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便血的痔疮(蹲坑比坐马桶易得痔疮)(1)

俗话说“十人九痔”

悄咪咪告诉你:

拿破仑都患过痔疮

得了痔疮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先看看知乎网友们的

神!答!案!

经常便血的痔疮(蹲坑比坐马桶易得痔疮)(2)

看完上面的回答是不是感觉菊花一紧?头皮发麻?

小编只想说,本届网友(有痔青年)实在太有才,在下自愧不如!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情况:

长期缺乏体育运动

热衷火锅、麻辣烫等重口味食物

沉迷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

往往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然后某天便便的时候

鲜红的便血染红了马桶

菊部地区火辣辣的疼

一颗小肉球从菊花里冒出来

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不治之症?

菊花残,满地伤

恭喜您

晋升为一枚有“痔”青年

经常便血的痔疮(蹲坑比坐马桶易得痔疮)(3)

为破除痔疮的伪科学

协和“流言终结者”再次现身

邀请到了胃肠外科专家

给大家科普下痔疮

赶走小肉球

无“痔”一身轻!

经常便血的痔疮(蹲坑比坐马桶易得痔疮)(4)

经常便血的痔疮(蹲坑比坐马桶易得痔疮)(5)

No!

民间俗语有云:“十男九痔,十女十痔”,可见其发病率之高。据2015年第十五届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发布的《中国成人常见肛肠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城乡居民肛肠疾病总患病率达50.10%,其中痔疮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患病人数占所有患病人数的98.09%,患病率为49.14%。虽然说“十人九痔”的说法略显夸张,但近五成的发病率也足以让大家提高警惕了。

经常便血的痔疮(蹲坑比坐马桶易得痔疮)(6)

NO!

有“痔”不在年高。尽管有数据显示痔疮好发于20~50岁的青壮年,但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不少学生如厕的时候都拿着手机一蹲半小时,大大增加了痔在青少年中的发病率。

而儿童年纪尚小,久坐久站的问题没有那么严重,为什么也有可能得痔疮呢?其实儿童年龄小, 肛周静脉发育不是很完善, 静脉管壁薄弱, 静脉瓣发育不全。长期腹泻或便秘, 会导致腹内压增高, 血流压力增大,进而导致痔静脉丛扩张, 血流淤积形成痔疮。家长需要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进食和排便习惯,避免便秘。

经常便血的痔疮(蹲坑比坐马桶易得痔疮)(7)

NO!

便血是指血液经肛门排出的一种症状。因为痔的发病率高,不少有便血症状的患者就诊发现痔疮后,就想当然的认为便血是痔疮引起的,其实便血是包括痔在内的多种消化道良恶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因此明确病因显得格外重要。

对于便血的患者,应常规行结肠镜检查以排除直肠癌、结肠癌,大肠息肉及溃疡性结肠炎等消化道良恶性疾病,切忌当做痔疮处理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经常便血的痔疮(蹲坑比坐马桶易得痔疮)(8)

经常便血的痔疮(蹲坑比坐马桶易得痔疮)(9)

No!

进食辛辣食物或饮酒本身并不增加痔疮的发病率,但辛辣食物或饮酒可刺激直肠黏膜充血,痔静脉丛回流受阻从而引起淤血肿胀,导致痔疮的坠胀、出血、疼痛或嵌顿等症状加重。

经常便血的痔疮(蹲坑比坐马桶易得痔疮)(10)

YES!

便秘是引发痔疮的主要原因之一。蹲便时间长,持续用力,会造成肛垫组织下移;同时腹内压持续增高,静脉回流受阻,痔静脉丛淤血、扩张,久而久之就形成痔疮。

经常便血的痔疮(蹲坑比坐马桶易得痔疮)(11)

NO!

长期使用蹲坑或者马桶在预防痔疮上没有明显区别。蹲姿排便可以使肛直肠角处于更符合生理需求的角度,同时腹内压较坐姿时更高,使排便更为顺畅。采用坐姿排便则相对更舒服,腿部压力更小,老年人更容易接受。两种排便方式都没有问题,重点在于保持合理的排便时间,避免便秘,才能降低痔疮的发病率。

经常便血的痔疮(蹲坑比坐马桶易得痔疮)(12)

NO!

