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王鹏运的词风,郑逸梅在《艺苑琐闻》中称:“王半塘坚苍,郑叔问工隽,朱古微和雅。”这里用“坚苍”二字来概括王鹏运词作的总体风格,但其说法似乎不如陈锐在《褒碧斋词话》中说得明确:“王幼遐词,如黄河之水,泥沙俱下,以气胜者也。”看来,陈锐认为王鹏运词作的最大特点是气势庞大。而王伯沆则在《清词四家录》中评价王词时说:“半塘词初从南宋入,至晚年始有北宋意致,海内几无与抗手矣。余前见半塘未刻稿,昨得自订者,熟诵至二年,录其幽涩之作。惜老人已逝,无从证明。后有作家,必不以余言为异趣也。”

由此可知,王鹏运早年是学南宋词,而到其晚年,则上追到北宋,已经达到了他那个时代最高的作词水准。

严迪昌在《清词史》中录有王鹏运所作的两首《沁园春》,王在此词的小题中称:“岛佛祭诗,艳传千古。八百年来,未有为词修祀事者。今年辛峰来京度岁,倡酬之乐,雅擅一时。因于除夕,陈词以祭。谱此迎神,而以送神之曲属吾弟焉。”对于这段小题,严迪昌解释道:“所谓祭词,是向‘词神’陈述一己的‘词心’,以及表呈所追求的‘词境’,而从别种意义上说则也是对词的功能、价值的一次总结。”

满院的印章

中午吃饭的地点就是在榕湖边的榕湖饭店内,这个饭店我颇为熟悉,因为前两次来桂林都是住在了这里,但我却不知道旁边有一个颇具当地特色的餐饮之地,吃完饭后就开始在院内寻找。虽然这里景色依旧,但我还是有着特别的新鲜感,因为庭院内摆放着许多景观石,而这些石面上均为刊刻的印章,以印章作为主题来装饰庭院,这倒是一种新奇的做法,我在这里看到了齐白石、徐悲鸿等大名家,当然,我来这里不是为了朝拜他们。

王鹏运词(王鹏运兴亡事醒醉里)(1)

白崇禧故居大门

在榕湖饭店的侧门看到了榕湖美术馆,这是我以往未曾留意过的地方,马艳超走进馆内打问,而后他称有人说这个西园可能就是旁边的白崇禧故居。这个故居上次我就来过,却未曾想跟王鹏运有什么关系,于是径直向内走去。

王鹏运词(王鹏运兴亡事醒醉里)(2)

文保牌

故居入口的左侧是一座独立的小楼,鲁朝阳说这就是故居管理用房,但此时是中午,大门上着锁,于是我等径直进入了院内。而今院内建造成了一个雅致的饭店,走进大堂向前台的工作人员请教这个饭店遗址是否跟王鹏运有关,年轻的服务员不知道王鹏运是谁,然而她却热情地从后面请来了一位年长者,此人仔细看了我的寻访目录,而后认真地告诉我,他在这里工作多年,却从未听说过王鹏运这个名字。

王鹏运词(王鹏运兴亡事醒醉里)(3)

已经建起了一座雅致的酒店

王鹏运词(王鹏运兴亡事醒醉里)(4)

沿着湖边寻找王鹏运故居

既然如此,也只能就此死了心,三位朋友安慰我不要着急,此后他们还会通过其他的朋友了解细节,说不定我下次再到桂林时就能够得到确切的结果。想一想,昨天徐俊霞已经带我找到了王鹏运的墓,至少在桂林已经找到了他的痕迹,于是也就放下心来。

王鹏运的墓位于桂林市七星区育才小学院内。徐俊霞说,王鹏运的墓园虽然在这个小学里面,但因为归属权的问题,校方不愿意让外人进校区看此墓,为此她已经托了几层的关系,直到昨天上午才得到校方的同意。想一想,有朋友的好处正在这里。以我的经验,进小学内寻访遗址是十分困难的一件事,既然得到了同意,那就趁热打铁,马上前去探访。

王鹏运词(王鹏运兴亡事醒醉里)(5)

走路都要学习

穿过一个长长的采石厂,来到了七星路二巷,可能是赶上了放学的时间,门口有许多家长接送孩子,徐俊霞给校内的一位老师打了电话,我二人在校门口等候。我注意到门口的坡地上竟然是一些刻在水泥上的古篆字,这些篆字用朱漆填色,看上去颇为亮丽,看来这所学校希望孩子们在走路时都要有学习的意识。而侧墙上的门牌号则写明本校为“育才路16号”。

王鹏运词(王鹏运兴亡事醒醉里)(6)

育才小学大门

几分钟后,学校内走出一位干练的男老师,徐俊霞跟他打招呼后介绍给我认识,眼前的这位是育才小学的陈明华老师,陈老师带我二人走进校园,边走边介绍着情况。陈老师说话颇为直率,他说本小学所处之地原来是大片的乱坟岗,为了拓展校区,学校曾发通告,让人们迁坟,这些坟大多被清走了,唯有王鹏运的墓因为是文化名人,故难以迁走,而后几经交涉,最终把这个墓用围墙圈了起来。

王鹏运词(王鹏运兴亡事醒醉里)(7)

墓园被围在了墙内

穿过教学楼,后面是一个操场,而操场的右侧果真有一个围墙,围墙上绘满了彩图,而里面的植物看上去也颇为郁郁葱葱。穿过操场,眼前又是一座教学楼。陈老师说,这一带就是那些乱坟岗,迁走之后才建起了这样一座大楼。而在大楼的侧面则是王鹏运墓园的入口。

