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21年,大明朝第十位皇帝,明武宗朱厚照驾崩。由于武宗无子嗣,其生母张太后和内阁首辅杨廷和从皇族近支中选定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不得不说,命运这东西真的很难说清,有些人当皇帝靠抢,有些人当皇帝靠打,还有些人当皇帝需要父母兄弟祭天,而有些人当皇帝纯粹靠捡。就这样十五岁的朱厚熜捡到了大明朝的皇位,成为了大明朝第十一位皇帝。

明朝嘉靖年间怎么样了 嘉靖四十五年中(1)

朱厚熜

杨廷和没有想到,他选定的这个小皇帝会如此的倔强。刚继位就爆发了明朝历史上著名的“大礼仪”。首辅杨廷和的武宗朝的大臣们要求嘉靖帝认自己的伯父、伯母(朱厚照的父母)为父母,自己的亲生父母为叔叔和婶婶。而嘉靖帝认为这样不孝,执意要追赠自己的父亲兴献王为兴献帝,母亲为皇太后。就因为这,刚继位的嘉靖帝和以内阁为首的文官集团们硬扛了好几年。

期间首辅杨廷和态度强硬,曾多次封还御批。而嘉靖帝也态度强硬的令人震惊,甚至以“退位”来表示自己的决心。这是皇权与文官集团之间的一次较量,在长久的较量当中年青的嘉靖帝找到了如何行使皇权的方法,像张璁(后改名张孚敬)、桂萼等支持自己的人被他火速提拔,成了嘉靖朝的新贵,并迅速进入文官体系的核心。就这样拉拢一派打击一派,经过三年半的斗争嘉靖帝在这次较量中最终获胜,成功的给自己的父母上了尊号。

在这个事件中,年青的嘉靖帝羽翼丰满,并在较量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行使自己君主的无上权力,并成功的巩固了自己的皇权。从毫无根基的藩王到雷霆万钧的帝王,嘉靖帝转变的非常快速和出色。

和嘉靖帝相比,文官集团的失败可谓惨不忍睹。短短几年内围绕大礼仪事件文官集团内部被分化成多个不同的派系, 这场与民生国事毫无相干的事件却给大明王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明朝后期朝堂上大臣之间拉帮结派,互相攻讦从此时已经悄无声息的开始了。可以说明亡于党争,党争始于嘉靖朝。

从嘉靖元年到嘉靖十七年之间,内阁首辅共换了九人,其中有多人是数次入阁。若论任期,足足更换了十几任。首辅如此频繁的更换,足以说明了当时朝局的动荡,和权力斗争的激烈。而主导这一切的嘉靖帝却在皇帝的位置上越来越得心应手,皇权可谓是越来越稳固。

从嘉靖十八年到嘉靖四十五年的二十多年中,内阁首辅的位置终于稳定下来。但斗争却更加的激烈与凶险。

很多时候飞黄腾达靠的不仅仅是才干和能力,封建王朝迎合上意往往是平步青云的不二法门。嘉靖中期沉迷与道教,对于道教的各种仪式十分在意,他想要把天和地分开来祭祀(古人还真是想一出是一出),但很多朝臣们都反对,时任给事中的夏言从中看到机会,顶着同僚们的谩骂上疏附和嘉靖帝的想法,嘉靖帝大为高兴。将修建祭坛,编纂礼仪文献等工作都交给了夏言完成。从此夏言的上进之路一片光明。终于在1538年夏言成功的晋升为内阁首辅,达到了臣子权力的巅峰。

明朝嘉靖年间怎么样了 嘉靖四十五年中(2)

夏言

但夏言也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属于真正的文人。我们都知道古代的文人多少都有一些恃才放旷的习气,当到达权力的顶峰时这种习气便不自觉的流露出来,不再一味的顺从皇帝的想法。想要彰显自己的个性。逐渐失去嘉靖帝的宠信,经常被嘉靖帝因为因为各种小问题训斥。有时甚至直接罢免首辅之位,过段时间气消了又升上来。种种迹象已经不难看出嘉靖帝有了换人的想法。和夏言同为江西人的严嵩落入了嘉靖帝的眼中。

