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螳螂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成语让我们一下子认识了三种生物间的吃喝关系,知道了螳螂吃蝉。螳螂与中华武术也有一定渊源,那就是以它命名的“螳螂拳”,著名的中国传统武术流派之一。

可是螳螂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性食同类;公螳螂在与母螳螂进行交配时,会被母螳螂杀死并整个吃掉,听上去很残忍,可是这是为什么呢?这是螳螂的本能吗,为了繁衍后代?还是公螳螂为了爱情现身?

母螳螂是怎么吃掉公螳螂(公螳螂被母螳螂吃掉)(1)

为什么母螳螂要吃公螳螂

动物学家针对螳螂这种行为进行了实验,将母螳螂分成不同状态:把有一点饿,非常饥饿,一点不饿三种状态的母螳螂与公螳螂放在一起。结果发现有一点饿的母螳螂,会在与公螳螂交配时或交配后,将公螳螂吃掉;非常饥饿的母螳螂,则直接将公螳螂吃掉,并未与公螳螂进行交配;第三种母螳螂与公螳螂进行了交配,并且没有吃掉公螳螂。由此可见,螳螂的性食同类行为并不是一种必然行为,只是母螳螂的一种本能饥饿行为。

母螳螂是怎么吃掉公螳螂(公螳螂被母螳螂吃掉)(2)

不过母螳螂吃公螳螂对于繁衍的意义,并非简单的饥饿行为。比如母螳螂一般会选择在交配时,去开始从头部吃掉公螳螂,而不是在交配结束后。因为公螳螂的抑制神经在头部,当公螳螂头部被吃掉后,不仅不会中断性交,还会增速受精。还有捕食了公螳螂的母螳螂,会得到大量营养,增加排卵量。没有性食同类的母螳螂大约只能产40颗卵,而如果性食了同类的母螳螂,产卵可以高达80多颗。研究还表明,被吃掉的公螳螂,90%的氨基酸都传递给了母螳螂,而单纯的通过射精方式,只传递了25%的氨基酸。并且这些氨基酸又会通过母螳螂传递给下一代。由此可见,性食同类对于螳螂的繁衍还有额外的促进作用。

母螳螂是怎么吃掉公螳螂(公螳螂被母螳螂吃掉)(3)

未被吃掉的公螳螂又可以去寻找其他母螳螂,再次受精;或者被母螳螂吃掉,但是却可以让本次交配产生了更多的后代,感叹大自然物种繁衍的神奇!

公螳螂为什么不跑

公螳螂被吃掉,是自愿的吗?其实并不是,我们先从体型和力量纬度,对比下公螳螂与母螳螂。公螳螂体型较小、力量较弱,属于娇小型,不过公螳螂有着发达的翅膀,足够它飞到母螳螂身边。相反母螳螂肩负着产卵的重任,体型稍大、身材粗壮有力。母螳螂的食量,捕食能力均大于公螳螂。单从这个方面看,无论公螳螂的献身是不是自愿,既然已经来到了母螳螂身边,只要母螳螂想吃它,公螳螂想要再飞出母螳螂的大刀已绝非易事。大刀螳螂的称号绝非浪得虚名,厉害的螳螂甚至会把蛇,鼠当做食物。

母螳螂是怎么吃掉公螳螂(公螳螂被母螳螂吃掉)(4)

不过公螳螂本身也是有求生本能的,在与母螳螂交尾后,是会想方设法逃离的。根据动物学家观察,野外的公螳螂大概只有三分之一的概率会被吃掉,其他的大部分在与母螳螂交尾后,都逃之夭夭了,所以公螳螂在接近母螳螂时也会小心翼翼,避免被吃掉。

为了下一代

知道了母螳螂性食同类的本质,我们不禁会问,为什么会凶残到如此地步,连配偶也要吃?这其实主要也是因为螳螂产卵会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母螳螂需要一定营养来繁衍下一代。而在自然环境中,螳螂更无法保证食物来源的充足,所以交尾后吃掉公螳螂也是为哺育下一代一个不错的选择。也许在母螳螂眼中,公螳螂不仅是繁衍的交配对象,更是繁衍的能量包。

母螳螂是怎么吃掉公螳螂(公螳螂被母螳螂吃掉)(5)

开个脑洞是不是如果公螳螂在飞到母螳螂身边时,提前为母螳螂准备好一份大餐,满足了母螳螂的需求,就避免了被吃掉的厄运,不然就只能看命了。要是再碰上非常饥饿的母螳螂,也许还没有机会繁衍下一代,自己就先变成了大餐!(似乎学到了什么)

总结

螳螂的这种性食同类行为,其实在大自然中并不少见。在蜘蛛纲和昆虫纲动物中,很多生物都有类似行为。比如蝎子、红背蜘蛛、摇蚊等等。而且这种性食同类的行为动机,往往都大同小异非常简单。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雌性体型大于雄性体型。而他们吃掉配偶的主要原因也就两点:一、它们饥饿;二、它们有能力吃掉配偶;

对于螳螂来说,也许这就是千万年进化后的一种最优繁衍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