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文末【了解更多】可免费下载教案

九年级语文我爱这土地教案(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爱这土地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1)

2.《我爱这土地》

艾青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诗歌,读出诗歌的旋律和节奏。

2、把握诗中土地、河流、风、黎明的象征意义。

3、背诵诗歌,体味诗歌抒发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结。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诵读诗歌,把握诗中土地、河流、风、黎明的意义。

教学难点:把握诗中土地、河流、风、黎明的意义。

教学方法:诵读法、贯析法教学

课型:赏读课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我爱我祖国》,说说我们学过的古诗中表达诗人爱国情感的诗句。

二、目标出示

1、 反复诵读诗歌,读出诗歌的旋律和节奏。

2、 把握诗中土地、河流、风、黎明的象征意义。

3、背诵诗歌,体味诗歌抒发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结。

三.自主学习

1.简介作者艾青及本文写作背景。

艾青(1910- 1996),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代表诗集《大堰河》、《北方》、《向太阳》等。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和太阳是他诗中的主要意象,诗人曾自称“悲哀的诗人”。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草菅人命,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论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愤然写下了这首诗。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诗歌,读准字音,并试着给诗歌划分节奏。3.配乐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语速和语调。

四.品读诗歌

1.诗人的情感通过一系列的“意象”得以抒发与升华,你能找出这些意象吗?

点拨:

通过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表现手法叫象征。象征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写作手法。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即成为意象。明确

并板书:

鸟:诗人自己

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黎明:象征光明与希望。歌唱“土地”,表赤子忠心2.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蕴涵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3.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这是一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

4.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后我死了,连羽毛

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它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这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念I为祖国献身的愿望。5.“嘶哑”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如果用“嘹亮”好吗?为什么?

“嘶哑”表达了歌唱不已,真情无限的情怀,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面对困难斗争的悲伤,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如果用“嘹亮”,虽添了亮色,但少了艰辛,减弱了对大地挚诚感情的表达。因此,用“嘶哑”比用“嘹亮”好。

五.拓展延伸

假如诗人还健在,面对繁荣昌盛的祖国,用《我爱这土地》抒情,他会怎样写?

六.作业

1.背诵本首诗。

2.推荐阅读艾青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诗集《北方》。

九年级语文我爱这土地教案(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爱这土地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