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为什么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①国内人民迫切要求和平。②国民党军队由于抗战大多退回西北、西南地区,谈判可以拖延时间,调拨军队。③蒋介石当时还没有做好打内战的各方面准备。④制造政治舆论压力,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教材第111页“材料研读”提示:中国人民饱经西方列强侵略、军阀割据混战、日本法西斯侵略,人民厌倦战争,渴望和平民主。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使人民看到了国内和平、民主和国家统一、富强的希望。

全面内战的性质是一场美国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的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为什么必然会爆发内战?

(1)从两党的阶级本质分析: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其反共反人民的本质不会改变;而共产党代表全国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努力争取和平、民主。

(2)从两党的主张分析:国民党实行的是一党专政,拒绝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共产党方面抱着和谈诚意,同时没有放松自卫战争准备。

(3)从两党的实力分析:双方都拥有相当规模的武装力量,国民党占据明显优势。

(4)从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分析:抗日战争胜利后,阶级矛盾成为当

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一切斗争必须服从这个王要オ盾的变化。

  1. 从国际形势分析:美国支持国民党反共。

所以,美蒋勾结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是不可避免的。

人民解放军能够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的原因?

一是人民解放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二是党中央、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三是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四是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青化砭战役是解放军撤出延安后,给予国民党军队的第一次歼灭性的打击,大大提高了解放区军民继续坚持战斗的信心;沙家店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陝北的重点进攻,从根本上扭转了整个西北战局,成为西北战场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

解放区为什么要实行土地改革?

(1)抗日战争胜利后,减租减息的政策已不能满足农民的要求,农民迫切希望获得土地。

(2)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后,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具备了有利的条件。

(3)为了巩固解放区,也有必要立即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提高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1.教材第115页“材料研读”提示:地主、富农占有大部分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贫农、中农和雇农只占有少量土地,终年辛勤劳动,受尽剥削,不得温饱。这种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教材第115页“问题思考”提示:(1)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随后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根据土地改革总路线和《中国土地法大纲》的规定,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2)作用: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跃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的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场形势最复杂的战役。

北平和平解放的意义?

使北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免遭战火的摧残,完好无损地回到了人民手中;保障了北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避免遭受战争的劫难;为解放战争中其他战场的作战提供了一个和平改编的良好范例,有利于全国战局的发展。

人民解放军首先发起辽沈战役的原因?

①在东北战场,解放军兵力占优势,兵力超过国民党军队。②东北的国民党军队孤立分散,所占地区狭小,补给困难,或退或守,举棋不定。③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建立了广阔的根据地,支援战争的物资力量雄厚。④解放军歼灭东北守敌后可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华东战场的作战,还能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国的解放战争。

教材第117页“材料研读”提示:当人民解放军南渡长江时,国民党还拥有很多兵力,控制着很多城市和人口。但国民党军队的精锐已被歼灭,剩余的军队,人心已去,士气涣散,已难以组织坚强有力的抵抗。“宜将剩勇追穷寇”这句诗清楚地表达了毛泽东要把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

家国情怀: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启示: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国民党发动内战的反人民性质,决定了其必然失败的命运。

8年级上册历史解放战争笔记(八年级历史上册)(1)

8年级上册历史解放战争笔记(八年级历史上册)(2)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中午中日战争中签订了《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輸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自然验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因此,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落后的根源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最早产生于明朝中后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洋务运动中出现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

如何评价张謇的“实业救国”主张?

(1)张謇出于爱国热情,主张兴办实业,与列强进行“商战”,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改变旧中国贫穷落后局面所必需的,是爱国的、进步的。

(2)在近代,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实业救国”的方案是行不通的。

教材第121页“问题思考”提示:辛玄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荣氏企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荣氏企业再度受挫。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荣氏企业遭到冲击,并陷入困境。随着官僚资本的扩张,荣氏企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陷入生存危机。

家国情怀: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艰难条件下,近代民族企业家凭借自已的一腔热诚,以及汗水和努力,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这种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继承和发扬的。

  1.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

(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断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同时,也带来了近代西方文明,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2)在各种因素的刺激下,政府不断推行各种政策,以适应社会的变化,这些政策使中国的社会生活进一步发生变化。

(3)民主、平等思想的不断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冲击旧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习俗的变化。

2.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改革社会习俗的表现及意义?

(1)表现:①颁布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②以鞠躬、握手礼代替跪拜礼。以“先生”等平等称呼代替“老爷”“大人”等有等级观念的称谓。

(2)意义: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对社会习俗的改革,是历史的巨大进步,它代表了人类文明发展变化的主流趋势和人类优秀文化的发展方向。

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开端。1902年,京师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不久京师大学堂仕学馆、师范馆成立。1912年5月4日,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

新式教育与旧式教育的主要区别?

(1)教学内容不同:从单一枯燥的八股文转变为外语、数学、科学、商务、艺术等学科。

(2)人才培养的方向不同:培养方向从考取官职转变为培养军事、外交、科技等多方面的人才,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废除科举制有什么作用?

科举制的废除有利于学习西方先进的近代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知识,有利于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科举制的废除是中国近代教育发展、进步的重要表现。

中国近代出版企业的兴起有何作用?

中国近代出版企业的兴起,起到了传播西方先进思想和科学文化的作用,保存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了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知识文化的普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举例说明中国文艺巨匠的作品是如何反映时代特征的?

如鲁迅的杂文揭露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制度的腐朽和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启发着民众的心智;徐悲鸿的《愚公移山》反映了抗战必胜的信念和对民族美好未来的憧憬;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反映了民族危难之际中华儿女团结一心、英勇抗争的坚强斗志等。

家国情怀:《义勇军进行曲》和《黄河大合唱》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岁月里,都牢牢把握了时代的脉搏,唱出了人民的心声,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流传广泛,经久不衰,成为中国音乐史上不朽的作品,成为民族战歌。

教材第127页“材料研读”提示:《狂人日记》批判了封建礼教对人的压迫和束缚。封建礼教让人性扭曲,简化之为“吃人”,“仁义道德”是封建礼教虚伪的面具,《狂人日记》借“狂人”之口,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8年级上册历史解放战争笔记(八年级历史上册)(3)

8年级上册历史解放战争笔记(八年级历史上册)(4)

8年级上册历史解放战争笔记(八年级历史上册)(5)

8年级上册历史解放战争笔记(八年级历史上册)(6)

8年级上册历史解放战争笔记(八年级历史上册)(7)

8年级上册历史解放战争笔记(八年级历史上册)(8)

8年级上册历史解放战争笔记(八年级历史上册)(9)

8年级上册历史解放战争笔记(八年级历史上册)(10)

8年级上册历史解放战争笔记(八年级历史上册)(11)

8年级上册历史解放战争笔记(八年级历史上册)(12)

8年级上册历史解放战争笔记(八年级历史上册)(13)

8年级上册历史解放战争笔记(八年级历史上册)(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