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琪雪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别人随口的一句话,你就开始反思自己是否哪里做得不好;
工作遇到困难,一边着急一边精神内耗,不断否定指责自己;
总是不自觉讨好别人,想要获得所有人的认可,一旦有人表现出不喜欢自己,便开始内心不安。
如果上述场景你都经历过,那么你很可能是高敏感型人格。
1997年,美国心理学家伊莲·艾伦(Elaine Aron)博士曾提出:
这个世界上有15%-20%的人属于高敏感人群,也就是说每5个人中就有1个人是高敏感者。
高敏感者常常会被情绪所扰,会比其他人更容易精神内耗。那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情绪脱敏呢?
日本作家加藤谛三在《情绪钝感力》一书中给出了答案。在这本书中,他给我们讲述了一种情绪四则运算法则,帮助我们克服焦虑,提高幸福指数。
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这本书,一起学习一下。
多些钝感力,给生活加点甜
“钝感力”一词是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发明。他口中的“钝感力”是指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的能力,它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钝感虽然有时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印象,但钝感力却是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其实钝感力的本质是要求我们不要过多地去在意外界对自己的评价。当我们抛下那些虚伪又愚蠢的自尊,让自己变得迟钝一些的时候,你的内心才更容易变得平和。
所以,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当中,钝感力让我们保持身心健康,让我们拥有良好心态的原动力。
不放大痛苦,减少情绪内耗
哈佛大学教授亨利.诺尔斯.比彻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对300名男性患者进行了麻醉剂实验,其中,负伤士兵和一般患者各占一半。
结果表明,只有32%的受伤士兵要求用麻醉剂,而普通民众要求比例高达83%。此外,在战争中负伤的士兵能很快的痛痛苦中解放出来,而普通民众对疼痛做出的反应却更加强烈。
这是因为当士兵从战场上运送到医院时,这就意味着他从一个危险的地方撤离到相对安全的地方了,对于那些士兵而言,灾难已经结束了。
我们遇见的痛苦也是如此,当我们对痛苦的反应远超过痛苦本身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就会变得煎熬,会不断地进行情绪内耗。
所以,请适可而止,别让内心的不安放大你的痛苦。
专注自身,让自己成倍成长
最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话:
如果你在一段感情中患得患失,不断地要求另一方给自己安全感,对对方很上头,那么出问题的那个人是你。
是你急需一段感情,而并非那个人有多好。是你给另外一方加了滤镜,让他在生活中闪闪发光。
在两性关系中,女生似乎更加缺乏安全感。曾经的我也和大多数人一样,觉得安全感是来源对方。
可现在我才发现,安全感只能自己给自己。安全感的本质是相信自我。
当你自己处于不断怀疑自我的状态中时,无论对方做什么,你都不会相信的。甚至会怀疑别人对你的好是否是伪装的,是否是别有用心。
这时候的你,每天都如履薄冰,总是去猜另一半对你的看法。你会发现,这根本不是自己原本的样子。
其实只有你专注自己的感受和看法,才能成就真实的自己。
我们要做的是,坚定的做自己,同时允许别人有不同的看法。温柔的爱这个世界,同时从容地与之抗争。
除去心理负担,让自己轻装上阵
生活中有一种人,他不直接炫耀自己的长处或才能,但是依然渴望被称赞。
他们常常会在嘴上说,像我这样的人,怎么配呢?像我这种人,怎么会取得成功呢?
看起来消极自卑,可事实上他们内心极度渴望得到赞美,虽然他们说的是“像我这种人”,但他们却要求更高的地位。
这些负面的语言,会不断地给自身增加消极暗示。让他们,一边向前奔跑,一边怀疑自我,使得自己不得不负重前行。
既然都是要往前冲,何不卸下伪装,做真实的自己呢?
正如作者所说的那般,真正的顿感不适躺平,而是让内心坚定消除负面信息的影响,拒绝负重前行,让自己轻装上阵。
—END—
【我是琪雪,一个爱阅读,爱写作的理工女,用情打动,用文字温暖你。如果你喜欢我就点赞、关注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