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当个影帝不容易,小李子莱昂纳多把自己折腾成什么样子了!才弄个奥斯卡影帝。但所有的影帝都无法和李世民、魏征这两个千古“影帝”并驾齐驱。最狠的影帝在表演,效果必是绝唱级别的。咱当个乐就行了,千万别太当真,因为可能性不大。

对于李世民的表演天赋,有一段记载。贞观二年五月,一场铺天盖地的蝗灾席卷了包括长安在内的关中大地。

李世民与魏征结局(千古影帝李世民和魏征)(1)

李世民前往视察,随手一把抓了几只蝗虫,恶狠狠地说:尔食朕百姓五谷,如食朕之肺腑!说完,塞进嘴里就给吃了。大臣、百姓们看了除了呆,只有恶心。不要以为很容易,不是油炸的!谁不服,自己试试。

唐王朝是古代王朝中,最先以官方行为修史的王朝。这跟李世民不光彩的夺位过程息息相关。而李世民表演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对历史的“传承”。经过李世民的“传承”,唐王朝的创业史形成了一种氛围:李渊的成功模模糊糊,李建成和李元吉特别无能。

李世民与魏征结局(千古影帝李世民和魏征)(2)

古代大一统超过百年正常的王朝,头两代君主没有废物。也就是说如果李建成当了皇帝,唐王朝肯定会逐渐强大再逐渐衰败。我知道历史没有如果,但历史有规律。

李世民的演技征服了很多观众,可他不能总是一个人发挥,怎么地也得有个配角。诸多毛遂自荐的配角中,魏征属于最佳。但是这条路走不好也许是幸运的,走好了势必不可回头。

李世民与魏征结局(千古影帝李世民和魏征)(3)

魏征的出场便是影帝级的。李世民抓住了魏征,酸溜溜地和他说:你们这帮人挑拨我和我大哥、四弟的关系,造成了我们兄弟相残。现在你是让我剁了你、煮了你、还是炸了你?

魏征毕竟是混过江湖的,他不以为然地对李世民说:你少来这套,要是太子听了我的话,现在该我剁了你!

这种故作镇静的表演,我在影视剧里看过很多次,极具有套路性。被俘以后唯唯诺诺的大多被杀,慷慨激昂的大多能活下来。

李世民与魏征结局(千古影帝李世民和魏征)(4)

面对魏征的慷慨激昂,李世民要真的杀了他,反而显得自己没有了胸怀。于是魏征活了下来,成为了一名谏议大夫。

关于他们两个的默契配合,一会儿再说,先说一下很重要的一个问题。

古代皇帝,真心为老百姓着想的一个都没有。他们所有的艰苦奋斗,都是为了屁股底下的那把椅子。保住了那把椅子,就保住了他们家族的世代荣华。

李世民与魏征结局(千古影帝李世民和魏征)(5)

皇帝这个职业,不能当得太久。但凡当得久的,没有一个后期不出问题的。这个很好理解,辛苦一辈子不对自己好点,图什么!

今说的唐太宗李世民,到了后期还不是频繁狩猎、大兴土木、骄奢淫逸、拒受纳谏。房玄龄临死前无奈地说:如今满朝文武已经没有人敢劝谏了。

其实李世民真正纳谏的时期只是在贞观初期,中期的时候内心便听不进去了。

李世民与魏征结局(千古影帝李世民和魏征)(6)

贞观初期接受纳谏的李世民,帝位不稳,名不正言不顺。什么方法才能使得自己快速让人接受?谦虚呗!自古皇帝对等于专权,专权的表现是听不进去不同意见。如果咱能听进不同意见,那咱就是千古一帝。

言外之意,想要忽悠人,必须要人配合。配合的精彩,君臣关系千古流芳,配合的不精彩,暴君、昏君和奸臣、佞臣相应产生。

李世民的名声如此让人津津乐道,最大的配合者就是魏征。两个人天衣无缝的表演,太让人望尘莫及。

李世民与魏征结局(千古影帝李世民和魏征)(7)

凌烟阁第一位长孙无忌,第三位杜如晦,第四位魏征,第五位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是政治家,干实事的,论功业不知得甩魏征几条街。可魏征单靠着耍嘴皮子,名气反而最大。

