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大桥(Humen Bridge)是中国广东省境内一座连接广州市南沙区与东莞市虎门镇的跨海大桥,位于珠江狮子洋之上, 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南部联络线(原莞佛高速公路)的组成部分。

虎门大桥于1992年10月28日动工建设;于1997年6月9日建成通车;于1999年4月20日通过竣工验收。 虎门大桥东起东莞市太平立交,上跨狮子洋入海口,西至广州市南沙立交;线路全长15.76千米,主桥全长4.6千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20千米/小时;工程项目总投资额30.2亿元人民币。

2020年5月5日,虎门大桥发生异常抖动,全桥路段已实施双向全封闭,禁止通行;5月6日,广东交通集团通报,虎门大桥振动系涡振现象,悬索桥结构安全 。

南沙二桥和虎门大桥(连接广州市南沙区与东莞市虎门镇的跨海大桥)(1)

建设历程

南沙二桥和虎门大桥(连接广州市南沙区与东莞市虎门镇的跨海大桥)(2)

虎门大桥1981年6月,广东省公路建设公司与香港合和中国发展有限公司共同签署合建虎门大桥高速公路意向书。

1991年5月,虎门汽车渡口竣工运营,很快就出现因运力不足问题,广东省政府随即推进虎门大桥项目。

1992年春季,广东省委、省政府决定把虎门大桥工程项目从广深珠高速公路的项目合作合同中分离出来,由省交通厅组织实施,采用中外合作集资修建,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方式,筹建一个新的项目公司进行建设和管理; 同年5月27日,虎门大桥举行开工奠基仪式;同年10月28日,虎门大桥动工建设。

1992年夏季至1994年春季,广东省交通厅聘请以李国豪、曾威为首的22名中国国内桥梁专家共同组成虎门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对重大的设计施工方案决策进行咨询。

1995年3月28日,虎门大桥举行先导索过江暨上部构造开工仪式,大桥的“六大件”工程完工。

1997年5月1日,虎门大桥试通车; 同年6月9日,虎门大桥开通运营。

1999年4月20日,虎门大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竣工验收。

桥梁位置

南沙二桥和虎门大桥(连接广州市南沙区与东莞市虎门镇的跨海大桥)(3)

虎门大桥虎门大桥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南沙街道与东莞市虎门镇之间,主桥横跨珠江狮子洋水域,北距上游虎门二桥约10千米、南距下游深中通道约30千米;大桥东起珠江东岸东莞市虎门镇威远山,向西依次经过大石吓山谷、珠江干流上的虎门水道、上横档岛和蒲州水道,止于珠江西岸广州市南沙街道南北台;向西经深湾水库后延伸至飞沙角山。截至2018年12月,虎门大桥全路段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南部地区联络线(原莞佛高速公路)(国家高速G9411)的主体部分。 虎门大桥线路起于东莞市太平立交,接京港澳高速公路兼沈海高速公路(原广深高速公路)东莞段;沿途向西下穿广深沿江高速公路东莞段,止于广州市南沙立交;通过大涌桥西延至广州市坦尾立交,接广澳高速公路广州段。

建筑设计

建筑结构

南沙二桥和虎门大桥(连接广州市南沙区与东莞市虎门镇的跨海大桥)(4)

虎门大桥(2015)虎门大桥是一座集多处桥隧为一体的群体工程,全路段共有23座大小桥梁(包含3座特大桥)、三座隧道、两座大型互通立交桥和一座大型收费站。 其中,大桥从东向西的主体建筑依次为太平立交桥、白花山双隧道、南面山隧道、威远立交桥、东引桥、主航道桥、中引桥、辅航道桥和西引桥; 大涌桥(深湾高架桥)和坦尾立交桥为虎门大桥西延线工程;全线各立交桥段经由匝道与其它公路衔接; 全桥主路段呈正东正西方向布置。

虎门大桥造型体现“长虹卧波”、“牵手两岸”的意象构思, 与威远炮台遥相呼应,为东莞市地标建筑以及旅游景点。

虎门大桥太平高架桥、 大石吓高架桥、 威远高架桥、 深湾高架桥、东引桥、中引桥以及西引桥均为连续刚构梁式桥; 主航道桥为单跨双铰简支钢箱梁悬索桥,由东西索塔、东西锚碇、主缆、吊索和加劲梁等五大结构部分组成。

