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明白什么是“小布尔乔亚的无病呻吟”,要先明白什么是小布尔乔亚。

布尔乔亚,是从英语转译而来的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拥有大量财富和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所谓的小布尔乔亚,则指的是拥有少量财富但不拥有生产资料的小资产阶级。

在阶级划分中,小布尔乔亚不属于资产阶级,因为他们缺乏生产资料,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大资产阶级的压迫。

但小布尔乔亚也不属于无产者,因为他们的生活远没有无产者那样贫苦,而且小布尔乔亚也拒绝把自己归为无产阶级,因为他们自认为高于无产阶级,享受着这一层虚无的优越性。

潜伏到底是什么样的(潜伏那句经典的)(1)

而孙红雷在《潜伏》中的那张经典表情包“小布尔乔亚的无病呻”,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它指的就是小布尔乔亚由于对阶级概念认识浅薄,不理解不拥护社会主义,同时受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蛊惑,经常性把自己放在道德制高点,发表的一些主观臆断、似乎中立实则荒谬的言论

这是一种端起碗来吃饭、放下筷子骂娘的幼稚行为,体现了小布尔乔亚群体的妥协性和软弱性。

小布尔乔亚简史

前面已经对小布尔乔亚进行了定义,这明显是个带有贬义色彩的词语,那么这顶帽子一般扣在谁的头上呢?

潜伏到底是什么样的(潜伏那句经典的)(2)

这要从小布尔乔亚的历史谈起。19世纪的小布尔乔亚是有着进步性的。他们是裁缝、匠人、教师等小市民阶层,他们为了自身的解放,自发投入到反封建斗争中,与顽固的反动势力英勇斗争。这个时候社会上还没有布尔乔亚的概念,他们被称为革命党人。

然而到了20世纪,小布尔乔亚开始变质了。

随着封建势力的没落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建成,资本不断积累,大资本不断吸收小资本,最终形成了垄断。大量的小资产阶级沦落为无产阶级,社会的主要矛盾变成了垄断生产资料的大资产阶级和没有生产资料的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潜伏到底是什么样的(潜伏那句经典的)(3)

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由于受到大资本家的无情剥削,自发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本家。

群众的力量是肉眼可见的。巴黎公社运动的发生,沉重地打击了资本主义的统治,资本家们开始意识到,他们不得不让出一部分利益。

这部分被迫让出的利益当然不会很多,更不可能惠及到所有的工人农民,所以资本家把工作划分为各种等级,把这些利益只让给那些等级较高的人。

对于资本家来说,这些从事高等级工作的人具有更高的利用价值,也有着更高的不可替代性。

潜伏到底是什么样的(潜伏那句经典的)(4)

而这些得到利益的人呢?反过来也会自觉地把自己从无产阶级中分离出来,成为资本家的拥护者。这些人便是新的小资产阶级,变质的小布尔乔亚。

职业从此有了严格的贵贱之分。高等职业获得高工资,低端职业得到低工资。

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人都知道,资本主义形式的工资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是一种欺骗性工资,它让工人们相信自己的劳动价值就等于他们得到的工资,从而为资本家对工人劳动价值的压榨伪造出合法性。

潜伏到底是什么样的(潜伏那句经典的)(5)

由于高等职业者通常占有社会的文化权和教育权,他们为了保持住自己的地位,会自发地参与到这种欺骗之中。而小布尔乔亚这顶帽子一般就戴在那些从事较高等职业的人头上。当然不是说,所有的高等职业者都是小布尔乔亚,而是大多数小布尔乔亚都是高等职业者。

这些小布尔乔亚痛恨一切可能损害他们利益的行为,是典型的精神资本家。

在阶级态度上,他们对无产阶级表现为居高临下、虚情假意的同情,对资本家表现为推崇、羡慕、歌颂、赞美。

他们认同资本家的剥削,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同样地飞黄腾达,他们把强者对弱者的压迫视为合情合理、物竞天择,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忠实拥护者。

潜伏到底是什么样的(潜伏那句经典的)(6)

他们排斥无产者的反抗,反对暴力革命,因为血与火铸成的革命会打碎他们的资本家美梦,也会让他们不再凌驾于无产阶级之上,从而失去优越性。他们受着大资本家的压迫,同时也压迫着他人。

当代第一批小布尔乔亚的呻吟

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各种光怪陆离的思想迅速输入。由于当时的中国刚从十年动乱中走出来,经济水平较低。

而西方世界靠着19世纪和20世纪的经济掠夺积累下来的财富迅速从二战的废墟中重建起来,经济水平较高,许多人看到外国人光鲜亮丽的生活,顿时就被吸引住了,他们幼稚地把西方的资本主义当作真理,唾弃建设遭遇挫折的社会主义,将共产主义贬低得一无是处。

潜伏到底是什么样的(潜伏那句经典的)(7)

1980年代和1990年代是中国经济腾飞的时代,社会转型剧烈,这一时期出产了大量的小布尔乔亚。

这些小布尔乔亚,趁着改革的东风,靠着投机主义,赚取了一定财富,并以此将自己与贫苦的人民群众隔离开来,大力宣传西方的所谓的普世价值观,俨然把自己当作了中国的精神领袖,靠着这种自我编造的精神优越感,麻木着自己的神经。

