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6月15日,阿迪达斯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东区联邦地区法院对耐克提起了侵权诉讼,阿迪达斯指控耐克侵犯了其在运动鞋和手机应用程序等多个领域的9项专利。
阿迪告耐克的具体事项,鞋子是2003年的,app现在也没多少人用了,最后一项专利很多app也有。/中细软-知识产权
但阿迪告的都是陈年旧事,无论是鞋面科技还是app都是两家公司早些年的事,现在翻旧账反倒像是在找茬。
两位巨头向来恩怨多,这也不是第一场官司了,很显然这都是它们的商业利益纠纷,巨头们想通过法律手段打击对方,扩大自己的市场。但这样不痛不痒的官司真的能掀起波浪吗?这更像一场逢场作戏,最后双方都赢得流量和关注。
然而巨头相争,必是难解难分,两者沉溺于互斗,殊不知暗中的危机正在两者之间酝酿着。该醒醒了,耐克、阿迪。
告来告去,始终两败俱伤
事实上,运动品牌之间“相互借鉴”是常有的事,市场上的主流审美和鞋服体验感早已固定,同样类型的产品设计,总会有相似。就好比国产前期还未走起来的时候,很多电商款鞋子都有耐克的影子。
最明显的便是李宁鞋的款式。李宁天际系列休闲鞋和耐克空军一号休闲鞋,两款鞋子不能说十分相像,只能说一模一样。
两者采用相同的颜色搭配,在鞋面线条分布上也极其相似,可能最大的区别是鞋底的颜色吧。
而阿迪与耐克虽然在今天全球运动品牌市场份额比过往几年有所缩小,但依旧是全球数一数二。耐克在2021全球运动品牌市值排行里,以17428亿元人民币排名稳居第一,而阿迪则以4505亿元人民币排名第二。
自千禧年以来,两家公司互相指认抄袭侵权的官司层出不穷,均未有结果。
最经典的是阿迪在2020年告耐克的鞋面科技FlyKnit抄它的Primeknit,失败;然后耐克在2021年12月反手就告阿迪的Primeknit抄它的FlyKnit——我拿你告我的告回你,整一出是一出,不说结果如何,至少两者都赢到了关注。
如此反复起诉,无非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技术壁垒,打压对手的竞争产品和市场份额。鞋服产品设计本就是互相包容借鉴,若是锱铢必较,势必物极必反。
阿迪先前发布了2022年第一季财报,其在欧洲净销售额增长0.6%,但在大中华地区则同比下降35%,整体业绩仍属下跌状态。
而耐克这边根据富途网,同样在2022年第三季报,净利润下跌3.66%,大中华地区再降5%。虽然没有阿迪这么“滑铁卢”,但是也显得乏力。
商业竞争永远都是无休止的。/视觉中国
很显然,巨头互争的背后,两边都没有优势,甚至还有一方正在慢慢处于劣势。如此情况下两者依旧不依不饶,可见商业竞争不是你死我活就是两败俱伤。
不过两家相争历史久远,输输赢赢早已历经数次,今天的官司看来更似一场营销预谋,殊不知背地里两位早已赢麻了。
争来争去,还是诟病已久
两位争来争去,始终没有在本质上进行真正的较量和切磋。这个本质是指两者的核心技术,所谓科技是核心竞争力,可两家公司的核心好似早已停滞多年。
早年,两家公司在营销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比如,阿迪曾依靠多位奥运冠军的穿着蹭出知名度。而耐克则依靠签约下了篮球之神乔丹,从此成为现象级品牌。再加上两者这么多年来玩得出神入化的饥饿营销和轻奢产品,它们早已成为人们虚荣攀比的利器了。
耐克早早看中了乔丹的潜力,将其签下后市值不断暴涨。
但能让它们真正走起来的还是脚下那质感炸裂的科技。耐克的气垫、阿迪的“爆米花”鞋底均是全球家喻户晓的运动鞋科技:无气垫不耐克,买阿迪要爆米花。
耐克基本上是靠气垫发家的,气垫比发泡棉和橡胶鞋底更加具有弹性,且耐久性更佳。它是耐克公司的王牌技术,几乎大部分耐克鞋产品都配有气垫。
阿迪则是在2013年发布了“Boost”跑鞋,该鞋一经问世便成了划时代产品。其原理是将名为“TPU”的物理材料像爆米花一样发泡,就是将二氧化碳或者氮气灌入一小撮物质,使其膨胀成十几倍原来大小。这种工艺通常被称作超临界科技,制作过程无毒无害、绿色环保。
