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在购买麦克风的时候,经常会看到麦克风上标识的不同的指向性。那么,这些指向性都是什么意思?怎么区分?

01.全指向(Omni)

早期的麦克风,无论是碳粒、电容还是动圈的,基本都是全指向型的。也就是说,无论是哪个方向传过来的声音,麦克风都会无差别地拾取。

麦克风的方向特性(麦克风的各种不同的指向性怎么理解)(1)

这其中的原因,其实主要是这些麦克风的振膜后方一般都会设置有一个封闭的腔体,无论来自哪个方向的声波都只能到达振膜的正面,因此不存在方向性。

全指向作为一种最原始的指向,在其之后衍生出了我们如今熟知的其它类型的指向。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指向在其它指向被发明出来之后便失去了用武之地。

全指向的麦克风在如今的音乐行业中仍然有比较广泛的应用场景。在录音的方向上,在包括架子鼓的房间声道的录音,管弦乐团和合唱团的录音等的情况下,全指向型麦克风都是首选。

在现场演出的方向上,我们可以看到的很多唱跳歌手在舞台上使用的领夹麦,也就是俗称的“小蜜蜂”,其实很多都是全指向的。

唱跳歌手在表演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大幅度的动作,这些动作很可能会改变领夹麦的位置。为了保证领夹麦无论在什么位置都能有相同的收音效果,使用全指向型的麦克风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此外,在一些日常工作的场合,比如在会议室中开会,全指向型的麦克风也可以放置在会议桌中央,这样就可以几乎无差别地拾取到所有人的讲话声。

需要注意的是,所谓的全指向其实是有局限性的。任何的全指向麦克风在高频的部分都会呈现出某种其它类型的指向性。

02.8字型指向(Figure 8)

8字型指向也叫Bidirectional,即双指向。

麦克风的方向特性(麦克风的各种不同的指向性怎么理解)(2)

这种指向的特点在于麦克风对来自前方和后方的声音有着同样的较高的拾取灵敏度,而对来自左右两侧的声音的拾取灵敏度则较低,其指向性图形呈现出数字“8”的形状。

这种指向的麦克风的出现比全指向的麦克风出现得要晚得多。1924年,Walter Hans Schottky和Erwin Gerlach发明出最早的铝带麦克风时,8字型指向才正式踏上了麦克风历史的舞台。

几乎所有的铝带麦克风都是8字型指向的。但很多录音师在使用这种麦克风进行录音时,看中的并不是8字型指向而是铝带麦克风的声音特性,特别是在一些吉他音箱和鼓组Overhead声道的录音中。

此外,8字型指向常常用于Blumlein立体声录音中。具体操作时,需要将两只8字形指向的麦克风呈90度摆放在一起,并使其振膜尽量靠近。

Blumlein立体声录音可以得到类似X/Y制式的立体声录音的清晰定位,同时其声场也较为真实。

03.心型指向(Cardioid)

将全指向和8字形指向结合起来,就得到了我们最为熟悉的心型指向。

麦克风的方向特性(麦克风的各种不同的指向性怎么理解)(3)

心型指向的麦克风的前端灵敏度最强,后端灵敏度最弱,可以有效地减小环境噪声和回声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1932年,Nuemann推出的CMV3A是世界上第一款可以调成心型指向的麦克风。其具体的实现方式其实也就是把一个全指向的电容极头和一个8字型指向的铝带极头合并在一起。

心型指向的麦克风是如今应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麦克风。无论是录人声还是录乐器,心型指向的麦克风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心型指向的麦克风可以用来进行A/B制式的立体声录音,具体操作时需要将两支型号相同的心型指向麦克风拉开一到三米的距离,然后通过左右平移两支麦克风来进行录制。

心型指向的麦克风也可以进行X/Y制式的立体声录音。具体操作时需要将两个相同型号的心形指向麦克风相距2.5cm以内或一上一下地紧靠在一起。

04.多指向(Multi-Patterns)

准备多个指向型的麦克风显得有些麻烦,于是在1936年,Von Braummuhl和Weber发明了双振膜电容极头。

麦克风的方向特性(麦克风的各种不同的指向性怎么理解)(4)

这种极头的特点在于其设有一前一后两个在极板上开了孔的振膜,两个振膜都呈心型指向。

在振幅和相位的层面上以不同的标准来组合这两个振膜的信号,就可以实现在全指向、8字形指向、心形指向乃至其它更多的指向之间的切换。

此外,在这种组合信号的思路之下,我们其实可以间接地得到很多新的指向型,比如超心型(Hypercardioid)、宽心型(Widecardioid)和枪型(Shotgun)等。

这样一来,话筒的指向型可以说是几乎列举不完的。但归根结底,最基本的几个指向型还是本文介绍到的前三种,全指向、8字型指向以及心型指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