暖湿,大熊猫开始由水热条件变差的云贵高原向外扩散,种群数量扩大,它的足迹遍布珠江流域、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乃至湄公河流域。

大熊猫是我国的珍稀物种吗(动物地理大熊猫是怎样一步步沦为)(4)

但是在一次冰川引发的气候变迁中,全球气温下降,大熊猫的生存环境变化,栖息地大幅度缩减,而且,其他物种的大量灭绝,使得大熊猫的食物减少,不得已才改成以竹子为食。加上在420万年前,由于基因突变,大熊猫失去了鲜味感受器,吃不出肉味。所以现在的大熊猫即便食物充沛,也是主要吃竹子。但是它体内又缺乏降解竹子纤维的肠道菌群,所以吃竹子能给它补充的能量很少,也就只能通过减少运动来维持体力。

大熊猫是我国的珍稀物种吗(动物地理大熊猫是怎样一步步沦为)(5)

可是,即便换了食物,也改变不了大熊猫数量越来越少的趋势,加上人类的捕猎,还有采矿、修路、工程建设等破坏栖息地的行为,使大熊猫的数量进一步减少。

以上就是大熊猫从繁盛到濒危的历史过程,掌握这些知识有利于我们了解现在大熊猫的一些特征和行为。

另外,很多朋友都对大熊猫的颜色很感兴趣,其实大熊猫的黑白颜色是在冰期时代形成的一种保护色,使它可以隐藏在雪地里,而不被捕猎者发现黑眼圈则是方便同类交流和发出警告。关于大熊猫的知识我们就讲到这里,大家还对什么动物感兴趣呢?请留言告诉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