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铛、铛、铛!”在成都,有这么一道“未见其身,先闻其声”的小吃,往往摊子都还没见到,就能听到三声巨响传来,这道小吃就是“三大炮”。而为什么人们常说这道美食会“表演”呢?它又有着怎样有趣的民间故事?今天,神鸟知讯×成都市地志办联合推出的“成都往事”系列报道,带你get这道能吃、能听、能看的成都特色小吃。
三大炮最早起源于当地庙会,由糯米制成,将糯米团子砸在案板上,发出“铛、铛、铛”的响声,分别为“铁炮、火炮、枪炮”故称“三大炮”。三大炮吸引食客的方法是弄出很大的声响,看之有趣,食之有料,忍不住驻足观看购买。
三大炮的主要食材为糯米、红糖、芝麻、黄豆,口味香甜。糯米浸泡后蒸熟,与舂糍粑相同,但不要过细。红糖蒸化,黄豆、芝麻炒香磨洗和匀。
从三大炮的名字就可以知道,一份三大炮只有三坨糍粑。卖小吃的老板从热锅盘中抓出糍粑,分为三坨,然后再用力地甩在案板中间,案板上放有几个不锈钢的碟子,糯米团子拍打在案板,就会震动不锈钢碟子,发出一种金属的响声。因为有三坨糍粑,故要拍三次,能听见“铛、铛、铛”的响声,如放炮三声。
糯米团子从案板“跳落”到铺满黄豆面的簸箕上,翻滚两圈,便沾满了黄豆面。老板将其盛到小碗中,淋上制作好的红糖汁,一份三大炮就可以递到食客的手中了。物美价廉的三大炮香甜可口,不腻不粘又入口化渣。若能配上四川特色的老荫茶,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三大炮这道小吃与康熙皇帝之间还有一段民间传说。传闻有一天,康熙皇帝病了,于是宫中请来了一位道长来为康熙做“解药”。道长来了后,只见他从腰间取出一个袋子,小心翼翼地从袋子里倒出一些白花花的颗粒物到一个黑得发亮的坛子里,又取出一个圣水瓶,往坛子里倒上圣水,然后盖上盖子,口中念念有词。半个时辰后,坛子被放进了丹炉中,开始对丹炉加热。不久后,道长说:“皇上,解药已经炼成,请皇上服药了。”
康熙端坐了一下午,看解药已经炼好,迫不及待地站起来正要伸手接。突然,道长取出坛中一颗鸡蛋大的白色丸子,使劲往大鼓上一砸,鼓“咚”地一声响了,康熙被吓了一大跳。道长大吼一声:“迎吉避凶!”
丸子从鼓面上弹到了他事先准备好的一口装着黄色药粉的大碗里,接着他又往鼓面上砸了第二颗丸子,大声叫道:“龙体安康!”
待第二颗丸子稳稳地落入碗里,第三颗又伴随着道士的“多福多寿”在鼓面上弹开了。做完法后,道长将丸子从药粉中取出,叫皇上沾上白糖吃了。后来,康熙吃了这药之后果然痊愈了。原来,道长这所谓的药其实就是糯米做成的团子,黄色“药粉”就是黄豆粉。
于是这道曾治好皇帝的名小吃也流行了起来。若干年后,很多迎宾楼门前都有迎宾鼓,客人来了店主就敲三下,每敲一下就说一句吉祥话,这样主客皆喜。为了吸引顾客,鼓被击三次时声音越洪亮越好,遂改名为“三大炮”。
三大炮不光以表演取悦顾客,其软糯、甜美更是让食者难以忘怀。三大炮作为成都小吃的“名角儿”,自然有很多店家,尤以“福禄轩耗子洞”的风味醇正,质量精良。1990年,成都市政府授予福禄轩耗子洞的三大炮“成都市名小吃”称号。
三大炮的名气不仅在成都如雷贯耳,更已经传出了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李长清制作的三大炮得自祖传,曾多次获奖。1989年李长清曾去广州献艺,一炮打响,声震五羊城,令爱吃甜食的广东人赞美成都小吃“技惊四座,艺压群芳”。
从旧时庙会的街边表演到现在依旧活跃在古街之上的门店售卖,这项“响当当”的传统技艺,依旧有着强大的生命力。2019年,成都三大炮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成都市市级非遗项目名录。成都有这样具有生命力的小吃,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世上的食材种类是有限的,但人民的智慧是无限的,总能在平凡中发现惊喜。就像这道“三大炮”美食一样,在“铛!铛!铛!”的响声中迸发出了生命力,软糯香甜的味道也刻在了成都人的味蕾中!
部分内容引用成都市地志办官方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