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场智谋 ” 潜心研究古人的智慧,总结提炼智谋精髓,古今结合,详细揭秘职场潜规则以及办公室政治

【参考书籍】《资治通鉴》魏纪十(公元263)

【事由】司马昭让监军卫瓘去晓谕邓艾说:做事当须上报,不宜立即按己意实行,邓艾严厉地说:我受命出征,奉行指示给我的计策,现在首恶已经归服,至于秉承旨意授予他们官爵,以安抚刚刚依附之人,我认为也是合乎权宜的计策。

如今蜀举国上下都已归顺,国土南至南海,东接吴郡、会稽,应该尽早使其镇定下来,如果等待国命,来往于道路,就会拖延时日。《春秋》之义说:大夫出国在外,如果有可以安社稷、利国家之事,自行决断是可以的。

如今吴国尚未归服,势必与蜀国联合,所以不可拘于常理,而失去事情的机会,《兵法》上说:进不求名,退不避罪,我虽然没有古人的节操,也终究不会自我疑惑而损害国家利益!

皇帝和臣子斗法的区别(天尊贵地卑微君主和臣子之间的地位)(1)

【解析】

1、逼宫嫌疑

邓艾灭亡蜀国建立大功,这时开始飘了,言行举止带有骄傲的神色,平定蜀国后,通过书信与司马昭谈论安置蜀国高层的方案,以及攻打吴国的计谋,方案都已经拟定好了。

邓艾表面上向司马昭提出建议,其实是发出通知,让司马昭作出选择,带有逼宫的嫌疑,这时司马昭就不爽了,心想你是领导,还是我是领导?你敢这样跟我说话?

2、善意提醒

因此司马昭安排卫瓘通知邓艾,做事当须上报,不宜立即按己意实行,这本是善意的提醒,也是为邓艾好,但邓艾没有明白司马昭的想法,还跟司马昭讲起大道理。

当然也有可能明白司马昭的意思,但仗着自己功劳大,以为可以跟司马昭平起平坐,完全没有隶属的态度,说话也就不太客气,因此彻底激怒司马昭。

3、三分薄面

司马昭为何要提醒邓艾?因为邓艾灭亡蜀国确实建立大功,是魏国的功臣,司马昭同样需要邓艾这样的人才,还指望邓艾把吴国也灭了,所以舍不得杀他。

因此给邓艾善意的提醒,让他点到为止,不在做得太过份,这也是司马昭作出的让步,邓艾毕竟是魏国的功臣,如果因为这点儿事情就杀了他,有过桥抽板的嫌疑,影响也不好。

4、调整态度

功劳确实可以提升一定的地位,只要不危及领导的权力安全,领导也会给三分薄面,如果给面不要面,领导也就不再客气,功劳大不是你的错,但威胁领导的权力安全,就是你的错。

邓艾如果能及时调整态度,认清隶属关系并且谦虚一点,把功劳让给司马昭,说都是晋公(司马昭)领导有方,我在晋公的带领下,才得以灭亡蜀国,这是晋公的功劳。

邓艾把功劳让给司马昭,司马昭就可以增加权威巩固权力,同时获得权力满足感,心想邓艾这小子确实会来事,也就对他刮目相看,到时候邓艾仍然是魏国的功臣,说不定可以担任大将军或者丞相,这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荣华富贵一样不少,可惜他不明白。

5、以史为鉴

孔子曾经说过:天尊贵,地卑微,阳阴于是确定下来了,由低至高排列顺序,贵贱也就得以设定了,这是说君主和臣子之间的地位就像天和地一样,不能改动。

领导与下属之间就是隶属关系,上级管理下级,下级服从上级,上下井然有序才能有效地管理,如果不讲究等级,也就乱套了,因此上下级之间不可能平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那是在没有任何条件的前提之下,如果附加了条件,也就不可能平定,比方说:领导与下属因为拥有上下级隶属关系,因此不可能平等,但当下属离职后,领导也就不是领导了,也就无权调遣,无权调遣彼此才能平等。

更多干货,关注“ 职场智谋 ” 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