1、悬索桥上部工程

南沙二桥和虎门大桥(连接广州市南沙区与东莞市虎门镇的跨海大桥)(5)

虎门大桥虎门大桥主缆采用预制平行索股制作和架设,每束索股由多个平行镀锌高强钢丝排列成正六边形组成。主缆与加劲梁之间采用平行竖直吊索相联系,每个吊点由四根钢丝绳组成。吊索与主缆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背骑式,配以马鞍形索架。为减少铸件重量,大桥采用铸焊组合形式的索鞍。吊索两端为锌铜合金热铸锚,通过钢加劲梁风嘴锚于箱内。加劲梁采用扁平闭口流线型钢箱梁截面,使用全焊结构;加劲梁端于索塔下系梁设竖向支座以及水平抗风支座。桥面东西索塔处设两道伸缩缝,允许在竖直及水平方向有较大转角。 虎门大桥悬索桥主缆系统 、箱梁、鞍座和吊杆均采用经重涂装防腐处理的钢结构。

2、悬索桥下部工程

虎门大桥东西索塔为门式框架结构,由两侧塔柱及其之间的三道系梁组成;两侧塔柱为钢筋混凝土空心薄壁箱型结构,三道系梁均为钢筋混凝土空心箱型截面,预应力束布置在腹板内并穿过塔柱锚于塔壁外侧;受不同地质条件影响,东西索塔分别采用群桩基础和分离式扩大基础。 虎门大桥东西锚碇均为重力式,由散索鞍墩、后锚块、锚室组成;主缆通过锚梁、锚杆牢固地锚固在锚碇上,主缆拉力由锚碇钢框架传递至混凝土锚体。

3、辅航道桥主工程

虎门大桥辅航道桥为三跨预应力混凝土箱型梁连续刚构,下部结构采用双柱空心薄壁墩,上部构造设计特点包括:上下行分离为独立的单桥,两个单桥在墩顶处用体外4道横向贯通的横隔板联为整体,两个主墩承台由系梁联为整体;横向采用单箱单室横断面,配置三向预应力;通过尽量压缩梁高、采用C55箱梁混凝土等方式减轻结构重量。

4、陆地桥隧主工程

虎门大石吓高架桥为一座曲直线结合的大桥,上部构造均采用统一梁长的预应力混凝土预制T梁,横桥向由左右两座分离式桥组成,采用薄壁Y型桥墩和重力式U型桥台。 虎门大桥威远高架桥针对跨越V型深沟设计,由左右两座分离式桥组成,采用U型桥台和薄壁Y型桥墩。 虎门大桥白花山隧道为双洞双线隧道,南面山隧道为单洞单线隧道,隧道因受地形条件和自身结构影响而采用分离式路基通过山体;隧道洞门根据“早进洞、晚出洞”原则,减少洞口边、仰坡的开挖,保证山体稳定;为解决车辆高速进出隧道过程中产生的“黑洞、白洞”效应,隧道洞门结构形式设计简单,与地形协调,通过对洞口周围的绿化降低洞外环境亮度,提高行车安全。

设计参数

虎门大桥线路全长15.76千米,其中主路段总长4.6千米,引道段总长11.16千米;大桥各主要部分具体数据如下。

南沙二桥和虎门大桥(连接广州市南沙区与东莞市虎门镇的跨海大桥)(6)

虎门大桥虎门大桥主桥由东西引桥、主航道桥、中引桥和辅航道桥共同组成,全长3.618千米。其中,东引桥有3跨、每跨70米;主航道桥单跨888米;中引桥有14跨、每跨50米;辅航道桥两侧跨径均为150米,中间跨径270米;西引桥东段有16跨、每跨50米,西段有15跨、每跨30米。虎门大桥悬索桥由威远高架桥的一部分、东引桥全段、主航道桥全段和中引桥的一部分共同组成。

虎门大桥主缆主跨径888米、东边跨径302米、西边跨径348.5米,主缆矢跨比1:10.5;主缆直径687.2毫米(孔隙率20%)、678.7毫米(孔隙率18%),主缆中心距33米; 每根主缆由110束索股组成,每束索股含127根直径5.2毫米钢丝,一般标准索股重34.8吨。 大桥吊索直径52毫米、间距12米,边吊索距塔中心18米。大桥加劲梁箱梁宽35.6米,桥轴中心处梁高3.012米,桥面铺设6厘米厚沥青混凝土;两桥塔处伸缩缝最大伸缩量为1.5米。

