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史正秀


探春远嫁深度分析(探春开源节流记)(1)

我最近在读《红楼梦》,其中诗词、文章、书画、园林等各种艺术门类无所不有,我深深地被曹雪芹的文学才能所震撼。

其实,曹雪芹的才华还远远不止这些,他还有着超乎常人乃至超越时代的经济头脑。这一头脑风暴,在《红楼梦》第五十五、五十六两回书中有着具体的体现。

王熙凤小月,身子病弱,便将理家事务交与探春、宝钗、李纨三人搭理。探春理家之道,可以概括为“开源节流”四个字。“开源”先从“节流”开始。

探春碰到的第一件颇为棘手的事,就是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死了,该赏多少银子的问题。赵姨娘是探春的生母,赵国基也就是探春的亲娘舅。虽然按照封建礼法探春是主子,赵国基是奴才,但血缘关系毕竟不能改变。正因如此,“刁奴”吴新登的媳妇便暗“蓄险心”,要借此考试李纨、探春的才干,看二人的笑话。

她一反以往在凤姐面前主动提供旧例和相应参考意见的常态,只简单通报了情况就再不多言了。探春敏锐地意识到了其中的问题,急忙阻止按袭人母亲死时赏四十两的标准去取银子,一面说明照旧例贾家的奴才病故赏银多少内外有别,一面令诡称“忘了”的吴新登媳妇去取帐来查看。旧帐取来,果如方才所说,遂按家里的例赏了二十两。

事情刚完,不知被谁挑唆了的赵姨娘哭哭啼啼找了来,说是探春踩了她的头,拣高枝站等,探春气得泪也流了下来,少不得又和生母辩论一番,说清道理。至此,一场风波才算平息下来。这第一件事是探春赶巧碰上的,予以照章办理了。

第二件事,是探春主动要做的,具有改革的意味。

原来这贾氏宗族建有私塾,族中子弟大多入塾读书,而荣府中入学读书的宝玉、贾环、贾兰三人,每年各由府上支付八两银子的零用钱。探春刚刚处理完赵国基赏银的事,就来了个媳妇,说是“家学里支环爷和兰哥的一年公费”。探春发话道:“凡爷们的使用,都是各屋领了月钱的。环哥是姨娘领二两,宝玉的是老太太屋里袭人领二两,兰哥的是大奶奶的屋里领。怎么学里每人又多这八两,原来上学去的是为这八两银子。从今儿起,把这一项蠲了。”要说这探春真是敢说敢做,八两银子差不多够庄户人家过半年日子了,叫探春一句话就给免了。

探春办的第三件事,是免去了每月由买办们领的给姊妹们买头油脂粉的钱。

荣府各位小姐同公子一样,每月有二两银子的月钱。买办们每月又要领去同样数量的银子买头油脂粉等,可买回来的东西又都不是正经货,不能用,到头来还是要拿出自己那二两月钱来,另外托关系较近的人去买了来才能用。结果是“钱费两起,东西又白丢一半,通算起来反费了两折子,不如竟把买办的每月蠲了为是。”又是一句话,断了买办们的财路。

除了“节流”,她还采取“开源”。这种“开源”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确实是难能可贵的,类似中国上个世纪的包产到户。

她将大观园里的田地、苗圃、花木等发包给专人管理,除了按规定上交的外,剩下的都归承包者所有。这种做法可谓“一石二鸟”,不但免除了大观园中鸟食、插花等开销支出,而且可收揽租金,开拓了“市场”,开辟了新的投资渠道,极大地调动了“员工”们的劳动积极性。

“开源节流”符合人性的优点,是一种可取、可行的经营理念,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一个企业要想壮大,节流是必须的,没有节流,出去的多;同样,一个企业只知道节流却不能够开源,就会在封闭中走向灭亡。只有两者并举,才能兴旺发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