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山碑字解119略

略:雄才大略,你有几“略”?

给你一本书,你就能飞黄腾达,名垂青史。这样的书,你要吗?

这不是随随便便的玩笑,是正儿八经的历史。

汉高祖刘邦曾在洛阳发过一番感慨:“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这个“子房”就是张良,西汉开国功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

博浪沙刺秦失败后,张良隐姓埋名在下邳避难,遇到大隐士黄石公,得一兵书,日夜研习,终于成为一个深明韬略、文武兼备、足智多谋的“智囊”,帮助刘邦取得天下,建立西汉政权。

这本兵书就是《太公兵法》,又名《黄石公三略》,亦称《三略》。

关于此书,专家们有不同的见解,我们姑且不论。在这里只想探讨一下《黄石公三略》中的“略”字。“三略”即策略、谋略、战略,其含义大家都明白,但为什么这些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词,会和“略”字组合在一起呢?

《说文解字》解释“略”:“经略土地也。从田,各声。”“经略土地”就是“划定土地的疆界”。

最早见到的“略”字是小篆字形

文字发展脉络谱系图(略字探源雄才大略)(1)

是“田”和“各”的组合字体。“田”字的含义不用说了,“各”字却有一点争议。

先看看“各”字的字形演变。“各”字的甲骨文字形是

文字发展脉络谱系图(略字探源雄才大略)(2)

文字发展脉络谱系图(略字探源雄才大略)(3)

“各”的本义是一只脚走向门口,或者走向城邑,总之走向一个目的地。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目的地,所以就产生了“各自”的含义。“略”字有“田”和“各”组成,“各”是“向自己的目的地走”,走向别人的田地,由此产生“掠夺”、“侵略”的含义。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各”是“口”和“夂”的组合,“夂”从甲骨文演变而来,一般理解为“之”,意思是“走”、“往”;“口”指“口头意见”、“商议”。“夂”与“口”联合起来表示“商议往哪条道走”。“各”的本义是“在十字交叉道口商议”,引申为“十字交叉”。

以此种说法解释“略”字:“田”指“可耕地”,“各”意为“十字交叉”,“田”与“各”联合起来表示“把可耕地画上十字格”、“规划土地”,引申为“经略土地”,也就是许慎的解释——“划定土地的疆界”。

“规划土地”也好,“经略土地”也罢,要想处置妥当,不留纷争,那是需要具备一定能力和水平的。“举其要而用其精、用功少者皆曰略。”“略”字由此也成为一个高大上字,《左传·昭公七年》:“天子经略土地,定城国,制诸侯。” 策略、谋略、战略, 《黄石公三略》中的“略”字也就名至实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