这样生产出来的“爆米花”中底材料有像普通泡沫一样的质感,比普通的发泡棉鞋底更加软弹,且不受低温影响。在冬天它依旧柔软舒适,“踩屎感”一词便是从其中得来。
一时火爆的椰子鞋用的也是“爆米花”科技。/视觉中国
可如今阿迪的“爆米花”科技已数年未更新,耐克的气垫更是新老交替使用。现有科技大家穿腻了,它们就拿以前的老科技来糊弄一下大家。
阿迪的旗舰跑鞋Ultra Boost代代更迭始终是相似的模样,耐克多款产品重新用回了年代久远的Air Sole气垫。不知是它们想节省经费收割一波韭菜,还是想证明当年的科技是经久不衰、实打实的好。
如此糊弄消费者,谁会为其买单呢?在识货app的跑步鞋热度榜,阿迪Ultra Boost跑鞋的身影已排到十五名开外了,其重量、支撑性、中底刚性一直遭受诟病。
识货app和得物app一样都是鞋类鉴定买卖平台,在识货的跑鞋热度榜单上已很难找到阿迪的身影了。/识货app截图
耐克重用上世纪70年代“Air Sole”科技的PG4篮球鞋更是遭受各大球鞋评测up主的炮轰,其过于柔软而无刚性的中底被网友戏称老人鞋。
除了科技缺乏创新,两位的营销依旧是老套路,以前两位有足够硬实力产品整饥饿营销、整高价低配,消费者们也依旧趋之若鹜。可如今耐克早已不出当年科比系列的神鞋了,新的球鞋产品一言难尽。
去年耐克新出的GT Cut篮球鞋让鞋迷们找回了当年耐克神鞋的感觉,可是还没等GT Cut大售,耐克又开始玩老套路控制产量、饥饿营销。GT Cut球鞋的价格立马水涨船高,从最初900元可以买到的红白首发配色,到春节期间涨到了5000元一双。
良心好鞋,不坑穷人。/识货app截图
休闲鞋、潮鞋炒作就算了,一双实战篮球鞋也要炒,难免失人心。球星签名鞋则更为昂贵,并且耐克对待球星签名鞋的态度愈发傲慢。
著名NBA耐克签约球星欧文曾炮轰耐克,没有经过他的任何参与设计,耐克私自推出新一代欧文签名球鞋。欧文表示耐克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对新一代的球鞋做出打着他名义的设计并进行发售。
欧文向来是注重球鞋设计与配置的球员,他不想让粉丝单单只是买个球鞋打球那么简单,而是能感受到球鞋的设计细节和用心,觉得买这球鞋值得。
可耐克私自推出新一代欧文球鞋,无论是设计还是配置都没有前代的感觉。真把广大消费者当韭菜了?
NBA球星欧文在社交媒体上炮轰耐克,称其在没有任何自己参与的情况下推出新一代签名鞋,并呼吁大家不要购买。
这样的做法对签约的球星不尊重,对消费者也是随意傲慢。
另一位NBA耐克签约球星乔治甚至不屑于穿自己给耐克签名的鞋子。乔治签名鞋“PG4”也是被全网极力吐槽的鞋款之一,要抗扭没抗扭,中底毫无刚性,中底过于柔软。你确定这做的是篮球鞋,不是足力健老人鞋?养生、走路很适合,打球怕是再多脚也不够崴。
上图是“PG4”篮球鞋,下图是足力健老人鞋。网友们给足力健加上耐克的标志,居然有了惊人的相似性。
可能耐克确实想做好一款休闲鞋,无奈套错了皮囊,还是NBA球星的签名鞋。大企业怎么会出这种低级错误呢?一定是消费者们“搞错”了。
至于阿迪这边的“爆米花”科技,国产早已将同类超临界发泡科技运用得出神入化,并不断下放中下游产品。安踏的超临界发泡科技“氮”已遍布跑步鞋、球鞋等各线产品,中下游的鞋款也都有“氮”加持。
阿迪这边还在套用老科技,换新皮肤,换汤不换药。没有解决鞋子本身真正问题,在国内愈来愈无人问津也不奇怪了。
鹬蚌相争,其他品牌得利
近些年除了巨头们的互争之外,其他品牌也在悄悄崛起。
曾经NBA清一色是阿迪、耐克篮球鞋,如今也出现越来越多其它品牌的身影了。你甚至可以在今年NBA的总决赛上,看到安踏和匹克。
近些年国产品牌在慢慢地崛起,2022年4月,国产品牌们纷纷放出了自己的2021年营收情况,安踏、李宁、361°等皆创新高。同时安踏问鼎国产运动品牌第一的宝座,李宁稳在第二。
