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人,信仰宗教的并不多。偶听见有人信奉伊斯兰教和佛教。

在以亚洲为主的地区,包括中国区域,是佛教主要传播和信仰的地区。

今天读到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赫伯特• 乔治 • 韦尔斯著的巜文明的故事》(世界史纲简本)其中一节内容,即巜释迦牟尼生平》。文中赫伯特• 乔治• 韦尔斯描述了佛祖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初期时印度社会的简况、讲述了释迦牟尼探索人生感觉不幸福的原因,以及他获得佛教教义的主要觉悟过程。

一,大约公元前2000年时期,印度社会己形成严格的社会阶层,每个社会阶层还划分为若干等级。各阶层等级间不能共餐、不能通婚、不能有交往,等级差别制度严格。

佛祖释迦牟尼19岁时,就生活在这样的等级制度严格的印度社会。

当时19岁的释迦牟尼是统治喜马拉雅山麓一个小王国的王子,衣食无忧,以打措、嬉戏,倘徉公园为主消磨时光。这时他和美丽的表妹也结婚了,不久还将诞生他们的孩子。

但是释迦牟尼对这一切不感觉幸福。甚至时常问自己这一切的目的是什么呢?

在印度当时的社会,有很多严格戒律自己生活而花费大量时间沉思人生意义的苦行僧。释迦牟尼下决心向他们一样,也要寻求人生的真谛。

当释迦牟尼头生子降生的当夜,他被某种巨大的精神痛苦笼罩和惊醒,他抱别儿子,没有扰醒妻子,毅然别离了家人和家族的士地。他斩断长发,除去身上饰物,把马匹遣放回家,摆脱掉世俗的一切,去追求人生真谛和智慧去了。

二,一次,因遵循苦行生活,因饥饿导致释迦牟尼晕倒在地。他醒来时,醒悟到:苦行求悟的方法,近乎迷信不能获取真理,愚不可及。

他意识到:一个人要寻求真理,必须借助于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大脑。

三,经过游历,了解人间各阶层苦痛困顿,走访贤人智者,释迦牟尼继续进行思考。一天,释迦牟尼在河畔的一棵大树下进食,释迦牟尼顿悟到生命达到幸福的真谛。

面对这样的问题:

做为一个幸运的青年,为什么我不能感到完全的幸福呢?

做为身患苦难的人,如何摆脱困境呢?

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教义思想是这样来解决这些问题的:

①一切痛苦都源于自身的贪欲。除非一个人能克制自己的欲望,否则他的生命注定多灾多难,结果必定悲惨。

②人的贪欲分为三种主要形式:感官上的欲望、利己的欲望、名利成功的欲望。

③这些欲望被克服了,自我意念不存在了,灵魂就可以获得安宁。

这就是佛祖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的主要教义思想涵义。

释迦牟尼真正的著作(读释迦牟尼的生平)(1)

佛经故事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