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间,取茶入杯,悬壶高注,无异往常忽见茶青上下纷飞,阳明之行之心之道闪过,遂起心动念,何不仿效古人,格一格,致一知圣贤呕血格竹,非所能及,格茶若有所悟,甚好,若无,亦可饮之解渴,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禅茶的真实境界?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禅茶的真实境界(格茶小悟)

禅茶的真实境界

晨间,取茶入杯,悬壶高注,无异往常。忽见茶青上下纷飞,阳明之行之心之道闪过,遂起心动念,何不仿效古人,格一格,致一知。圣贤呕血格竹,非所能及,格茶若有所悟,甚好,若无,亦可饮之解渴。

茶虽植物,但有异于植物,常与道与法相关,甚至与境界、品味、养生等等相关,其所以不同,与其使命或内涵相关,人亦如是。

茶生之,则需定性破土,未破则衰。若破土之时,不勤勉正心,则难逃疏剪之嫌,终毁其身,落入败坏之流。

茶长之,则需刚毅向上,风雨雷电虫鼠蚁害侵之,伤而不改其志,丰身律己,内柔外刚,内圣外王,则佳型渐成,归于正势。

茶采之,则需向阳而生,众起之地,秀而不老,挫而不败,精华凝聚,方能采而用之,以为茶胚,步入正道。

茶制之,则需因材而用,有阴之,有炙之,有酵之,炙之因,阴之用,皆为材属,是谓白绿红普砖等等,无不可用。

茶选之,则需去粗取精,筛之选之,虚实之间,忠奸立辩,虚实皆有其用,忠奸自有人评,存即理,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方能辨之。

茶备之,则需水火既济,温度、器皿、方法、水质、水温、气氛等,皆合不易,十之八九已算精良,若只占一二,则失其型其味,暂不得其本。

茶冲之,则需乾坤相合,悬壶高冲,法器具准,方能展其雄秀之姿,透浸心脾之味,白绿红普砖,则各显出其长,妙趣百般。

茶饮之,则需心意相通,观之闻之品之,有先苦而后甜,有先甜而后苦,有香色皆宜而乏味,有形色不佳而醇厚,闻之人、观之人、品之人同而不同,欲者同之,合者鲜之,皆无准绳。

茶弃之,则需抱朴守一,饮毕,功已成而弗居,观茶底者,有言之妙、有观之恶、有不观者,遂弃之,入土,皆化作尘,空无一物。

茶一字,人在草木中,是草是木还是茶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世界上存在且需要草、木、茶,并皆有其所、皆有其用,多少、高低、大小、快慢、顺逆、贵贱等等,在天,在时,在人,不失其所,死而不亡。

一杯香茗悟自然,

半知半解度清欢。

圣道门庭扫落叶,

不进不退守真言。

一杯茶,一点悟,胡言乱语,不上大雅,若君有感,半点宽慰,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