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电商近日发布公告称,公司拟斥资约5.1亿元收购百家好(BASIC HOUSE)在内的多项韩国服装品牌与相关公司股权而不到半年前,南极电商刚收购零售品牌C&A曾因“南极人”品牌贴牌生意赚得盆满钵满的南极电商近来业务开始出现“滞涨”,贴牌带来的产品质量把控问题也愈发突显,不断扩充产品矩阵能否为此时的南极电商注入“强心剂”引人关注,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南极电商有多厉害?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南极电商有多厉害(再度斥资5.1亿元扩张品牌)

南极电商有多厉害

南极电商近日发布公告称,公司拟斥资约5.1亿元收购百家好(BASIC HOUSE)在内的多项韩国服装品牌与相关公司股权。而不到半年前,南极电商刚收购零售品牌C&A。曾因“南极人”品牌贴牌生意赚得盆满钵满的南极电商近来业务开始出现“滞涨”,贴牌带来的产品质量把控问题也愈发突显,不断扩充产品矩阵能否为此时的南极电商注入“强心剂”引人关注。

据南极电商12月27日公告,董事会与监事会同意公司以自有资金3.3亿元收购TBH GLOBAL CO.,LTD持有的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注册的部分商标(包括BASIC HOUSE、Mind Bridge、JUCY JUDY等商标共计78件),以及以自有资金1.8亿元向百家好香港有限公司收购其所持有的百家好100%股权。

据悉,BASIC HOUSE品牌创立于2000年,是时尚女装品牌;Mind Bridge品牌创立于2003年,是韩国服装品牌,兼具商务休闲和时尚风格;而JUCY JUDY品牌创立于2003年,品牌服装主打少女风格。

本次股权收购完成后,百家好将成为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不过南极电商也提醒到,本次收购事项能否最终成功实施及交易完成时间存在不确定性。

近年来,南极电商在建立品牌矩阵方面频繁发力。今年7月3日,南极电商曾公告称,与国际时装零售品牌C&A成立合资公司,并由南极电商60%控股。未来合资公司将享有C&A商标在中国地区的线上商标使用权,并成为C&A品牌在中国区唯一的线上运营合作商。

南极电商官网显示,南极电商前身为南极人,成立于1998年。目前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品牌综合服务及经销商品牌授权服务,即公司向授权供应商、经销商提供品牌授权及综合服务,分别收取品牌综合服务费、经销商品牌授权费。

据了解,南极电商并不是“品牌授权”模式的开创者,但其却将这一模式发挥到了极致。2008年,南极电商关闭工厂,开启品牌授权商业模式。根据南极电商2021年半年度报告,截至今年上半年,南极电商通过与7943家授权经销商和1730家授权供应商合作,累计在各大电商平台授权9859家店铺。

南极电商官网还显示,南极电商拥有包括南极人、卡帝乐鳄鱼、精典泰迪、南极优选等在内的品牌,授权运营类目包括内衣、床上用品、男装、女装、童装及母婴、健康生活等。不过,南极人品牌依旧是公司品牌授权收入的主要来源。据媒体报道,去年,南极人全网实现GMV (成交总额)362亿元,占比超过90%。

凭借“卖吊牌”生意,南极电商走上了“巅峰”。但数据显示,去年南极电商的品牌综合服务业务开始出现“滞涨”的情况。去年,南极电商品牌综合服务业务收入为12.46亿元,同比仅微增0.38%;而到了今年上半年,南极电商的品牌综合服务业务收入更是骤降42.58%,仅有2.4亿元。

除了业务的“滞涨”外,过多的授权也出现了产品质量把控难的问题,容易损坏“南极人”品牌商誉。随着南极电商的贴牌产品越来越多,从服装到生活用品甚至是小家电都能看到南极人的身影,消费者甚至调侃“万物皆可南极人”。

小编在某电商平台搜索带“南极人”名称的店铺,发现了不少经营睡衣、服饰的9-10年老店。在黑猫投诉平台上,针对南极人店铺的投诉量达333条,不少网友表示在电商平台上专卖店买的南极人产品质量并不好。

纺织服装品牌管理专家、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程伟雄曾表示,品牌授权业务难以全面把握产品品质,品牌的美誉度和消费者忠诚度在递减,对于用户而言,南极电商的产品会沦落为廉价的代名词。

有市场分析人士表示,按照南极电商的经营策略,会更加看重百家好所拥有的品牌、而非公司本身,在拿到百家好的控制权后,可能会将百家好等商标以“贴牌”模式进行经营。

业内普遍认为,对于南极电商来说,仅靠收购新品牌还远远不够,想要走出当下这个困境,恐怕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艾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