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白(zi)”部的两个汉字:“[白 壽]、智[字形本为智的异体,因为《说文解字》没有收智字]”,这两个字中,第一字在现代汉语中是生僻字,或者已经不用,而“智”是现代汉语高频常用汉字,收录在1988年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因此,本课的重点汉字是“智”。两个字的详情如下:

1、[白 壽],读chóu。《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白 壽],词也。从白,夀(夀省)声,夀与畴同。《虞书》:‘帝曰:疇咨。’”形声字。本义是表示发端语气的虚词。(发语虚词无法配图,所以本义就不配图片了)。

与“畴”相同。今本的《虞书》也写作“畴”。《虞书》指《尧典》。这个字在《尧典》里出现过两次,都是发语助词。“畴咨,若时登庸。”“畴咨,若予采。”所谓的“疇咨”,可以译作“唉”。

[白 壽],又可作代词,谁。王氏引之《释词》:“畴、谁一声之转,故畴昔又为谁昔。”

此外,[白 壽]还指父没名。《玉篇·白部》:“[白 壽],父没名。”

[白 壽]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第83课(说文解字第678课细说)(1)

([白 壽]的小篆写法)

2、智[这个字形其实是智的异体,字形见演变图,《说文解字》未收录“智”字,以下表述用智]。读zhì。《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智,识词也。从白,从亏,从知。”许慎认为[智的异体]是会意字。由白、亏、由知会意。本义是表示智慧;聪明的虚词。

说文解字第83课(说文解字第678课细说)(2)

(聪彗的人脑)

看一下字形演变:

说文解字第83课(说文解字第678课细说)(3)

([智的异体]的字形演变)

在甲骨文里,[智的异体]的字形作从于、知声。是个形声字。从于,知声。形旁于是竽的象形字,表示智的本义与竽声可知心迹有关。知是从口、矢声的形声字,本义为口之所陈,心迹可识,于智表音,智与知声韵并同。

说文解字第83课(说文解字第678课细说)(4)

(智慧的智与竽有关)

但是许慎的解说也能自圆其说。

许慎认为从白(zi)、从亏,从知,徐锴《说文系传》:“亏亦气也。”另《系传通论》又补充说:“智者知也,知者必有言。故于文白(zi,自)知为智。白者,词言之气也。知不究,气亦不穷也。”所以从亏。

许慎没有见过甲骨文,我们可以把这两种解说都理解一下,不必强说谁错谁对。

另,知与智本是一字。“智”是[智的异体]隶变之后的省写。

无论古人如何造了“智”字,它的本义是智慧;聪明是没有争议的。

《释名·释言语》:“智,知也,无所不知也。”《孟子·公孙丑上》:“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是非心是智的发端。汉贾谊《治安策》:“凡人之智,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封神演义》第二回:“若要送此女进宫,以后昏君失德,使天下人耻笑我不智。”

智在本义之外,还有其他用法:

(1)机智;谋略。《史记·项羽本纪》:“汉王笑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说文解字第83课(说文解字第678课细说)(5)

(汉高祖刘邦像)

(2)指聪明、有智慧的人。《战国策·燕策三》:“语曰:‘仁不轻绝,智不轻怨。’”仁义的人不轻易断绝交情,聪明的人不轻易产生怨恨。

(3)知识。《荀子·正名》:“所以知之在人者谓之知,知有所合谓之智。”杨倞注:“知有所合,谓所知能合于物也。”人生来就具有的认识事物的能力,这叫做知觉。人通过后天努力获得认识,这就叫做知识。

说文解字第83课(说文解字第678课细说)(6)

(荀子像)

(4)通“知”。知道。《墨子·耕柱》:“岂能智所百岁之后哉!”

(5)春秋时晋国地名,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北。

此外,智还是姓氏。《广韵·寘韵》:“智,姓,晋有智伯。”《通志·氏族略三》:“智氏,姬姓,即荀氏。荀首别食智邑,又为智氏。至荀瑶为赵魏所灭。故智氏亦谓荀氏,望出河东、天水、陈留。”

说文解字第83课(说文解字第678课细说)(7)

(智伯墓)

智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第83课(说文解字第678课细说)(8)

(智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678,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