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一转丸,日月双飞箭 浮生梦一场,世事云千变,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元曲三首典故?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元曲三首典故(一首元曲用了四个典故)

元曲三首典故

乾坤一转丸,日月双飞箭。

浮生梦一场,世事云千变。

万里玉门关,七里钓鱼滩。

晓日长安近,秋风蜀道难。

休干,误杀英雄汉。看看,星星两斑白。

——邓玉宾子《雁儿落过得胜令·闲适》

乾坤一转,日月如梭,浮生如梦,世态如云般变幻莫测。令人无法预料它将何去何从。道家的玄学意味,在曲子的前两句弥散开来,同时也在为后面的引经据典做铺垫。

此曲的开篇作者即表明了世事无常、官路难行、退路弥坚的现状。想必发出对生命无常感慨的邓玉宾子,此刻的内心是饱受折磨的。不过,他并未就此点透为什么感慨,而是举用四个典故:驻守玉门关的班超和七里滩钓鱼的严光;以长安城喻名利的晋明帝和以蜀道比喻仕途的李白。作者也许是想通过四人的经历和言谈来说明仕途的进退之难,将个人的观点隐晦于其中。

汉班超投笔从戎,主动请缨到西域抗击匈奴,屡获全胜,被封为定远侯。但年岁的增加使他越发想入关回家,不禁对帝王道出“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一语。纵有功名又如何?万里玉门关外,“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唯恐战死沙场,便再也见不到家人。班超的凄凉,谁又能体会。

东汉的隐士严光,宁肯于江畔七里长滩垂钓,就是不肯见前来拜访的光武帝刘秀。他的隐居不为终南捷径,只图清净在人间。

班超和严光一进一退,进得凄苦,退得坦然。读到此处,往往会猜想邓玉宾子应当是赞同严光的做法吧,可是接下来他所用的两个典故又否认“提倡隐居”一说。

“晓日长安近”指的是《世说新语》里的一段故事:晋明帝年幼的时候在元帝怀中玩耍,有个从长安来的人觐见,元帝问有关故都洛阳的消息(此时晋已南迁,弃洛阳旧城),听着听着便哭了。明帝不明所以,问父亲为何哭,元帝只说自己想念遥远的故都,随即问明帝长安远还是日远?”明帝说:“日远,只听说过有人从长安来、没有听说过有人从太阳那边来。”元帝惊讶不已,第二天在朝堂上当着文武百官问明帝,这次明帝却说“日近”,因为日可举目看到、长安却看到。

功名利禄就像长安,它距离近时官运就能享通,然而,当你离它已经很近了,实则却望不到它在何处,所以仕途并不是想象那样可以企及。因此,后来人们常以“日近长安远”来形容功名可遇而不可求。邓玉宾子则是将这句话化为“晓日长安近”。

“秋风道难”一典则指李白登蜀道。李白到四川游历,感叹登临蜀道难于上青天,而“蜀道”似乎含有仕宦之路的意思。

四个典故一路下来,邓玉宾子先说班超身在朝廷之苦,再说严光遇居之闲,继而借“日近长安远”和“蜀道”来说求仕之艰。最后,作者才真正道出他的观点:

活着的时候去求取功名,但仕途的险恶并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稍有不慎便会英雄折翼,惨淡收场;而隐居也未必一定就好,往往到两鬓斑白时还是一事无成。当真是进也难、退也难。

没有点积累,真写不出这样的好作品!看来没有点历史知识,真分析不透这首诗,古诗鉴赏一定要懂得古人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