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婆婆问起我爸住院的事,我简单说了几句这次说话我有所克制,没有口无遮拦什么都说修心和说话是一辈子该修炼的功课,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非暴力沟通运用?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非暴力沟通运用(学会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运用

昨天晚上婆婆问起我爸住院的事,我简单说了几句。这次说话我有所克制,没有口无遮拦什么都说。修心和说话是一辈子该修炼的功课。

以前我是这样的人,跟别人聊得投机了,就会没把门,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全都说出来,不太经过大脑,有些是能说的,有些是不能说的,逞一时口舌之快。结果说出去的话就像回旋镖过段时间又重新成为利器扎回自己身上,最后受伤的还是自己。我们常说积德行善,不光是做好事积德,人也要学会说好话积德,积口德。

古话说得好,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人要提高自己的修养,从修心开始,从每天张口说出的话开始。很多人聊天说话喜欢带主观情绪,很难客观地就事论事,沟通方式非常暴力。

《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人际沟通中的四个要点,观察、感受、需求、请求。首先想要有效沟通需要善于倾听,让对方充分表达观点和想法,建立情感连接的第一步。先观察,把你观察到的事实和结果客观地表达出来,不带主观的判断和想法。生活中说话时喜欢添油加醋、带着情绪的人大有人在。

比如我爸说到是请姑姑还是表弟来照顾他时说道,你姑姑做事干净利落,三个××都顶不上你姑姑一人。这句话真是一石二鸟,杀伤力极强。本意是夸奖姑姑做事能干,还顺便把其他人贬低一下。让听的人觉得说这话的人就带着怨气,不宽容不友善,得罪别人也损坏了自己的形象。话不能乱说,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是只根据客观事实和依据来说话,不要臆断,不要想当然,也不要添油加醋。只说自己观察到的事实。

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点是感受,问问自己,事情发生的时候,你当时的真实感受是什么?这一步并不是多此一举,有时候人们容易简单粗暴地沟通是被情绪冲昏了头脑,在极端的情绪下不假思索地就作出错误的决定。

最近新闻上报道的网约车司机撞死顾客的事就是血的教训。一对情侣预约了一辆车给他们搬家,因为APP上预留的号码是男顾客父亲的,为了不打扰父亲晚上休息,男顾客给司机发信息叫他到了不要打电话直接发信息。

司机到了之后还是打了电话,这就成了引发悲剧的导火索,上车后顾客与司机发生激烈争执,司机一怒之下,赶顾客下车。下车后男顾客还在骂骂咧咧,司机情绪失控直接开车撞向这对情侣,男主顾由于伤势过重,当场身亡。讲这个故事跟我们说的“感受”有关系吗?当然有。

如果司机和顾客当时能问问自己的感受,结果不至于这样。司机没有发信息而是打电话,客人觉得很生气,具体是哪一种情绪和感受呢?不被尊重,意见被忽略。

站在司机的角度,明明是自己的原因导致号码填错,还要求我发信息,大晚上的发信息没看到怎么办,我还得等那么久,打电话多快啊!我是按规定办事,因为这个抱怨我我特别委屈。

这就是双方的感受,顾客觉得没被尊重,司机觉得特别委屈。

如果他们都懂得非暴力沟通,那么正确的步骤应该是怎样的呢?非暴力沟通的第三个要点是需求。问问自己,是什么样的需求导致我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他人的言行吗?还是我自己内心的期待和在乎的东西导致的?

比如这个顾客为什么会发火?是觉得司机把自己的话当耳边风,不尊重自己。他大概认为自己雇了司机的车,有种主顾的优越感,一种虚荣心在作祟。要求被拒绝后就感觉自己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还有就是他自己对司机的期待就是要按照顾客的要求办事。所以一个原因是自尊心受挫,另一个原因是对司机的期待超出了司机的水平。

而司机为什么会这么偏激?我觉得是他的职业特殊性,作为服务行业的从业者也许他经常受到客人的挑剔和提各种要求。这样一个看似合理的请求在他看来觉得是要求太多。他太敏感了。

那么怎样才是正确的沟通方法呢?这就是非暴力沟通的最后一步,请求。以诚恳的态度向对方发出请求,表达自己希望对方做什么,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发出真诚的请求而不是盛气凌人地去命令。

来总结下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而非评论,把观察到的事实客观地表达出来,不带主观臆断;比如这孩子做事动作有点慢,这是观察,再比如这孩子什么事都做不好,做事太慢了。这是评价。

再比如她对爸妈不关心,很少回家探望也很少打电话问候。这是评价。再比如她一年回一次家探望父母,一个月打两次电话回家。这是观察。

感受而非想法,问问自己当时的真实感受而不是想法,如何区分?以“我感到……”开头的都是感受,比如你没有回来陪我过生日,我感到很伤心;你出门吃饭没带上我,我感到很孤独。以“我觉得……”开头的都是想法,比如我觉得你不关心我,都不陪我过生日;我觉得你不在乎我,出门吃饭都不带上我。

第三步是需求,问问自己是什么样的需求让我有这样的感受?就是问问自己为什么会孤独、伤心、发火?我在乎的是什么?我希望他多考虑考虑我的感受?我太累了我希望他帮我分担点家务?我希望孩子能生活自理,不要太依赖我?

知道了内心的需求之后,再向外部发出请求,记住是请求而非命令。比如可以这样说,亲爱的,我今天很累,希望你能帮忙把碗洗了。还有,宝贝,我看到你的书桌我点乱,我希望你能把它收拾一下。

这里还有一点,自己希望别人做什么时我们发出请求而不是命令,态度要和善真诚。而自己听到别人的请求时不要觉得那是命令而产生抵触逆反情绪。这方面我需要特别注意,因为我这半辈子听到的指责和负面评价太多了,很难理性客观地去判断别人发出的到底是请求还是命令。太过敏感了,常常表现得情绪激动像个小孩子。

修心是一辈子的事,好在我可以用文字来梳理思路,先写到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