李世民得到一只鹞鹰,架在臂上玩。玩得正高兴,看见魏征在不远处,李世民赶快把鹞鹰藏进怀里。魏征虽已看见,却故意磨叽半天。李世民无奈,任由鹞鹰闷死在怀里。

李世民与魏征结局(千古影帝李世民和魏征)(8)

这个故事给人的第一感觉是皇帝很委屈、很可爱。李世民的演技得到肯定。可是这可能吗?除非怀里早就是只死鸟,它不扑腾吗。

有一次李世民同意洛阳官员大修宫殿,毕竟是他曾经辉煌过的地方,他很想去那儿摆摆谱、好好地让人歌颂一下过去。

李世民与魏征结局(千古影帝李世民和魏征)(9)

魏征向李世民劝谏:“你不如隋炀帝。”李世民很愤怒:“你说我不如炀帝,那何如桀纣?”魏征这句话很伤李世民,因为隋炀帝也干过对不起老爸和大哥的事。魏征听后似乎更加愤怒:“皇上如果让东都官员修成此殿,那就是与桀纣无异!”李世民快疯狂了:“你再说一遍!”这话谁听不懂!意思肯定是:你再说我弄死你!结果,魏征又重复了一遍。李世民见碰着个死猪不怕开水烫的主,只得拂袖而去。至于回到宫里绝食,长孙皇后穿着朝服恭喜李世民有一位好臣子之类的后事,更不可能了。

李世民与魏征结局(千古影帝李世民和魏征)(10)

劝谏是想方设法让皇帝纳谏,需要技巧,不需要拉硬。直接点是,劝谏是为皇帝好,不是戏弄皇帝,更不是让皇帝难堪。

贞观十年,长孙皇后去世。李世民为了缓解思念,在宫中建起个观望台,没事时便望着妻子的陵墓。一次魏征陪着李世民一同观望,当李世民问魏征是否看得清时,魏征说看不清。李世民很奇怪:我看得清清楚楚,你为何看不见,你再看看,那边不是昭陵吗!魏征回答:臣以为陛下看的是献陵,原来是昭陵!李世民听后恍然大悟,马上下令拆了观望台。为何?献陵是李渊两口子的陵墓,魏征的意思是:不要娶了媳妇忘了爹娘。

李世民与魏征结局(千古影帝李世民和魏征)(11)

这才叫劝谏,需要技巧和时机。把握不好,事倍功半,命不命的多数时候不至于。因为,劝好了,皇帝受用,升官发财,劝不好,皇帝讨厌,免官丢财。

试想想,如果魏征和修宫殿时一样,指着李世民的鼻子:你不如隋炀帝,不忠不孝的货!谁受得了。君无戏言,皇帝最好面儿,必须得懂得“卤水点豆腐”。

虽然魏征劝谏时不会那么“二”,但其一生劝谏了200多次,按照全勤计算平均一个月一条,估计着实不太受李世民待见。

李世民与魏征结局(千古影帝李世民和魏征)(12)

贞观17年,魏征病重临终之际,李世民与太子前往探望。看着即将离世的魏征,李世民感同身受,声泪俱下。为了对魏征往日功勋的表彰,也为了做给别人看,李世民决定将长孙皇后最小的女儿新城公主许配给魏征的儿子魏书玉。李世民对昏迷的魏征说:你睁开眼睛看看你的儿媳吧。赐婚的第二日,魏征便病逝了。

魏征病逝后,李世民卸磨杀驴,借着一个很轻微的风向,不光把许诺的婚事给取消了,还推倒了魏征的墓碑。千古君臣,如此了事。李世民和魏征的关系能有多好,没多好。

李世民与魏征结局(千古影帝李世民和魏征)(13)

李世民说:“用铜镜可以端正自己的衣冠,以古史作为镜子,可以知晓兴衰更替,以人作为镜子,可以看清得失。我经常用这样的方式防止自己犯错,但现在魏征去世,我少了一面镜子。”

可笑,墓碑都被推倒了,一面镜子无所谓了。

中国人最敬重的就是祖宗,不知道魏征的后人怎么看待李唐王朝。

李世民与魏征结局(千古影帝李世民和魏征)(14)

其实事情很明了,魏征已死,利用价值全无。李世民、李治特别疼爱的小公主、小宝贝,不能嫁给没用的人家,应该嫁给对老李家有大用的人家,最后新城公主嫁给了长孙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