严嵩比夏言年长几岁,比夏言更早中进士。但仕途却没有夏言那么顺利。四十多岁还在南京翰林院混日子,但不得不说大多数男人都是在四十多岁才开始发达。先从南京翰林院调到了北京翰林院,又因夏言这位江西老表的推荐接任礼部尚书之职,从此严嵩开始发达了。没有那个人生来就是反派,严嵩的奸臣之路也是被逼出来的。

夏言任内阁首辅多年,内阁几乎成了他的一言堂。对君主权术已经玩的炉火纯青的嘉靖帝怎么可能容忍这种事发生,所以他一直想要分化夏言的权力,在这时江西老表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夏言仗着自己对严嵩有提拔之恩,一直把严嵩当做自己的门客使唤,并且在大庭广众之下羞辱严嵩。使得严嵩怀恨在心,暗地里对夏言采取了一系列的打击。

明朝嘉靖年间怎么样了 嘉靖四十五年中(3)

严嵩

政治斗争从来都是黑暗与血腥的,打击政敌也是一门技术活。他们分工明确,在朝堂上有在前面冲锋陷阵的,有在一旁摇旗呐喊的,有在背后出谋划策的。政治斗争充满了阴谋、诬陷、诋毁最后才显露出杀机。严嵩的一系列手段,加上嘉靖帝的推波助澜,最终夏言不得不在这场权力斗争中以失败告终,自己上疏请辞。严嵩终于顺利的入阁,又过两年成为了内阁首辅。

但斗争并没有因此而结束,玩弄帝王权术的嘉靖帝让严嵩明白了什么叫天威难测。可能是嘉靖帝想要让臣子们明白他们的权力到底来源于谁,闲赋在家三年的夏言再一次被嘉靖帝启用,刚刚当上首辅一年的严嵩不得不退居次辅。重获权势的夏言二话不说准备对严嵩这位薄情寡义的江西老表下黑手。严嵩吓得魂不附体,只有再次向夏言认怂,跪求原谅,夏言一时心软放过了严嵩。

逃过一劫的严嵩,选择了暂时的忍让和蛰伏,暗地里却怀恨在心,寻求机会。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陕西总督曾铣上疏请求出兵收复和套地区。嘉靖帝对此并不心热,不想出兵。夏言刚回权力中枢一心想要建功立业,极力支持此事。连同多位大臣多次上疏求情嘉靖帝同意出兵,嘉靖多次十分不快。严嵩从中看到机会,便在嘉靖帝旁边诬陷夏言,嘉靖帝一怒之下给夏言安上了胁臣迫君、独断专权的罪名,将夏言罢免。但只一次他并不能全身而退,严嵩并不愿就此罢手,他准备下死手,让夏言再无翻身的机会。他连同仇鸾弹劾曾铣战败不报、贪墨军饷。怒火中烧的嘉靖帝下令逮捕曾铣,火最终也烧到了夏言身上,无数罪名泼在了他身上。被捕前夏言还上疏嘉靖帝揭发严嵩父子贪赃枉法的罪行,但这一切已经于事无补。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67岁的夏言在西市被斩首。严嵩顺利登上首辅之位,这场江西老表之间的斗争最终严嵩胜利了,但真正的赢家确实那位君威日中的中年皇帝,夏言与严嵩的斗争只不过是他平衡朝局的手段罢了。

夏言死后,严嵩的首辅之位总算坐稳了。从嘉靖二十八年起严嵩控制内阁十五年之久,成为嘉靖朝任期最久,整个大明朝任期第二长的首辅。

能专政十五年的权臣,自有其屹立不倒的方法。他和他的前任夏言一样很会揣摩上意,深的帝心,嘉靖帝后期十分沉迷于道教文化,常年沉迷炼丹,追求长生。严嵩长年随侍身旁,道教斋醮祷祀,需要撰写青词。为了撰写青词严嵩倾注了很大的精力,有时废寝忘食,一度被嘲讽为“青词宰相”,但严嵩却乐在其中,为官多年的他深知权力来自何处,只有得到嘉靖帝的宠信权势才能不倒。