这一时期的小布尔乔亚往往有着优越的家世。他们的长辈大多是知识分子,在动乱中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他们的家运也从此衰落下来,他们不再高人一等,因为他们没有从父辈那里继承到高级的知识和技能,他们失去了社会先锋和精神指挥的地位。

潜伏到底是什么样的(潜伏那句经典的)(8)

这些小布尔乔亚们极度向往西方世界,特别是美国,在他们眼里,无异于世界灯塔。那里的月亮比中国的更圆,那里的空气比中国的更香甜。

他们一个劲儿想要投奔西方,结果呢?有的靠着诋毁中国政府,寻求外国的政治庇护,以终身不得回国的代价终于跑出去了,而有的心向西方,但没胆子和中国决裂,不得不“屈尊”留在了国内。

这些留在国内的精神西方人便成了中国当代第一批小布尔乔亚。在他们嘴里,经常能听到各种罔顾事实的高谈阔论,他们叫嚣着中国人没有人权,中国政府压制人民舆论,鼓吹西方的价值观,却看不到西方的乱象。

比如美国表面倡导民主自由,而国内却大行种族歧视。他们对西方的价值宣传俯首帖耳,却看不到这其实是西方企图颠覆我国的阴谋。

潜伏到底是什么样的(潜伏那句经典的)(9)

这种小布尔乔亚的典型当然是去年新冠疫情爆发以后跳梁卖丑的方方。

方方是典型的精神西方人。她以道听途说为基础,写出了臭名昭著的方方日记。在这部日记中,她以各种方式诋毁我国的抗疫努力,泼脏水的功夫了得,故意丑化我国抗疫医护人员和专家,将武汉封城有意刻画成人间地狱,将死亡人数不负责任地肆意夸大。

这本日记的版权还被她马上出售给了西方出版商,快速复印出版,在当时的国际舆论环境中,这无异于给外国反华势力投送弹药。方方因此还入选了英国评选的全球一百位巾帼人物,她居然还厚颜无耻地接受了。

潜伏到底是什么样的(潜伏那句经典的)(10)

以方方为代表的小布尔乔亚的无病呻吟完全是既可笑又可恨。他们指责中国侵犯人权,赞美西方民主,却看不到中国为了抗疫费心费力,而西方国家为了逃避抗疫责任,置众多穷人和老人于不顾,任他们自生自灭。

疫情爆发初期,食用蝙蝠等野生动物被认为是新冠病毒扩散的根源,方方等人便跳出来,站在精神制高点上,说中国人骨子里是落后的,贬低中国人的劣根性,把责任全部推到中国头上。

而后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新冠病毒的诞生国不是中国,而是西方国家,方方等人却闭口不言。这种西式双标在方方等恨国党身上体现得可谓淋漓尽致。

潜伏到底是什么样的(潜伏那句经典的)(11)

当代第二批小布尔乔亚的呻吟

21世纪的前两个十年也出产了不少小布尔乔亚。这一时期的小布尔乔亚的特点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这些小布尔乔亚通常接受了较好的教育,有着较高的知识水平,但知识没有使得他们自觉担负起复兴中华的责任,反而使他们变得更加自私。

他们倒向西方极端个人主义,不愿意为社会奉献,不认同集体主义,而为了自己的蝇头小利喋喋不休。随着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崛起,衣食住行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没有任何问题。小布尔乔亚们不再为生存生活而担忧,便开始脱离群众。

他们拒绝集体主义,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偏执地以抨击中国来追求自己的生活独特性和思想独特性。

潜伏到底是什么样的(潜伏那句经典的)(12)

他们因为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知道很多新事物,但缺乏足够的钻研,一知半解就开始自我炫耀,对社会政治大放厥词。下面举几个典型例子。

比如,有人爱国,为了祖国的利益据理力争,他们便讽刺人家是愤青,是小粉红。自己享受着无数爱国青年志士铸就的国家安全,却对别人的爱国心冷嘲热讽,仿佛自己超然物外,无欲无求,是当代圣贤一般。

比如,自己不奋斗,不努力,却一个劲儿地抱怨体制,说是中国的制度影响了自己的发展,仿佛整个社会都应该俯下身来,做自己的垫脚石一般。为了表明自己的被压抑,小布尔乔亚们还装出对底层民众的同情。

潜伏到底是什么样的(潜伏那句经典的)(13)

他们把自己也作为底层中的一员,却又瞧不起真正的底层人民。他们在网络上评论惠民政策是形式主义,仿佛自己才是唯一的懂得如何治国的能人。

再比如,他们不了解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却对西方的纸醉金迷的现代文化趋之若鹜。在他们眼中,中国的一切都是野蛮的落后的庸俗的,西方的一切都是高大上的是先进的。他们像西方人那样瞧不起自己的同胞,却不知自己也正是西方人瞧不起的中国人中的一个。

小布尔乔亚是典型的有闲阶级。他们趁着社会发展的东风,快速占得了有利的位置,有了多余的精力去粉饰自己打扮自己,但忘记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不愿意为其他人奉献光和热,沉醉在自我感伤和自我崇拜中无法自拔,为了表现自我而表现自我,“为赋新词强说愁”。他们注定走向末路。

潜伏到底是什么样的(潜伏那句经典的)(14)

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曾经说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他说,“中国现在的一些大学,甚至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所谓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就是当代小布尔乔亚的另一个代名词。但往往,小布尔乔亚拒绝这个名头,因为他们害怕自己无病呻吟下的利己主义被无情揭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