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来勤除夕守岁,是中华民族辞旧迎新的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三十的晚上,“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是新旧年的交替,人们最重视过除夕,所以有“除夕守岁”的风俗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等史籍,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除夕守岁年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除夕守岁年俗(年俗记忆之七除夕守岁)

除夕守岁年俗

【年俗记忆之七】除夕守岁,充满诗意的美好时光

白来勤

除夕守岁,是中华民族辞旧迎新的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三十的晚上,“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是新旧年的交替,人们最重视过除夕,所以有“除夕守岁”的风俗。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等史籍。

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辞旧迎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节日。守岁,就是守住时间,不愿意让这一年空空地过去。

除夕因常在夏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汉族民间最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奉祀。

守岁的风俗活动丰富多彩。一般从三十中午后就开始准备守岁。这时,家家户户供奉起祖宗牌位,贴上门神,大门、小门都贴上春联。春联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在除夕上午前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满院张贴春条、春语,还在大门前挂上一对红灯,贴上赤火(用红绿色彩纸,剪成小长方形,上有钱眼,呈菱形),并贴絮子(用黄表剪成,形如赤火)。这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按传统的风俗,这时债主不能来讨债了,即就是穷人家,也可以安心地过年了。

家住农村的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贴窗花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另外,除夕当日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每年的除夕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中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除夕之夜守岁,门口挂着红灯笼,堂屋燃着熊熊的红火,点着蜡烛或油灯,一家人围桌而谈,在一起吃年夜饭。

除夕夜的年夜饭也叫团圆饭,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北方人年夜饭的菜色中常包括水饺、鱼、年糕、长年菜等。因为水饺状似金元宝,有富贵之意;鱼这道菜不能吃完,因为在汉语中“鱼”和“余”同音,有“年年有余”的吉祥意思;年糕则有“年年高升”之意;吃长年菜则有长寿的意涵。华南则多有鸡、烧肉、发菜、蚝豉等,因为“发菜蚝豉”与“发财好市”谐音。江南的典型年夜饭必有鱼,丰盛汤锅。按照老礼,除夕夜传统的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年宴的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如果是请客,首席为地位最尊的客人,主人则居末席。首席未落座,其余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动手,大家都不能动手。

年夜饭后,开始发压岁钱。压岁钱以前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有晚辈给丧失劳动能力的长辈或年长的至亲发送红包、祝老人健康长寿的,反映出浓浓的反哺之情和中华民族孝文化的薪火传承。压岁钱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购物卡或者实物(如首饰、书籍、日用品等),总之,发给晚辈的是表达长辈的舐犊之情;发给长辈的是表达晚辈的孝顺之意,不在钱多钱少、礼厚礼薄,以真情为重,意到即可。

吃完年夜饭后,有除夕还有熬夜守岁的风俗。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全家欢聚一堂,围炉而坐,叙旧话新,畅谈美好的祝愿,寄希望于新的一年,因而通宵不眠。守岁的“守”,即有对即将逝去的旧岁有留恋之情,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怀希望之意。

到了掌灯的时候,屋前屋后,灯火辉煌,如同白昼。这时全家人等(凡是在外工作、学习、经商的都要赶回家里过年)吃罢年夜饭后,都围坐一起共叙天伦之乐事。有讲故事的、谈经验体会的、说笑的,还举办各种杂耍,如耍纸牌、打麻将、猜谜语、捉迷藏等。此刻不论辈分高低,男女老少,都尽情欢乐,直到天明,这就叫作“除夕守岁”、“欢度除夕”。

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近年来,人们生活习惯日趋文明,嫌燃放爆竹鞭炮影响邻里生活、且不安全易引起事故还造成空气污染,所以一些大城市规定禁止在市内燃放烟花爆竹,确需燃放的须到规定的地方安全燃放,也算时代进步的一个痕迹吧。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雅士对“守岁”这一习俗进行了描绘,为后人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文化遗产。梁代徐君倩《共内人坐守岁》诗:“欢多情未及,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详细描写了一家人饮酒待天明的守岁情景。这就从多个侧面反映了1400多年前人们在除夕之夜欢乐待晓的情景。唐代诗人李德裕的诗句:“冬逐更筹尽,春随斗柄回。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摧。”也形象地描述了除夕夜人们一夜不眠守岁的场面。而唐朝的另一位诗人张说的《钦州守岁》一诗,则生动地再现了那些因公务在身或因其他原因而不能与家人团聚的远方游子在除夕之夜守岁不眠的思乡之情: “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 愁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

