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王熙凤与薛宝钗一样,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有说她聪慧的,有说她贪婪的,有说她势利的,也有说她狠毒的,还有说她讲情义的,甚至有说她可爱可敬的…………
其实哪一个都没错,都是有依据的。
比如聪慧,偌大的荣国府,大大小小的事每天也有几百件,而王熙凤作为主事之人,每天忙得焦头烂额,吃饭时间也要听汇报,却也是游刃有余,顺便还协理过宁国府;只是身体跟不上头脑,后期有点无可奈何,那也是天意如此了。
再如贪婪,单是我们知道的,就有拿公家的钱去放贷赚利息,为3000两银子受馒头庵主持净虚老尼之托帮人“拆鸳鸯”,还有在金钏儿投井死后故意空着王夫人身边大丫鬟的位置让那些有意之人前来送礼……其他我们没看到的,自然是更多了。
再如势利,她向来就是围着老太太和太太转,对别人可就没那么客气了,特别是对赵姨娘,态度简直比对待一般丫鬟更不如。
再如狠毒,如果两设“相思局”弄死贾瑞还算色迷心窍的贾瑞“自作孽不可活”的话,把尤二姐骗进荣国府并一步步把她逼上死路的罪责,是百分百地要算在王熙凤头上的。
又如讲情义,不得不说,刘姥姥来到荣国府打秋风,尽管王熙凤从来没有把她当平等的“老亲”看待过,实际上是把她当成了笑料,但还是得说刘姥姥一家也正是靠着她才解决了生计问题。
又如可爱可敬,可不是么,你看她在贾琏出差在外时深宵无眠的思念,久别重逢时戏谑撒娇的小儿女情态,工作勤苦而从不喊苦喊累撂挑子不干的敬业精神……
对王熙凤的评价,远远不止这几种。
而把这些评价综合起来,也许就成了一个完整的王熙凤。就是说,王熙凤本身就是个多面体。
脂砚斋本《红楼梦》第四十三回有一条评语:
所谓人各有所当,此方是至情至理。最恨近之野史中,恶则无往不恶,美则无一不美,何不近情理之如是耶?
“人各有当”,也就同时各有其“不当”。恶人并不只有恶,好人并不只有好;唯其如此,才是真实的人。《红楼梦》里面大大小小的人物,几乎都是如此,王熙凤自不例外。
只不过,脂砚斋所最恨的“恶则无往不恶,美则无一不美”有时并不是写法有问题,而是现实中确实存在这种看法。
这涉及的是感情倾向和立场态度的问题。
因为不管是读书,还是观照现实生活,我们或多或少都是带着倾向和立场的,对我们认同的和反对的,都会放大与此对应的人和事;而与之相对立的人和事,同样在相反的方向放大。
比如我们同情尤二姐,觉得这个女孩尽管前期也有错,但她的命运真的太悲惨了,特别是我们目睹她走入王熙凤所设的圈套,明明那是死路却无法回头,我们基本上就会变得像尤氏那样心里充满伤感和愤怒。
再如我们喜欢刘姥姥,这个充满生活智慧的乡下老妪,在王熙凤的摆布下,留下了满府的欢声笑语,也带着她之所需满载而归,凤姐所展现的还是善意;我们也会觉得,最后刘姥姥救巧姐,也是凤姐应得之报。
只是我们在以一个角度、立场为视角放大人和事时,可能忽略了同时还要从其他角度、立场进行观照才能更全面、客观。
很多分裂就是这样发生的。
不单单是王熙凤这样的书中虚构之人,也包括现实中人(当然书中人物本就是从现实中来的)。
比如一个明星,人设完美,看上去德艺双馨,就往往会把一切赞美、荣誉都加到他身上,然后突然发现了这位明星不(能)为人知的某一面,于是一下子人设坍塌,一个“偶像”立即变成“呕吐的对象”。而事实上,他本就是那个他。
所以说,不管是读书,还是现实生活,看人看事,都要多视角的好。对此,朋友们怎么看呢?#我说红楼梦#
此处所有图文,均为本人原创,不论深浅,只求用心。望朋友们评、赞、藏、转,不吝支持,让更多的朋友看到“陈想书语”,全网同名,敬请关注。
(网图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