数据显示,2021年,安踏总营收493亿元人民币;李宁营收虽不及安踏一半,但也同比增长超56%;特步营收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对比2017年翻倍;361°连续六年稳定在50亿 的营收规模,距离60亿元仅一步之遥。/看财报
对比耐克中国和阿迪达斯中国的营收规模,安踏一举超越阿迪,坐稳国内体育运动品牌市场第二位置。按照这个增长速度,2022年安踏有望超越耐克中国。
国产崛起最主要的原因是产品力越来越强了,国内消费者们选择更多了,性价比更高的产品自然会受到青睐。
比如同样是板鞋的李宁惟吾和耐克空军,李宁的设计质感和配置不输于耐克,甚至在一些细节比它更好。
李宁和耐克有着肉眼可见的区别。/识货app
在鞋面用料上,李宁采用皮革、麝皮、反毛皮等多材料拼接鞋面,相对于空军只有皮革鞋面更有层次且观感更佳。而中底上,李宁采用软弹PU鞋垫加中底布柔软弹力棉材质,给人提供更加舒适的穿着体验。耐克空军还是万年不变的Air Sole“僵尸”气垫,需穿着久了才会慢慢变软。
更重要的是惟吾两三百元便可买得一双,而空军则动辄六七百元,某些稀有配色更是天价。
不仅如此,国产的科技也是越来越优秀,李宁的“䨻”科技曾在Reddit篮球鞋版块(全球权威篮球鞋榜单)科技排名第一。安踏也有不少产品入选,可见国产的实力不仅是国人认同的,在国外也是“杠杠的”。
李宁的“䨻”科技综合评测94分,超越耐克的王牌气垫“zoom”排行第一。/Reddit
阿迪的“爆米花”科技受到国产运动品牌以及世界运动品牌的追崇,纷纷效仿和升华。李宁的“䨻”科技和安踏的“氮”科技便是典型代表。
尤其李宁的“䨻”材料发泡得极其猛烈,你甚至可以将其鞋底材料徒手轻松剥下来。
这样的效果也带给了消费者极致的软弹感。李宁官方宣称,“䨻”能够提供高达80%的能量回馈,并且可以在运动过程中减少27%的能量消耗。经过李宁的官方测试,其材质比传统的EVA材质(普通橡胶发泡棉中底)50%并且零下40度也不会硬化。
光是纸面数据就看着诱人。/李宁官网截图
知名球鞋评测博主叶天在测试过李宁的驭帅13䨻篮球鞋过后,也坦然承认李宁的球鞋中底调教得比阿迪优秀。
小编也曾想买双“䨻”试试,可看到上千元的价格和一售即空的火爆场面,也苦于一“䨻”难求。不过如今李宁也在积极调整产业链,提高产量,未来人手一“䨻”指日可待。
不只是国内,日本的亚瑟士、美国本土的安德玛都在进步。耐克阿迪们的技术壁垒已不再具有绝对优势,它们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也被其他品牌所威胁。
虽然如今俩巨头依旧占全球运动品牌大部分市场,但今非昔比,它们的产品渐渐显乏。再不好好谋求发展,昔日辉煌恐终成过眼烟云。
但它们真不知道自身弊病所在吗?常人都能看出,何况巨头企业自己。“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亲手挖掘的。”老舍曾如此说道。
参考文章:
[1]、中国市场占有率滑落,耐克阿迪为何不香了?| 澎湃新闻
[2]、耐克&阿迪两大巨头互掐,背后目的“此地无银三百两” | 艾斯特说品鉴
[3]、财报季,阿迪耐克安踏李宁交出了怎样的答卷?丨看财报
[4]、为什么阿迪的boost,越来越“没热度”了?只因这3点原因 | 跑步研究院
[5]、国货当自强:李宁发布䨻技术
[6]、超临界发泡成型技术,TPU鞋材领域的技术“杀手”!!!| 中科爱好小达人
[7]、全面剖析Nike气垫的发展史,这块小小的充气塑胶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 多多少少大大小小
[8]、耐克的气垫 Nike Zoom 和阿迪达斯的 Adidas Boost 中底的区别 | 疯狂的运动潮人CRAZY
[9]、运动牌的王者,耐克的艰辛成功之路,怎么走到巅峰的 | 没有故事的男人
[10]、50年相爱相杀!阿迪达斯起诉耐克:9项专利侵权 | 潇湘晨报
[11]、两大巨头开撕?阿迪起诉耐克:侵权多达9项专利 | 中细软-知识产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