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方知读书少 人到中年读书慎言(1)

作者:京京读书

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

明代方孝孺 在《棠溪书舍记》说:“慎言,笃行之一事耳。”

人如水,往往最高的浪都会拍在沙滩上,再也回不去。

说话做事,不在于显示于众人之眼,而在于慎言笃行。

人到中年方知读书少 人到中年读书慎言(2)

01、读书

之前看到一个问题:“人为什么读书?”

看到这个问题我就想到苏轼的《和董传留别》第一句:“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这句诗句的意思是:“虽然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但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

想到读书的问题,记起来上次去沙漠拍的照片发在了朋友圈。

无穷尽的漫漫黄沙,一望无际的金黄,却在红彤彤夕阳下独具美感。

我记得我的文案只有两个字:陪伴,因为当时陪家人去的。

当我晚上再看的时候有很多的评论,有说好美的,有说漂亮的,有说各种惊叹的,还有说多陪伴家人的。

但是,当时唯有一个评论让我印象深刻。

她是这样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如此美景,家人陪伴,欢声笑语,人生幸事。”

虽然只有一个诗句,几个词语,但是却让我记忆犹新。

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为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你读过的书,它会成为你独一无二的气质。

人们常说改变一个人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读万卷书,第二种是走万里路。

其实结果都是殊途同归,读书是为了开阔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的认知,改变自己的思维。

走万里路也是体悟走万里路之辛苦,每到一个地方就会了解到当地的文化及风俗特色,也是另外的一种学习方式。

读书改变的是内在的精神世界,谈吐之间显露不凡。就像苏轼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人到中年方知读书少 人到中年读书慎言(3)

02、慎言

俗话说:“言多必失,祸从口出”

君子慎言,是一种智慧。慎言,胸中的智慧随气质而发散。

从古至今,有太多言多必失,因此失去生命,有的身陷囹圄,最后下场悲惨。

春秋时期,齐襄公派兵在葵邱戍守,二位将军在临行前问齐襄公戍守期限,齐襄公正在吃瓜随口说明年瓜再成熟的时候。一年过去,齐襄公忘了这件事情,但是二位将军献上成熟的瓜提示齐襄公,但是齐襄公却根本没有召回他们的打算,最后二位将军却因此不满,最后起兵造反,推举了新国君。

所谓:“轻能必将寡信”,一个人如果许下了诺言,那么一定尽力去做,就算做不到也要跟别人好生解释,避免误会,否则很有可能导致祸患产生。

《三国演义》,大家都不陌生,我想说一个与枭雄曹操相关的故事。

曹操这个人很害怕遭到别人的暗算,所以有了:“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曹操对自己的侍卫说:“我梦中好杀人,凡是我睡着的时候,不要靠近”。

一次曹操的近侍给他盖被子,曹操立马跳起来就把他杀了,然后继续睡觉。众人都以为曹操在梦中杀人,杨修却看透了曹操的意图。

侍卫在下葬的时候,杨修叹息对着下葬的侍卫说:“不是丞相在梦中,而是你在梦中”,曹操知道后,记恨上了杨修这个人。

曹操一次想要聚集军队进攻之时,却被马超拒守,正在犹豫不决的时候,对着碗中的鸡肋说:“鸡肋,鸡肋”。

杨修知道后,让士兵收拾行装准备撤兵。他还对士兵说:“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进攻不能胜利,退又让人耻笑,还是早点收拾东西回家吧!”

曹操正心烦意乱的时候,听到杨修的这番话后大怒,最后将杨修推出去斩了。

我们和朋友聊天的时候说:“看透不说透,还是好朋友”,杨修看透还说透,还是掌管自己生死的曹操,最后只能惨遭祸患。

古语说:“修己要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慎言,是成年人的必修课。只有慎言,在生活中才能周全自我。

人到中年方知读书少 人到中年读书慎言(4)

03、笃行

笃行,在汉语词典的解释有两条:1、品行纯厚。2、切实地实行。

我国古代的文人中,许多笃行之人,大多都符合这两点解释。

笃行的本质就是修炼自己的品性,切实地实行自己的所学,做到知行合一。

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也有传世名句:杀身成仁。

孟子也留有传世名句:舍身取义。

我个人最佩服的还是南宋末年的政治家、文学家以及民族英雄文天祥。

他在被元军俘虏后,还在狱中写下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他在狱中坚贞不屈,认为自己读了圣贤书,所学为国家和民族,他死而无憾。

我们现代亦有笃行之人,有的名声显露,有的还在继续做自己的知行合一。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他曾立下大志向——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他总是风尘仆仆,90岁高龄时也每天去试验田观察杂交水稻的长势。

正是因为有了袁隆平先生及其团队的不断努力,才有了我国的粮食保证。

袁隆平先生下了大功夫、勤奋如一日,不断的探索,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才有了杂交水稻不断的突破。

正是因为袁老的笃行,他看起来就是一个普通村头大爷,却已经享誉世界。

正所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有了无数个袁老这样笃行之人,才有了中华民族的脱贫致富,走向繁荣富强。

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人到中年方知读书少 人到中年读书慎言(5)

04、行者无疆

行者无疆,百度百科上的解释:对于行者来说,是没有地域限制,想去哪就去哪。

著名的《西游记》中孙悟空被称为孙行者,《释氏要览》卷上:“《善见律》云:‘有善男子欲求出家,未得衣钵,欲依寺中住者,名 畔头波罗沙 。’今详,若此方行者也。”

《三国演义》中,武松被称为行者武松,因为武松在孟州杀人,张青夫妇给他办成行路的头陀,因此得名绰号被称为行者。

现代人对于行者,更多的是行者的精神,一种奋斗前行的精神。

人到中年,要奉行行者的精神,行者无疆,无畏。

感谢点赞,收藏关注!人到中年,读书开阔眼界,慎言周全自我,笃行知行合一,行者无疆无畏,天下之大,皆可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