入口处是封闭的大铁门,陈老师用钥匙开门之时,我注意到门的上方有拱形的匾额,上面写着“予知园”。徐俊霞问我此为何意,其实我也猜不出这三个字跟王鹏运有何关系,因为我知道王的堂号是“四印斋”,难道他回到桂林后就改成了这个名字?然转念思之,这是他的墓园,而非故居遗址,说不定这三个字另有讲法,于是向陈老师请教。他瞥了一眼后笑了一下,而后说这里叫“行知园”,只是第一个字的“彳”掉了。闻其所言,我跟徐俊霞笑了起来,我庆幸自己没有强作解人。

王鹏运词(王鹏运兴亡事醒醉里)(8)

文保牌写为“王半塘墓”

王鹏运词(王鹏运兴亡事醒醉里)(9)

园中园

敞开大门直接就是向上的石台阶,台阶的上方是一块平地,而平地的前方又是一圈围墙,看来那里面才是王鹏运墓园的范围。登上台阶,首先看到的是文保牌,上面写着“王半塘墓”。一般而言,文保牌都会直接标明墓主的姓名,少有用字号者,这里的用法倒是颇为少见。陈老师先带着我二人在墓园内转了半圈,他说这里面原本是学生们课外劳动的实践场地。果真在侧旁看到了几块耕种过的小田地,但现在那里却荒芜着。陈老师解释说,因为在这里发现了蛇,校领导担心学生发生危险,所以这里面就不再耕种。

王鹏运词(王鹏运兴亡事醒醉里)(10)

担心这里面有蛇

王鹏运词(王鹏运兴亡事醒醉里)(11)

学生们开垦的土地

他的这句话让我跟徐俊霞警惕了起来,这一带荒草蔓地,如果一脚踏在了蛇的身上,恐怕真的要出大事了。但转念一想,此时已经入冬,即使有蛇,也应当钻入了地下的洞穴内,但我不确定南方的蛇是否也有冬眠的习惯。

王鹏运词(王鹏运兴亡事醒醉里)(12)

内墙上还有一块文保牌

王鹏运词(王鹏运兴亡事醒醉里)(13)

地面做了硬化

走进墓园,这里的地面都已经做了硬化。陈老师介绍说,这里的整修都是学校来出钱,而相关的部门并没有拨付费用。他又称,王鹏运后人每年都会来祭拜,他们在此放鞭炮,而离开之后却并不清理,学校担心失火,所以每次在他们祭拜之后都会对这里仔细地打扫。

王鹏运词(王鹏运兴亡事醒醉里)(14)

王鹏运墓园

墓园的后方有两座墓。从外观看,两座墓完全相同,只是大小略有差异。这两座墓都有一米高的石条裙,墓顶裸露,上面长着一些荒草。陈老师说这两座墓可能都是衣冠冢,但我觉得既然有文保部门的认定,至少说明其跟王鹏运有着密切的关系。

王鹏运词(王鹏运兴亡事醒醉里)(15)

王鹏运夫人墓

王鹏运词(王鹏运兴亡事醒醉里)(16)

两墓并列

右侧的这座墓为王鹏运,因为墓碑上刻着他的官衔,落款为“光绪三十二年”,左侧则是他的夫人墓。然而王鹏运墓顶上有一棵被伐掉的树,我向陈老师请教:为何要砍掉这棵树?他说,墓上的树越长越大,会把墓上的石条撑裂。转到此墓的后方,果真如其所言。陈老师告诉我,学校请工人伐掉此树,当时那个工人要求必须多加五百块钱,因为一般人都不愿意砍伐墓上的树。看来这也是一种习俗。

王鹏运词(王鹏运兴亡事醒醉里)(17)

园中小径

王鹏运词(王鹏运兴亡事醒醉里)(18)

夕阳之下

王鹏运词(王鹏运兴亡事醒醉里)(19)

再次锁上大门

拍完王鹏运墓园,在走出校园的路上,我看到操场上学生们在愉快地运动,我向陈老师请教:本校的学生是否都知道王鹏运是位大词人?他说,学校有这方面的教育,学生们都了解。想到这一层,倒也很欣慰:如果有这样一位大名人的遗迹处在学校之内,这给学生们增添了多少的话题呀,说不定某位学生为此而立志——要成为一位大词人呢!

王鹏运词(王鹏运兴亡事醒醉里)(20)

仿古街上的浮雕

王鹏运词(王鹏运兴亡事醒醉里)(21)

愠怒地打老鼠

王鹏运词(王鹏运兴亡事醒醉里)(22)

可谓古文化街

进入校园之前,我就注意到学校右旁的一条小路有不少的仿古建筑,徐俊霞告诉我这是本地建的一条古文化街,走出校园后,我还惦记着这条街,果真在这里看到了许多雕像,而墙上的高浮雕则是跟当地有关的历史故事,沿此一一看过去,真可谓桂林一地整体历史风貌的展示,我在这里还看到了陈宏谋。一路看过去,这条街竟然有几百米的长度。

王鹏运词(王鹏运兴亡事醒醉里)(23)

在这里还看到了一座书院

王鹏运词(王鹏运兴亡事醒醉里)(24)

街名在这里

在路的顶头遇到了一个水果摊,那里的一大捆甘蔗吸引了我,于是买上一根,一口啃下去,嘴里充满了甜蜜,徐俊霞站在那里直瞪瞪地看着我,可能这之间画面的转换太快,让她一时没能调过频道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