除夕夜是尽享天伦的团圆佳节。合家团聚,必要饮酒。白居易的《三年除夕》:“堂上书帐前,长幼合成行。以我年最长,次第来称觞。”把除夕夜家人团聚时,晚辈一个个向长者敬酒的温馨场面写得形象生动。张说的《岳州守岁》:“夜风吹醉舞,庭户对酣歌。愁逐前年少,欢迎今岁多。”也形象地描写了守岁时醉舞酣歌的欢乐气氛。

除夕夜合家围炉饮酒守岁,当然温馨欢乐,而那些客居他乡的游子则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唐代诗人孟浩然写道:“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高适也颇有感慨:“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戴叔伦也有诗云:“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这些诗歌都道出了远方游子除夕夜思亲怀乡之苦。

和民间不同,宫廷里的除夕更讲究排场。李世民的《守岁》诗:“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阶馥舒酶素,盘花卷花烛。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真实地描写了宫内王孙公子、达官贵人们除夕守岁时的奢华与铺张。唐朝另一位诗人杜审言也同样写有一首《守岁》诗,把那些达官贵人守岁时谈笑风生、酒绿烛红的景象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季冬除夜接新年,帝子王孙捧御筵。 宫阙星河低拂树,殿廷灯烛上薰天。 弹弦奏节梅风入,对局探钩柏酒传。 欲向正元歌万寿,暂留欢赏寄春前。”

到了宋代,除夕守岁更是盛行。南宋的姜夔专门写了《守岁》诗:“千门列矩散林鸭,儿女相思来到家,应是不眠非守业,小窗春色入灯花。”北宋诗人苏轼也有一首《守岁》诗:“欲知垂尽岁,有似赴豁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明年岂无年,心事空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除夕守岁对小孩来说,更是一个欢天喜地的日子。他们可以尽情的玩,尽情地乐,直到深夜才入睡。大文学家苏东坡所写的“儿童强不眠,相守夜喧哗”等著名诗章,就表现了孩子们除夕守岁时的喧闹场面。

除夕一过是新春,新春带来新气象。唐代诗人史青写道:“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金代诗人刘从益则说:“一日复一日,其来不肯迟。一冬复一春,既去谁能追?”这一“催”一“追”告诫世人:岁月催人,时不我待,必须从年头就珍惜时间。明代文征明在自己25岁那年的除夕挥毫赋诗:“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莫笑书生太迂腐,一年功夫是文词。”足见其惜时如金的奋进之志!

在江苏省苏州市的寒山寺,有一种“击钟分岁”的守岁习俗,除夕之夜的夜半时分,敲钟108下,意在消除人世间的108种烦恼。唐朝诗人张继在《枫桥夜泊》一诗中对此进行了生动的描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而今天,人们在除夕之夜守岁之时,听着那寒山寺钟声的袅袅余音,无不思念起自己的亲人和远方的朋友,无不沉浸在幸福和欢乐的海洋之中。

除夕守岁是中国人民春节时早就有的一种饶有风趣的习俗,最早是为了驱赶“百鬼”,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驱赶百鬼的含意早已荡然无存,而今已成为人们除旧迎新、合家共享天伦之乐、畅想中国梦的家庭年会了。

作者系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金融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西安市灞桥区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西安市文史馆研究员,陕西省文学艺术创作人才“百人计划”首批(2017-2019)入选作家,曾出版诗集《圣像与阳光》、散文集《生命礼赞》《墙缝芦苇》等多部文学专著,荣获中国西部“鲁迅杂文奖”、第三届“中国金融文学奖”等多种奖项,多篇散文作品入选一些省市的高考、中考试卷或模拟试卷和教辅资料、特色教材。

《陌上风文艺》

主办:金穗文学社

主编:王新靖 杨新刚

主创:白来勤 亦凡 杨崇德 淡雾 王安之 苏银东 毕琼 孔凡勇 白春业 完颜蕙蕙

编辑:单连强 朱婧 滕悦 赵曙光 许冉冉 郇长亮 崔吉皓

信箱:shirihe@foxmail.com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