为了更好的迎合嘉靖帝,严嵩一心投入到为嘉靖帝服务炼丹、祭祀事业中,年近七旬,精神倦怠的严嵩没有更多的精力来处理政事,甚至把内阁政事全部交给其子严世蕃处理,严世蕃一度被称为“小阁老”。父子二人可谓权势滔天,家中金银也可谓富可敌国。总有一些清流对此十分不忿,弹劾的奏疏一封接着一封的往上递,弹劾的罪名一条接着一条的往里加。但这都不能动摇严嵩的地位,严嵩深知没有这些人的弹劾他反而位置不稳,没有哪个帝王愿意自己的首辅是一个得人心的清流。大臣们的弹劾不断,但始终不见成效,甚至像沈炼、杨继盛等,搭上自己的性命都不知道他们弹劾的越厉害严嵩就越安全。

办法总是多于困难,有大臣觉得硬扛不行,便采取了相对柔和的策略。

明朝嘉靖年间怎么样了 嘉靖四十五年中(4)

徐阶

徐阶,字子升,号少湖,一号存斋。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嘉靖二年的探花,被授予翰林院编修,在翰林院时,内阁首辅张孚敬大权在握,嘉靖帝听从张孚敬的建议,想去掉孔子的王号,同时想降低祭祀孔子的标准。嘉靖帝让大臣商议这件事情,其他大臣由于惧怕张孚敬而不敢多说什么,只有徐阶坚决反对这样做。张孚敬很生气地训斥他,徐阶据理抗争。张孚敬大怒,说:“你想背叛我。”而徐阶从容地说:“背叛生于依附。我没有依附你,何来背叛?”结果他被贬为延平府推官。

然而,徐阶的能力确实很强,硬是从地方小官一路有干回朝廷中枢。回到中枢的徐阶起初不肯依附严嵩。于是严嵩经常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徐阶的处境一度十分危险,这使他认识到不能以卵击石,于是他改变策略,事事顺着严嵩,从不与他争执。为了得到他的信任,还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严嵩的孙子。表面上十分恭顺。但二人表面火热,内心确明白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

俗话说,拳怕少壮。严嵩毕竟年长徐阶二十多岁,在无数次的暗地交锋中两人互有胜负。同时同样擅长撰写青词的徐阶慢慢的向嘉靖帝靠拢,许多事情嘉靖帝也不再专听严嵩之言,徐阶也慢慢得到嘉靖帝的信任。掌权十五年的严嵩同样也受到嘉靖帝的猜疑。

1561年,嘉靖帝居住的万寿宫发生火灾,年老昏聩的严嵩建议嘉靖搬回内宫居住,然而当年的壬寅宫变差点要了嘉靖帝的命,所以他才搬到西苑万寿宫居住。严嵩的提议让嘉靖帝大为震怒,与此同时徐阶猜到嘉靖帝的心意,提议重建万寿宫,嘉靖帝大为满意。两人之间高下立判。从此徐阶受到嘉靖帝重用,朝廷政务全都询问徐阶,严嵩彻底被边缘化。

嘉靖四十一年,感觉到时机成熟的徐阶指派他的门生,御史邹应龙弹劾严嵩父子贪赃枉法、专横朝堂、攻讦朝臣等数条罪名,并以自己性命担保全为事实。早已有心抛弃严嵩的嘉靖帝下令逮捕严世蕃,严世蕃背叛充,。严嵩也被去职并勒令回原籍。徐阶顺利的接任了首辅。

事情还没结束,严嵩被勒令退休后,徐阶亲自到严嵩家去安慰。他的行为使严嵩十分感动,甚至叩头致谢。严世蕃也乞求徐阶替他们在皇上面前说情,徐阶满口答应。让背地里徐阶却并不打算放过严嵩。很快严世蕃便自己把把柄送到了徐阶的手中,被判充军的严世蕃中途偷偷回到原籍老家,嘉靖四十三年严世蕃被人揭发,说他擅自回家并招募4000多人意图不轨。揭发的内容已经不重要了,有人要致严嵩父子与死地,很快严世蕃被捕,严家被抄家。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严世蕃以勾结倭寇的罪名被斩首,两年后严嵩也在在饥寒交迫中死去。徐阶成为了嘉靖朝最后一位首辅,1567年嘉靖帝驾崩,徐阶在隆庆朝的斗争中落败黯然返乡。

嘉靖一朝历时四十五年,臣子之间斗争激烈,但在激烈的斗争中皇权却日益稳固。他们都是失败者,真正的赢家只有君主皇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