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强县肥西县(安徽省55县之肥西县)(1)

肥西地图

安徽肥西

肥西县隶属于安徽省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1948年建县,因位于合肥之西而得名。

肥西县东连合肥市蜀山区、包河区,西与六安市接壤,南与舒城县、庐江县为邻,北抵寿县、长丰县。县境西宽东窄,南北长55公里,东西宽64公里,总面积1961平方公里。

肥西县处于合肥经济圈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地带,与合肥滨湖新城、高新区、经开区、科学城和政务文化新区对接,是合肥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合九、宁西、合武铁路,合宁、合芜、合界高速和206、312国道穿境而过。

肥西素有“淮军故里、改革首县、花木之乡、巢湖明珠”之美誉。荣获过全国文明县城、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县、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区等称号。

  • 中文名称

    肥西县

  • 外文名称

    Feixi County

  • 别 名

    合肥县西乡、南乡

  • 行政区类别

    县级

  • 所属地区

    安徽省合肥市

  • 下辖地区

    上派镇、桃花镇、三河镇等

  • 政府驻地

    上派镇

  • 电话区号

    0551( 86)

  • 邮政区码

    231200

  • 地理位置

    合肥市西南部

  • 面 积

    1961平方公里

  • 人 口

    75.3万人(2015年常住人口)

  • 方 言

    江淮官话-洪巢片-合肥小片

  •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 著名景点

    三河古镇、紫蓬山国家森林公园、刘铭传故居、肥西老乡鸡家园等

  • 机 场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约39公里)

  • 火车站

    肥西站

  • 车牌代码

    皖A

  • 行政代码

    340123

  • 省级工业园区

    安徽肥西桃花工业园区

  • 历史

    商周时期,肥西为“淮夷”之地。西周时,县境北边有“虎方”,南面有“群舒”部落,西边有“六”国。春秋时期,肥西为吴、楚交争。战国时属楚国。

    秦代分天下为三十六郡,肥西属九江郡。

    汉初,肥西先后属英布的九江王国,刘长、刘安的淮南王国。公元前122年(武帝元狩元年),分天下为十三州 ,淮河以南属扬州;淮南王国废,设九江郡;郡下设县,肥西东南部属合肥县、西北部属成德县。

    东汉,肥西分属合肥侯国和成德县。

    三国时,合肥、成德二县属魏国淮南郡,曹魏扬州刺史驻合肥。

    西晋,合肥、成德县皆属扬州淮南郡。

    东晋,成德县废,其地分入寿县、合肥县,肥西全属合肥县。

    南北朝时,江淮间为南北政权反复争占,归属屡变,但肥西主要属南朝。宋:合肥侨置南汝阴郡及汝阴县,隶于南豫州。齐:合肥仍宋制。梁:初,合肥为北魏所占。公元506年(梁天监五年)合肥归梁,先后置豫州、南豫州,郡县仍宋、齐制。547年(梁太清元年),南豫州迁寿阳,改合肥为合州,辖合肥至江北之地。太清三年,合州为东魏所占。陈:573年(宣帝太建五年),合州入陈。郡县仍旧。后废汝阴郡,汝阴县属合州北陈郡。579年,合州为北周所占。

    隋代,改合州为庐州,“庐州“之名,是由汉、晋时“庐江郡”而来。北陈郡及汝阴县皆废,恢复合肥县,属庐州。大业三年,改庐州为庐江郡。

    唐初,改庐江郡为庐州;627年(贞观元年),全国分十道,庐州属淮南道;742年(天宝元年),又改庐州为庐江郡;758年(乾元初年),复改郡为州。合肥县属之。

    五代十国时期,合肥先后属吴、南唐、后周。

    宋代,庐州隶淮南道,后改为淮南路。1072年(熙宁五年),淮南路分东、西两路,庐州属淮南西路,隶于保信军节度使。肥西有段寨、山南、新仓三镇。南宋时,淮西制置使驻庐州,合肥县属之。

    元代,初置淮西总管府于合肥,不久改为庐州路,隶属于淮西江北道。后创行省,庐州路属河南江北行省,肥西有长城镇巡检司,至明代裁撤。

    明代,梁县并入合肥县。合肥初置江淮行省,后撤,领于南直隶。

    清初,庐州府合肥县隶于江南省,1667年(康熙六年),分置安徽省。合肥县隶之。1771年(乾隆三十六年)肥西设官亭巡检司辖西乡,青阳巡检司辖南乡。

    1912年(民国元年),撤庐州府,合肥县直属安徽省。1915年设道,合肥属安庆道,1929年撤道。1933年设行政专员督察区,合肥县属三专区。1938年6月,合肥县城被日军侵占,县政府迁至肥西潜山乡鸽子笼圩子。1945年抗战胜利后,县政府迁回合肥城内。

