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竹梅,又称“岁寒三友”,是中国建筑、雕塑、绘画等造型艺术领域常见的纹饰,影响深远。直到今天,仍为人们喜闻乐见,这样的纹饰题材在西方艺术中却比较少见,为什么这三种植物成了中国人的心头好呢?其背后是文化的差异。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儒家,将自然物的属性特征与人的道德品质相比拟,《论语·雍也》中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由此,孔子开创了儒家的“比德”学说,那山、那水不再是自然的山和水,而被赋予了人的精神品格,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这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看待松竹梅也不再是简单的植物,以他们历经寒冬腊月而不凋的属性而赋予了意志刚强、潇洒高洁的君子品格,倍加推崇。

由于“松竹梅”这一纹饰使用的时间非常长,我只就手中收藏的一块明代空白期的瓷片分享给大家。如图1

明朝永乐松竹梅青花瓷(明朝民窑青花纹饰赏析之六---松竹梅)(1)

图1 空白期松竹梅纹碗心和碗底

瓷器爱好者面对一件瓷器第一位的就是断代问题,我怎么确定它是明朝空白期的呢?首先,这块瓷片的青花用料是苏青混合了石子青,料浓重处测光可见点状锡斑。苏青的使用范围在明朝来说是明初到空白期,这样我们先圈定了一个大的范围。其次,画法为实笔点画和勾勒点染相结合,处于画法的过渡时期,这是空白期青花瓷画法的典型特征。第三,底足内施釉但釉层较薄,明洪武时民窑瓷碗、盘底部多不施釉。碗底可见跳刀痕和中心乳突,到明成化后底部多平坦。足墙仍有向内倾斜,但倾斜度比明早期要小,足墙变薄。第四,从断面看,胎的瓷化程度较高,也要比之前朝代的瓷土淘炼得更细白。正是综合以上信息,我把它断定为明代空白期的。

除了上手实物,分析它各方面的特征,每获得一件瓷器,我还要多方查找资料,以验证自己的判断。

通过查找网上资料,我看到了和我的瓷片画片几乎一样的一块,专家标注为:天顺青花松竹梅碗。天顺正是空白期的末期,这进一步验证了我的判断。如图2、3

明朝永乐松竹梅青花瓷(明朝民窑青花纹饰赏析之六---松竹梅)(2)

图2 天顺青花松竹梅纹碗

明朝永乐松竹梅青花瓷(明朝民窑青花纹饰赏析之六---松竹梅)(3)

图3 天顺青花松竹梅纹碗

抛开这些,作为普通的爱好者,我们还是欣赏一下画片吧:在一方小小的天地中,太湖怪石居于中心。怪石后有一遒劲的、呈S型的松干,向两边伸展出两个枝条,各画有两个椭圆形的松球 ,松球很大。左侧竹子一竿,竹叶向四面八方伸展,一簇一簇。右侧梅枝两三条,笔法劲道,梅花几朵,或圈或点。松针、竹叶、梅花画得和它们的枝干都不成比例,这符合中国画的写意画法,“得意忘形”,但线条劲挺,给人以向上的力量。

明朝“空白期”是瓷器史上的说法,历经“正统、景泰、天顺”三朝两个皇帝,其中“正统、天顺”都是明英宗朱祁镇,由于在“土木堡之变”中被蒙古俘虏,大臣于谦扶持他的弟弟朱祁钰登基(年号“景泰”),以避免被蒙古政权讹诈。后来,蒙古看到无利可图就把正统皇帝给放了回来。这是一个帝王更迭频繁、政局动荡的时期,瓷器工匠不敢在瓷器上书写年款,不知道哪天又变天了,以致这一时期留下来带纪念款的瓷器极少,因而叫“空白期”。在这样动荡的时局下,制瓷工匠仍在延续着景德镇的窑火,我想画“松竹梅”这一纹饰的师傅,一定从中汲取了“松竹梅”越挫越勇,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品格,给了他无穷的力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