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中的思维智慧之道:主观能动性的作用(1)

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和事件,都是不同形态的一种活动,而任何活动最后呈现的结果可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是成,一个是败。

而胜者,无疑是对自己有利的地位,所以求胜就是很多人所争取的活动目的,那么如何使一个事件走向成功,就是人生的智慧。

然而胜败的根本,并不完全取决于条件,也就是说,不一定条件占据优势的就一定能够取胜,因为条件多只是一件事情的起始状态,而最终是否取胜,则是事情最终的成型状态。

而在起始与成型之间,会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在这个过程之中,也就是最终胜败的主要因素,取决于主观能动性发挥的作用。

孙子兵法中的思维智慧之道:主观能动性的作用(2)

所谓主观能动性,首先取决于对敌我双方优缺点的掌控,就像《孙子兵法》之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只有了解双方优缺点的存在状态,并将事情引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

因为双方既然各自存在优缺点,那就有相对抗的力量,也正是因为这一形态的存在,所以才有了任何形态下都存在着矛盾现象,战争也是这一现象的其中之一。

而在这一项对峙的状态之中,平衡和掌控问题的根本,就在于掌握双方优缺点的存在。

在可行状态下,以我方优势攻击对方劣势,使其从所占据的主动地位,陷入被动地位之中,这个时候就是自己成功的时刻,也就是取胜的时候。

而这个演化规则的道理,就是《孙子兵法》之中所说的“避实就虚”。

《孙子兵法》之中说: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用兵的规律就好像水的流动,水流动的规律是避开高处而流向低处,用兵的规律是避开敌人坚实之处,而攻击他虚弱的地方。

在战场上,灵活用兵是正确作战的基本要素之一,不要怕暂时的失败,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灵活用兵,才能在不损失主力的基础上,保持自己的优势条件,在准确抓住时机的同时,一举取胜。

所以,避实就虚的根本法则并不是逃避,而是避其尖锐的部分,这样的形式往往更有利于当下并不占据优势的一方,也就是势单力薄的时候。

只有避开强大对手的优势,才能为自己争取一定的生存空间,从而以看似弱小的外表条件,取得最终结局的成功,并以此打败对手。

孙子兵法中的思维智慧之道:主观能动性的作用(3)

在《论持久战》之中说:都是先以自己局部的优势和主动,向着敌人局部的劣势和被动,一战而胜,再及其余,各个击破,全局因而转成了优势,转成了主动。

事情的这个规律,适用于任何相矛盾的对峙情况下,它不仅仅适用于战争,更适用于生活中的任何矛盾之中,因为生活中的任何问题,都不可能脱离规律而存在。

只是在战争情况下,输赢的代价更大,结果更加明显,所以,避实就虚的作用更容易凸显出来。

再加上有些人不善于发现生活中一些问题的隐性因素,所以容易忽略避实就虚这一智慧在生活中的具体可行性。

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法国曾经是世界上公认的时装王国,那里人才辈出,才华横溢的时装设计师比比皆是,要在这一群精英里面崭露头角并非易事。

但是,有一位女士却在这一群时装设计大师之中脱颖而出,而她脱颖而出的秘籍,就是避实就虚的行事方法。

因为在当时,时装总是为那些身材曼妙,个头高挑的女性设计,而个子不高的女性通常被人忽略和遗忘,也并没有哪个服装设计师,愿意为身材不高的女性设计服装。

而其中有一位卡芬女士,从小就对服装设计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在名师的指点下,一直想开一家属于自己的服装专卖店,但是在竞争激烈的巴黎,要想有所发展非常困难。

有一天,她的头脑中突然冒出一个灵感,就是“专为矮个妇女设计时装”,并且决心用自己创造性的劳动,去填补时装设计的空白。

而最后终于如愿,她也成为上天的幸运儿,最后在满是精英的法国时装王国中,独树一帜。

而她之所以成功的根本,就是在于避实就虚的策略,在无形之中符合了避实就虚的处事规律,有效地避开矛盾,并将矛盾之中的困难转化成了自己的力量,并得以在竞争激烈的群体,幸运地找到了一个尚有更大发展空间的方向。

孙子兵法中的思维智慧之道:主观能动性的作用(4)

事情之所以存在,取决于条件本身,但事情最终走向的结果,又取决于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决定的结果。

就像《论持久战》之中所说的一句话:由此可知,战争力量的优劣本身,固然是决定主动或被动的客观基础,但还不是主动或被动的现实事物,必待经过斗争,经过主观能力的竞赛,方才出现事实上的主动或被动。

作者|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