    1948年12月底,肥西民主县政府在杨新圩成立,肥西建县,属中共皖西三地委领导。1949年4月,成立皖北行署驻合肥市。肥西民主县政府改称肥西县民主政府,直属皖北行署。6月,县民主政府移驻上派河镇。另外,三河镇自1949年1月解放后设市,属巢湖专区。

    1949年10月,肥西县民主政府改称肥西县人民政府。1950年,肥西县隶属皖北行署巢湖专区;4月,三河撤市设区,并入肥西县。1952年2月,肥西县改属皖北行署六安专区。1952年8月,皖南、皖北行署合并成立安徽省人民政府,肥西县隶属安徽省六安专区。1958年9月,肥西县划属合肥市。1961年4月,肥西县又划归六安专区。1983年7月,肥西县复属合肥市辖。

    行政区划

    1948年,析合肥县地置肥西县。肥西县辖:上派镇、三河镇、花岗镇、高刘镇、官亭镇、小庙镇、山南镇、丰乐镇、桃花镇、农兴镇、新仓镇、肥光乡、长岗乡、高店乡、聚星乡、烟墩乡、北张乡、袁店乡、孙集乡、严店乡、清平乡、大柏乡、金牛乡、金桥乡、洪桥乡、四合乡、董岗乡、刘河乡、柿树岗乡、江夏店乡南分路乡、防虎乡、南岗乡、雷麻乡、城西桥乡、河东乡、青山乡、洪店乡。

    百强县肥西县(安徽省55县之肥西县)(2)

    肥西县行政地图

    1998年,肥西县辖12个镇、19个乡,27个居委会、560个村委会:(其余缺)北张乡、柿树岗乡、袁店乡、孙集乡、严店乡、清平乡、大柏乡、金牛乡、洪桥乡、四合乡、董岗乡、金桥乡、刘河乡。面积2186平方千米,人口密度433人/平方千米。

    2000年,肥西县辖12个镇、19个乡。

    2002年,肥西县辖12个镇、19个乡:上派镇、三河镇、桃花镇、花岗镇、高刘镇、官亭镇、小庙镇、山南镇、丰乐镇、南岗镇、农兴镇、新仓镇、长岗乡、高店乡、江夏店乡、南分路乡、聚星乡、烟墩乡、北张乡、柿树岗乡、袁店乡、孙集乡、严店乡、清平乡、大柏乡、金牛乡、洪桥乡、四合乡、董岗乡、金桥乡、刘河乡。

    2004年,肥西县乡镇由31个调整为29个:清平乡并入三河镇,北张乡并入上派镇。调整后,上派镇常住人口12.9万人,加上流动人口等达15万多人。2004年底,肥西县辖12个镇、17个乡。

    2013年,肥西县辖9个镇、4个乡:上派镇、三河镇、桃花镇、花岗镇、高刘镇(合经区托管)、官亭镇、山南镇(金牛乡与洪桥乡并入) 、丰乐镇、紫蓬镇、高店乡、铭传乡、柿树岗乡、严店乡。有1个开发区、2个合作园区。全县共有14个乡镇、2个管委会,共辖村295个,居委会29个,社区10个,总计334个基层自治组织。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肥西县广为第四系土壤堆积物覆盖,仅在中西部部分有较多基岩出露,面积约300平方公里。全境大部分为中新生代陆相地层。县境西北高,东南低。中北部属江淮丘陵,江淮分水岭自西向东北横穿而过,中西部有一系列低山,低山绵延25千米,大潜山海拔289米,为肥西县最高点。地形起伏多变,岗冲相间,落差较大。东南为巢湖盆地,湖河沿岸有狭长的冲积平原。

    气候特征

    肥西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7摄氏度,平均降水量1000毫升,平均湿度70%。

    经济

    综合

    2008-2011年,综合实力连续4年位居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一类县前两名,2009-2011年,连续3年成为全省唯一的全国百强县,并位居第89位。

    2009年肥西县域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4.6亿元,已超2008年全国百强县后十位平均水平(200.6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8%,其绝对量和增幅均居全省之首。

    2012年,肥西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6.7亿元、增长13.8%;财政收入45.1亿元、增长12.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4.3亿元、增长13%;规上工业总产值895.4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204.5亿元、增长19.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6.5亿元、增长26.3%,其中工业投资208.7亿元、增长4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1亿元、增长18.8%;农民人均纯收入9787元、增长15.6%。

    肥西县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4.62亿元,增长1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3.44亿元,增长2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26亿元,增长17.3%;GDP476亿元,财政收入50.06亿元。

    2014年1—2月份,全县经济保持平衡运行,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呈现总量高位运行,增速稳中有升态势。全县完成规上工业产值163.3亿元,实现增加值38.6亿元,同比增长21.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8亿元,同比增长24.9%,其中工业投资26.9亿元,同比增长5.4%;实现财政收入11.1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3亿元,同比增长36.8%;累计到位省外资金41.6亿元,同比增长3.3%,实际利用境外资金3972万美元,同比增长20%;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亿元,同比增长11.3%。