痔是不会转变成其他恶性病变的。需要引起警惕的是,痔疮发病率虽高,但不能见到大便带血的症状就想当然的以为是痔疮,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大便带血时一定要做结肠镜以排除大肠恶性肿瘤的可能。

经常便血的痔疮(蹲坑比坐马桶易得痔疮)(13)

1期 排便时出血,血在大便表面,鲜血;或有滴血及喷射状出血,出血量较多。痔块不脱出于肛门外。

2期 间歇性排便带血、滴血或喷血,出血量较I期减少。但排便时痔块脱出于肛门外,便后痔块可自行还纳。 3期 排便时出血量减少,但便时内痔常脱出于肛门外,或劳累、行走过久,以及咳嗽或负重等腹内压增高时,痔易脱出于肛门外。脱出后痔块不能自行还纳,需用手托回。 4期

内痔长期脱出于肛门外,不能还纳,或还纳后又立即脱出。

外痔

主要表现为肛门部软组织团块,有肛门不适、潮湿瘙痒或异物感,如发生血栓及炎症可有疼痛。

混合痔

主要表现为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同时存在,严重时表现为环状痔脱出。

哪些人易得痔疮?

日常生活中,因工作原因经常久坐久站的人群如白领、教师、司机等痔疮的发病率较高。此外,慢性便秘、咳嗽、前列腺肥大、妊娠、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等因素可引起长期腹内压增高,也较容易患上痔疮。

经常便血的痔疮(蹲坑比坐马桶易得痔疮)(14)

痔疮可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不同的痔疮类型治疗方案各有区别。

内痔

针对Ⅰ、Ⅱ度内痔,应首选药物治疗。可使用含有角菜酸酯粘膜修复保护和润滑成分的栓剂、乳膏进行治疗,如:复方角菜酸酯栓、痔清栓、痔疮膏等;可口服地奥司明片、迈之灵片、草木犀流浸液片、等减轻内痔急性期症状。

针对不同症状,也可采取不同联合用药方案,临床上通常采用局部治疗药物和全身治疗药物的联合用药。如:复方角菜酸酯栓 迈之灵片;地奥司明片 痔疮栓 痔疮膏;地奥司明片 痔疮栓 痔疮膏 高锰酸钾外用片。

对于Ⅲ、Ⅳ度的内痔,建议及时就医。

外痔

针对外痔可涂抹保护皮肤的药,如:复方氧化锌糊或凡士林,可减少瘙痒;也可使用含氢化可的松的软膏,此类药物可缓解炎症和瘙痒,但不宜长时间使用。针对外痔引起疼痛的患者,可口服止痛药缓解疼痛,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

混合痔

轻症混合痔患者,可采用联合用药对症治疗,如:地奥司明片 痔疮栓 痔疮膏;如按照上述用药提示不能改善症状,应及时就医。

2.手术治疗需要吗?

对于症状较重的III期-IV期的内痔,尤其是合并有较大外痔的混合痔,则多需要采用手术治疗,常见的手术方式有外剥内扎术、单纯痔切除术及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等。

需要明确的一点是,痔的治疗主要目的是消除症状,而非根除痔本身。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就足以达到防治痔疮的效果,而对于少部分出血难以控制或脱垂症状严重的患者,手术还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武器。

3.生活中痔疮不严重,该注意什么?

对于无症状的痔,无需用药。

改善饮食:每天饮食应包括水果、蔬菜、豆类和全谷类食品;每天摄入充足的水分。

加强锻炼:避免久坐或久站,平常可多做提肛运动,每周至少做2小时中等强度的运动。

养成健康的排便习惯:排便时避免过度用力;不要在排便时阅读、玩手机等,一旦结束即刻起身。

注意肛门周围清洁:排便完及时清洗,可适当进行坐浴。有条件可用温水清洗并局部轻柔按摩,减少肛周的炎性刺激

有“痔”没“痔”

久坐不动的你

赶紧站起来

丢掉手机

活动手脚

提提肛

保护好菊花吧

新鲜出炉的斗“痔”宝典

记得转发收藏哈!

经常便血的痔疮(蹲坑比坐马桶易得痔疮)(15)

(本文转自武汉协和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