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脱贫攻坚中,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以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为抓手,抢抓春季劳务输出关键节点,扎实有序做好劳务输出这道“必答题”,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外出务工人数“不降反增”,交出了就业扶贫的漂亮“成绩单”。

梁河县辖6乡3镇62个村委会、4个社区,总人口17万人,国土面积1136.69平方公里,山区、半山区占全县总面积的87.8%,耕地面积21.1万亩,人均耕地仅1.2亩。在社会历史和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下,不少农村劳动力“家乡宝”意识浓,加之没有一技之长,不愿也不敢离开家乡、走出去。

扶沟县转移就业扶贫计划(求职有门就业有路)(1)

外出务工欢送仪式

为推进就业扶贫,提高农村群众经济收入,梁河从改变群众习惯“土里刨食”的观念着手,狠抓就业扶贫工作,通过县、乡、村三级联动配合,不断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针对返乡劳动力因疫情滞留在家不能外出务工的情况,梁河创造性地开展“就业服务一张网、技能培训一张单、输出服务一条龙、交通补助一张票”的保姆式服务,全面抓好稳岗拓岗工作,扎实推进劳动力转移就业。2020年,全县有贫困劳动力19195人,实现转移就业13326人,转移就业率达69.42%,比2019年增加9.27%,劳动力转移就业成了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

搭建服务平台,拓宽稳岗就业渠道

在劳务输出相对集中的上海市青浦区、广东省惠州市等地设立了驻外劳务输出工作站,组建了县、乡、村和易地搬迁点转移就业服务站,为每个行政村配备就业信息员,建立起全方位的“转移就业服务网”。

各工作站在提供就业信息、介绍就业岗位、协调解决劳动争议等方面提供服务,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台账8.8万人。驻外工作站通过走访企业、跟踪问效、慰问谈心等方式,由点到面开展贴心服务,真情带动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此外,驻外工作站动态储备就业岗位3000个以上,确保区域内梁河籍新求职群体和再就业人员100%就业。

突出宣传发动,确保求职就业有门路

在疫情防控不松劲的前提下,将现场求职招聘调整为线上招聘,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就业信息网等媒体发布用工信息。2016年以来,共组织专场招聘会37场次,提供招聘岗位14000多个,现场签订就业意向协议1493人,做到“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按照“把留守人员照顾好,把外出人员服务好”的标准,持续抓好转移就业人员服务工作,确保农民工等重点群体“求职有门、就业有路、困难有助”。

提升技能水平,夯实转移就业根基

扶沟县转移就业扶贫计划(求职有门就业有路)(2)

开展技术培训

借助东西部协作机遇,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技能水平,塑造劳务输出的“梁河品牌”。依托8所职业技能培训学校、1所县级职业中学、13个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基地、480个活动场所等阵地,针对群众的不同需求,开展“菜单式、点课式”培训,做到群众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企业缺什么就培训什么。2016年以来共开展电商、机械类操作、特色种养殖等30多个工种技能和农村实用技术等培训4.85万人次。

全面落实政策,解决外出就业后顾之忧

为帮助外出务工人员解决后顾之忧,梁河县委、县政府出台就业补助政策,安排县级预算资金用于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补助、新增外出务工人员交通补助,为贫困家庭外出务工减轻了负担。

针对集中出行的农民工开通“援企稳岗”绿色通道,采取“点对点”“门对门”“一站式”等一系列直接到企业的服务措施,将外出劳动力由“家门口”直接送到“厂门口”,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人力支持。为减少办事手续,挂钩干部全流程代办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补助、交通补助等补助发放,务工人员只需提供车船票和务工收入证明即可办理,真正实现了“一条龙”服务。

创办扶贫车间,开发更多就业岗位

扶沟县转移就业扶贫计划(求职有门就业有路)(3)

扶贫车间里的员工正在生产

紧紧围绕“引得进、有效益、能发展”的目标,探索创办“扶贫车间 贫困户”的就业扶贫模式,把“扶贫车间”与当地特色产业相结合、与返乡创业相结合、与招商引资相结合、与政策扶持相结合“四个结合”,大力推进“扶贫小车间、就业大平台”建设,确保扶贫车间运转稳中有进。

目前,全县建成并正常运作扶贫车间6个,吸纳劳动力稳定就业141人。正在建设车间5个,其中照壁山、傈花卡两个搬迁安置点扶贫车间与福建滇徽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服装产业投资项目,今年内可提供就业岗位约1000个。

实行人才回引,发展“归雁经济”

及时摸排返乡、留乡创业人员,开展“点对点”就业创业服务,做好技能培训、政策咨询、创业保障等工作,积极落实“创业促进就业小额贷款”扶持政策,为创业梦想家“墩苗”。近三年来,共发放贷免扶补、小额担保贷款1073户11962万元,带动就业2687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21户1001万元,带动303人实现就业。

扶沟县转移就业扶贫计划(求职有门就业有路)(4)

开展厨艺技能培训

芒东镇里掌村848人中外出务工的就有276人,外出务工比例为33%,人均务工年收入超过4.7万元,村民们用外出务工的“金扁担”,挑起了“脱贫梦”、“致富梦”。通过走好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这条路子,鼓足群众创收增收的“腰包”,有效克服了疫情带来的影响,圆满完成了“六稳六保”任务,农村群众因务工收入的增加过上了有滋有味的红火日子。

“死守无法脱贫,外出才能致富。”梁河县按照“宣传动员、技能培训、就业输出、返乡创业、管理服务”的链式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的理念,努力谱写梁河脱贫故事“就业”篇章,达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方”的效果。

云南网记者 期俊军 通讯员 董诗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