    产业

    肥西县形成汽车、家电、装备制造、化工塑胶、生物医药和农副产品加工等“六大”工业主导产业,其中家电、汽车产业年产值已突破200亿元;形成苗木花卉、畜禽、水产、蔬菜园艺、蚕桑、花生等六大特色农业产业,三岗苗木、巢湖银鱼、肥西老母鸡、皖中花生等一批特色农产品畅销全国。[13]

    1991年通过自主开发,在全省率先创建第一个县办工业园区——桃花工业园;2006年和2008年,通过合作开发,分别与合肥高新区共建柏堰科技园,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建新港工业园。全县形成以桃花工业园为龙头,两个县区合作园区为两翼、新型工业示范园为拓展、9个乡镇工业聚集区为支撑的县域工业大平台,顺利实现从“一园擎天”向“多园共兴”的战略性转变。

    2010年,全年新开工项目110个;净增规上工业企业87家,总数达287家;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66亿元,完成规上工业添加值94亿元,分别增进60.7%、52.2%。科学开展全省抢先。 2008年荣获全省科学开展一类县第一名,2009年跻身全国百强,2010年持续进位,名列第90位、中部第7位,是全省独一获此殊荣的县。

    农业

    肥西县现代农业稳步发展,省级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顺利建成,出栏家禽7500万只,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新增苗木基地8000亩,荣获全省绿化模范县;新认定“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22个,廖渡村被评为国家级专业示范村。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农副产品加工项目8个,农产品深加工能力不断增强;培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52个、市级以上示范组织7家,成立肥西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社;新评定安徽省农产品著名商标1个;新认证有机食品2个、绿色食品2个、无公害农产品3个。

    社会

    科技

    肥西县科技发展迅速,2012年,全县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累计达45家,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1.3%;专利授权1370件,居全省前列。肥西已有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3家、企业技术中心10家。[13]

    教育

    肥西县2008年荣获全省首批“教育强县”称号,2012年荣获全省“两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并先后被确定为国家残疾儿童支持保障体系实验县、全省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重点指导县、全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县、全省县党政领导干部教育督导考核工作试点县、全省学陶师陶实验县、全省无线城域网工程试点县、全省数字图书馆试验县、校园数字资源全覆盖试点县和数字化校园在线课堂试点县。

    至2013年,肥西县全县有小学112(含28所学区中心学校)、教学点39个,初级中学1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3所,完全中学6所(其中肥西中学、农兴中学为省级示范高中,肥西三中、山南中学为市级示范高中),职业高中4所(其中公办2所),五年制师范1所, 特教学校1所。公办园23所、附属园(3个班)12个、幼教点29个;民办园67所,看护点45个(其中A类13个、B类27个、C类5个)。有4所市级一类园(县直幼儿园、上派镇幼儿园、小天使幼儿园、新年余幼儿园)、2所市级农村示范园(高刘镇中心幼儿园、官亭镇中心幼儿园)。学历教育学校7所,非学历短培学校21所。全县现有中小学生9.2万人,其中小学生44000人、初中生27000人、高中生16000人、职教学生5000人。在园幼儿23851人。在职教师6035人,离退休教师3000人。

    文化

    央视激情广场爱国歌曲大家唱走进肥西,举办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系列文化活动128场。至2013年已建成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45个农家书屋和161个村级广播网。广播电视外宣工作全市第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铭传旧居

    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古埂岗遗址、三河大捷遗迹及古民居、三河镇三县桥、唐五房圩转心楼

    肥西县文物保护单位: 古遗址:毛墩头遗址、陈墩遗址、王古城遗址、白庵庙墩遗址、西凉城遗址、瞿家城遗址、大墩遗址、大面积遗址、张马墩遗址、郑大墩遗址、霸王墩遗址、方桥大墩遗址、黄花墩遗址、 高店城墩遗址、贞祥寺大墩遗址、北张 城墩遗址、枣树棵城墩遗址、袁小墩遗址

    古墓葬:舒王墩汉墓、宋墩东汉墓、乱墩子古墓群、马鞍墩古墓葬、乱墩古 墓群、曹操河遗 迹及汉墓群

    古建筑:董氏宗祠、城西桥、龙潭寺碑刻、西庐寺大王殿、清真寺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周老圩旧房、张老圩旧房、童祠堂门厅、三县桥、马子中烈士墓、 张璋烈士墓、周味韶墓、解正新墓

    卫生

    肥西县建设县乡村卫生服务体系,县医院住院病区、县妇幼保健所住院综合楼主体工程竣工,花岗、山南、铭传、柿树、小庙等卫生院门诊综合楼全面建成,新建、改扩建60个农村卫生站,农村居民就医条件明显改善。新农合参合率达96.7%,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有序推进。有效防控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传染病。被列为全省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县,在全省率先实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零差率销售。