虎门大桥东西索塔的每个塔桩底分别由16根直径为2米、12根直径为2米的钻孔灌注桩组成;东西索塔从基顶面算起高147.55米、从桥面算起高89.66米;塔柱顶平面为边长5.6米正方形、底平面尺寸为5.6米×8.5米;塔柱壁厚以上、中、下系梁为界分别为0.6米、0.75米和0.95米;东西锚碇承受主缆拉力分别为2×172600千牛、2×174400千牛。

虎门大桥悬索桥工程累计使用加劲梁钢材11590吨,主缆钢丝7800吨,吊索钢丝绳215吨,鞍体及索夹750吨,锚碇钢框架1890吨,预应力钢绞线125吨,普通钢筋4930吨,混凝土143670立方米。

  • 引道部分
  • 1、太平大桥

    太平大桥中引桥是虎门大桥东端部分,为预应力砼连续刚构桥,分左右两幅,跨径布置为(39 72 39)米;箱梁顶宽15.75米、底宽8米,支点处梁高3.8米,跨中梁高2米。桥梁设计荷载等级为汽车-超20级、挂车-120,设计车速120千米/小时;单幅桥面宽15.7米,桥面纵坡 1.15%;抗震烈度为6度。

    2、大石吓高架桥

    大石吓高架桥位于威远岛南面村西侧,跨大石吓山谷后紧接威远高架桥与虎门大桥主桥咫尺相连;大桥全长700米,共有22跨分二联,单向桥面宽15.75;大桥墩基础由承台6根直径为1.2米的双排桩组成;第一联结构桥墩高13至28.5米、墩宽1.2米,第二联结构桥墩高21.5至41.5米、墩宽1.5米。

    3、威远高架桥

    虎门大桥威远高架桥全长311.24米,桥宽31米,上构采用10孔30米的预应力混凝土T型梁;共有9座桥墩,墩高最低7米、最高46.6米。大桥设计载荷等级为汽车-超20级、挂车-120,抗震烈度为6度。

    4、白花山、南面山隧道

    虎门大桥白花山1、2号隧道和南面山隧道总长1065米, 其中白花山右线隧道长390米,白花山左线隧道和南面山左线隧道长度分别为360米和315米;隧道之间的毛跨度16.9米,最大深埋78米;隧道净宽2×(0.5 0.75 3×3.75 0.75 0.5)米、净高5米;设计车速80千米/小时;路面基本照明亮度4.5坎德拉/平方米。

    设备设施

    虎门大桥在中国国内首次采用GPS实时三维位移监测系统工程,全系统由基准站、监测站、 数据通信链路和数据处理以及控制中心组成。 虎门大桥应力应变监测系统由数据采集子系统和数据处理分析子系统组成,在悬索桥箱梁的7个截面、箱梁的顶板和底板处安装有24个应变计;应变数据经电缆送至大桥东端的工控机,再通过光纤传输至大桥外的监测中心服务器内,并通过工作站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存储。

    虎门大桥装配了基于NI cRIO的多通道强震动监测系统与报警系统, 分布在悬索桥东西索塔、箱梁上共计36道,可实时监测桥梁结构振动状况和记录桥梁在地震时的反应; 大桥还设有风速与能见度报警系统、 机电综合防雷系统。 虎门大桥钢箱梁内、锚室内和塔顶鞍室共装有16台抽湿机,可将悬索桥内部环境湿度控制在45%左右。

    虎门大桥夜景

    虎门大桥高速公路交通工程设施齐全,有完善的收费系统、监控系统、照明系统、通信系统和供电系统。 大桥全线路段装有300多盏LED路灯, 每一千米处设有一对紧急电话,配以闭路电视对全路段进行实时监控。 2018年9月30日,虎门大桥全线完成286套IP广播系统安装,俗称“大声公”,便于监控中心直接有声指挥现场。

    虎门大桥在中国内地交通工程中首次采用“统一收费、电脑分账”的模式,合理设置收费站。 2018年12月26日,虎门大桥全线开通移动支付系统,太平立交、威远立交和南沙立交出入口收费站的所有人工收费车道均可使用手机支付平台缴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