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守经堂(不走寻常路的礼耕堂)(1)

建筑是立体的音乐,它给人以美的感觉美的享受。

礼耕堂是召稼楼立体音乐中一首美妙的乐章,它是奚氏建筑群中一座独特的群体建筑,位于报恩桥西侧。

民国时期的守经堂(不走寻常路的礼耕堂)(2)

礼耕堂是召稼楼奚氏九世孙奚之炬(字镜湖)的宅第,建于清代乾隆五十八年(1793)。坐北朝南,共五进,有房屋138间,其中平房98间,楼房上下各20间。最后一进为堂楼,重檐式二层楼房,楼上走廊围以朱红栏杆,栏杆上刻有各色图案花卉。礼耕堂的主体部分在第四进,正厅礼耕堂,重檐建筑,高明显敞,飞檐雕甍,典雅端庄。大堂匾额“礼耕堂”三字系乾嘉隶书大家伊秉绶手迹,笔墨沉酣,古朴雄健。此“礼”取《论语·学而》“富而无骄”,“富而好礼者也”之意。屏门正南面挂有名家书写的奚氏家训对联“诗礼继世,耕读传家;仁礼进取,励志养德”。前后落地长门分别镶以鎏金溢彩的梅花喜鹊木雕和古色古香的松鹤木雕。堂前为三级石阶,制作精细,平整光滑。前面有一个不小的庭园,地面用花石铺就,中间是雨花石嵌成的兔子图案。庭园前方尽处,有一座高大的砖雕门楼,门楼整体采用立体镂雕工艺,雕刻极为精致,图案栩栩如生,内容为《三国演义》等故事。门楼脊头镂雕的蝙蝠流云和飞龙流云,凸出于两边的白墙之间,飘然欲动。门楼前有一对高高的浮雕石鼓,浮雕形象寓意含蓄。东面的石鼓上是一头昂首扬蹄的雄狮;西面的石鼓上一头母狮正在轻轻地抚摸幼狮。

布局设置“不走寻常路”

礼耕堂的美妙不仅规模宏富,构建精巧,制作细腻,而最使人入迷的还有它与众不同的布局设置。

中国的大宅第,照壁一般都与宅第作近距离相隔,以显示其正肃威仪。礼耕堂的群体建筑与砖雕照壁却隔河(市河姚家浜宽约26米)相望,这种格局很少见。这除了增加建筑的气势之外,体现了奚氏家族有远大的志向,长远的思谋,开阔的胸怀,大度的气量。

中国人喜欢对称,在建筑上尤其讲究对称。北方的四合院是对称的,上海的石库门、绞圈房子也是对称的。而礼耕堂(正厅)东西两侧的建筑,却互不对称。正厅西隔壁有一条宽一米左右的陪弄,陪弄西面是会客厅,会客厅前面是一幢独立的坐西朝东的侧厅。正厅东边隔开一条宽一米左右的陪弄又有一厅(略小于正厅)称桂花厅。在通常建东侧厅的位置上建一高墙,将礼耕堂与桂花厅隔开。桂花厅前面即为花园,园内垒有太湖石假山,池塘,四周遍植名贵花树,而以三秋放香的丹桂为最。每当仲秋时节,桂花飘香,秋菊吐蕊,浓香阵阵。所以园厅皆以桂花名之。这样,正厅东西两边形成了完全不同的格局。这种布局在江南六大名镇中也似乎没有见过,是上海宝贵的建筑文化遗产。

民国时期的守经堂(不走寻常路的礼耕堂)(3)

如今的礼耕堂成为乡人翻阅资料、聆听讲座之处。

大宅中还藏着令人不解之谜

礼耕堂第一进房屋全部建在88米长的河边石驳岸上,枕河而眠优雅壮观。沿河贴岸有供人员、货物上下的室内码头。既方便又蔽风雨。第一进与第二进中间为市街,这样第一进和第二进的房屋形成若即若离两面开店的局面。主人经商理念之深刻,由此可见一斑。

无论是王侯相府还是民间宅第,除了大门之外,一般都在宅后园旁开一小门,便于人员进出。而奚氏却在礼耕堂的东部开设一扇边门,并且利用自然地形在南北向的市河复兴港上架设吊桥,连通边门和街市。吊桥昼放夜收给礼耕堂增添了几分安谧和神秘。这种巧妙的设置实在难得一见。借景造园是园林建筑中的一种常见手法,但很少用于民宅。礼耕堂是借景手法用于民宅建筑的成功之例,技法炉火纯青。主人在大宅园东部,循着复兴港河岸曲线,建造一条曲折有致、高低错落的廊轩。紫红色的廊轩和河里的绿波相映成趣。漫步廊轩,举首东望,可以看市街一角的热闹场面。俯首河面,可以看潮涨潮落,船帆争流。这给大宅园中的太太、小姐创造了一个舒放身心的绝佳境地。

大宅园排水系统的设计营造,历来是建筑设计和营造的重点也是难点,特别是群体建筑,直到现在建筑物排水不畅还屡见不鲜。结构繁复的礼耕堂,两百多年来排水系统从未淤塞过,其中布局设置营造等方面的奥秘至今仍是诱人探究的谜。

礼耕堂,荣耀与危险共存

当礼耕堂给奚氏家族带来荣耀的同时,也给奚氏带来了危险。奚家历来经商,族内有的热衷于搞商务、实业,有的执著于学问、学业,对于功名为官无甚兴趣。据族谱所示,太平军占领召稼楼时,奚氏族人外逃避难,十二世孙奚方壶之子逃到了河北,在那里做了一阵子教谕,这也只是属正八品的小官。其他为官的几个族人的官衔都是花钱捐来的,最高的也不过是五品候补道之类的无权无职的挂名之官。奚氏在地方和朝廷既无人做官也无甚紧要关系,可谓财富而势弱。

封建时代的中国是个官本位的社会,无论做什么事都得讲究个官位级别,建宅造园也不例外。《礼记·礼器》上写得明明白白“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虽然尺的长度标准古今不同,但规矩不变,营造宅第的规格必须按官阶高低来定位。奚之炬建造的礼耕堂,其规模、格局、高度远远超出了奚氏族人中最高官衔的规格。里人谈荣华出于种种利害关系,将奚氏超规格建造礼耕堂之事上告朝廷,“越规”十三款:“三步阶沿銮头石,隔河照墙画麒麟,驳岸水桥对大门,竹丝墙门铜泡钉,独脚旗杆设门神,三尺屋脊龙抬头,门楼胜似宫墙门,廊腰缦回隔天日,房楼多得眼花缭乱,复兴港上造吊桥,宅墙要比王城高……”等等,一言蔽之“奚家图谋不轨,应追罪责”。奚家闻讯,惊恐万分,慌不择路,只得连夜将礼耕堂外墙刷为红色,改成家庙,设猛公(传说中的护蚕神)神位于堂内,这才避免了一场飞来横祸。但奚家毕竟是财智大家,经过一段时间的蛰伏观察之后,又对礼耕堂逐步改造复修。如同风雨后的鲜花益加艳丽一样,复修后的礼耕堂更加引人注目,更加华美动人,终成名宅。

民国时期的守经堂(不走寻常路的礼耕堂)(4)

来源:《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

编辑:李婉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