    风景名胜

    AAAAA级景区

    百强县肥西县(安徽省55县之肥西县)(3)

    三河古镇

    三河古镇:此地原是巢湖中的高洲,古名鹊渚、鹊尾(渚)、鹊岸等,后因泥沙淤积,渐成陆地。历史上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战争史之中著名的三河大捷发生于此。获得全国文明城镇、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5A旅游景区等荣誉。

    AAAA级景区

    合肥紫蓬山:创4A景区圆满成功,紫蓬镇荣获全省最佳旅行乡镇,山南镇、铭传乡荣获全省优异旅行乡镇,A级景区、星级农家乐总量持续坚持全市第一。紫蓬山腹地公路全线贯穿,西庐寺复建、三河美食城等一批旅行项目推进。

    百强县肥西县(安徽省55县之肥西县)(4)

    紫蓬山

    紫蓬山层峦叠嶂,连绵不绝,山环水绕,森林茂密,具有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尤以怪石、奇树、碧水、珍禽为四大特色,构成了庐阳一幅得天独厚的立体风景画卷。

    肥西老母鸡家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占地2200亩,位于肥西县境内三岗区域,距合肥市区仅40分钟的车程。园区山清水秀,林木茂密,是一座自然的生态植物园。

    AAA级景区

    肥西小井庄:1978年,山南小井庄人率先实行了包产到户,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如今的小井庄按照“改革发祥地,生态农业区,旅游观光点,小康文明村”的发展思路进行规划和建设,努力建设成红色旅游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探访小井,方知小井水深;探访源头,方知源头壮观。2008年11月27日,小井庄成功申报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百强县肥西县(安徽省55县之肥西县)(5)

    肥西小井庄

    中国中部花木城:中国中部花木城规划总面积为1174亩,是一个集苗木花卉交易、展示、科研、技术培训、信息交流、娱乐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苗木花卉专业市场,综合配套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完善。

    百强县肥西县(安徽省55县之肥西县)(6)

    中部花木城

    小团山香草农庄:小团山香草农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合肥市五星级农家乐,位于合肥市肥西县铭传乡,紧邻紫蓬山风景区,风光秀丽,距离合肥市40公里,距刘铭传故居800米。 小团山香草农庄集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国际会议接待等为一体,开展深度生态旅游、休闲渡假村、 有机绿色农业体验、有机环保生态营、有机农产品展销 、花果茶点、台湾特色小吃、自产自采现做即食野菜山产、采就跑,新鲜带回家土产、垂钓、观星。

    喜洋洋生态农庄:喜洋洋生态农庄是于1999年由回乡创业的吴正仓先生投资建设的,2005年,农庄被《合肥市乡村旅游规划》列为合肥市10个重点乡村旅游项目之一。2007年12月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农庄占地200多亩,是一个集农家餐饮、蔬菜瓜果采摘、农业科普知识、垂钓休闲、棋牌娱乐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景区。

    AA级景区

    金三合农业科技示范园:金三合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位于肥西县山南镇莲花山森林公园旁,把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结合起来,讲求“原汁原味”,避免“视觉污染”,追求实施与农业系统、生态系统、人文景观系统的和谐统一,围绕农庄活动场所,依托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活动、农村聚落及农村传统的生活习俗资源,形成一个集旅游观光、高效农业、优化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功能为一体的原生态农业旅游、休闲、娱乐新型农庄。

    堰湾山庄:堰湾休闲山庄坐落于紫蓬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大堰湾水库旁。山庄依山环水而建,环境幽雅宁静,空气清新怡人,将人性化的悠然空间与大自然完美结合,融为一体。

    其他景区

    刘铭传故居:刘铭传故居——刘老圩,作为肥西圩堡群的代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1868年刘铭传回乡时所兴建,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圩内四周是深壕和石围墙,大潜山汇流的金河水绕圩而过。

    百强县肥西县(安徽省55县之肥西县)(7)

    刘铭传故居

    三岗梨园春乡村旅游区:三岗位于肥西县城西南,与紫蓬山国家森林公园相连,三岗近几年的发展比较迅速,先后是被国家授予“全国农村旅游示范点”、“国家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中国中部花木城”的称号,它还是“全国绿色小康村”、“全国巾帼示范村”。此外,三岗村因优美的田园风光被评为安徽省十大旅游度假基地之一,安徽省乡村旅游示范点。

    古埂岗古文化遗址:在肥西县上派镇东1.5公里处,遗址呈台形,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2007年,在古埂遗址附近,建设了肥西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公园----古埂公园。

    百强县肥西县(安徽省55县之肥西县)(8)

    古埂公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