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萝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蔬菜,
不仅口感很好,
而且营养价值极其丰富,
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在网上,也有很多关于胡萝卜的讨论,
胡萝卜是萝卜吗?
共有哪些颜色的胡萝卜?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胡萝卜。
胡萝卜的历史
据考证,胡萝卜的原产地在西亚一带,有约两千年的栽培历史。最早的野生胡萝卜味道辛辣,并不好吃。直到公元10世纪的时候,野生胡萝卜被阿富汗人驯化成了可食用的蔬菜胡萝卜,从此以后它们便开始了“周游世界”之旅。
胡萝卜约在13~14世纪被引入我国山东、河南、浙江、云南等地。15世纪被传入英国且在地中海沿岸作为主要种植地。16世纪被传入美国。而日本的胡萝卜最早是在16世纪由中国传入的。
是由于各地的气候、土壤、地理环境等的不同,致使胡萝卜本身的颜色及形状也发生了改变,出现了圆锥型、长椭圆形等的形态各异的胡萝卜。
胡萝卜是什么季节的蔬菜?
俗话说,冬季要吃“根菜”,胡萝卜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但是一般来说,它属于秋冬季的蔬菜。
因为胡萝卜大多数是在夏秋播种,秋冬采收。胡萝卜生长的时候,对于环境温度有一定要求,23~25度左右是最适宜生长的,而夏秋的时候,气温就可以达到这个温度,所以这时候用来播种长势比较好。但是其他季节也可以种植,而且不同地区由于气温,气候不同,所以种植的时间会有区别。
胡萝卜不是萝卜?
胡萝卜虽然名字中有“萝卜”,但它并不属于萝卜“大家族”。胡萝卜是伞形科胡萝卜属植物,与芹菜、香菜、茴香、孜然等伞形科植物有亲缘关系。我们常见的白萝卜、水萝卜、青萝卜等同属十字花科萝卜属。
伞形科的植物含有挥发油,会散发出奇特的香味。野生胡萝卜最初只是作为药用植物栽培,人们利用芳香的叶子或者将它的种子磨碎,当做香辛料来使用而不是食用它的根部。
野生胡萝卜的天然亚种经过选择性繁殖,以减少苦味,增加甜度并使木质核心最小化成为可食用的胡萝卜。
最早期的野生胡萝卜大多是白色或浅黄色,经过驯化后出现黄色和紫色。根据历史资料记载,紫色胡萝卜最香甜但容易褪色,很容易弄脏衣服和锅碗瓢盆,所以人们更喜欢黄色的胡萝卜。
而现在的橙色胡萝卜是当时荷兰育种学家按照“荷兰的皇家颜色--橙色”人工选育而出的,虽然当时胡萝卜色彩已经很丰富了,黄色、紫色、白色、红色的都有,但是荷兰人偏爱橙色,所以大力培育推广了橙色的胡萝卜。
在胡萝卜的起源地——阿富汗,人们喜欢将各种颜色的胡萝卜当作天然着色剂,对糖果、果汁等进行精加工。也有不少商贩将不同颜色的胡萝卜放在一起,组成“彩虹”胡萝卜,吸引消费者购买。
红橙色胡萝卜更护眼,这是真的吗?
吃胡萝卜不能改善视力,但是缺乏维生素A的摄入会导致夜盲症。
食用胡萝卜对人体最大的好处就是摄取其中的胡萝卜素,而胡萝卜素的含量又和胡萝卜的颜色有很大关系,颜色越深,胡萝卜素的含量也就越高,所以橙红色的胡萝卜要比黄色的胡萝卜含有的胡萝卜素更多。
胡萝卜素为主要的维生素A源物质,主要有α、β、γ三种形式,其中最为重要的为β-胡萝卜素。它是一种最常见的维生素A补充剂。维生素A对于人体视觉发育至关重要。如果身体缺少维生素A,视力就会出现问题,甚至会导致夜盲症。
我国胡萝卜产业现状
中国是全球胡萝卜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但种子来源却一度成为产业发展的难题。2009年,进口胡萝卜种子最贵能卖到13000元一罐,一亩地要花4000多元种子费。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胡萝卜遗传育种团队负责人、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庄飞云在接受采访时介绍,我国胡萝卜种植面积约为600万亩,其中规模化种植基地面积70万亩左右,这些基地90%以上使用的都是国外品种。经调查测算,胡萝卜种子的成本占种植成本的1/3左右,如果能选育出性价比高的国产胡萝卜品种,就能大大降低农民的种植成本,“将种子自主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为突破“卡脖子”问题,庄飞云和团队奋斗多年。在科研人员的努力下,已培育出以“中誉1749”“中誉1877”等为代表的国产胡萝卜杂交品种,在产量和整齐性等性状上,已经能够与国外品种相抗衡。
中誉1749:
早熟,地上部长势中上,叶色绿。肉质根长圆柱形,根尖钝圆,绿肩少或无,根长550px左右,根粗125px左右,亩产4500kg左右。肉质根表皮、韧皮部及木质部皆为桔红色,适合生食。
图源:中蔬种业
栽培要点:适宜北京、安徽、江苏、河南等地区种植夏秋茬口,7月20日~8月5日播种,11月1日~11月20日采收。
适宜河北北部、内蒙、黑龙江等早春露地茬口,5月15日~6月5日播种,9月15日~10月15日采收。每亩留苗数4万~4.5万株。
现阶段,国产品种经过国内科研力量的努力,市场占有率粗略计算能达到3%,且这些国产胡萝卜种子一亩地只需几百元,比国外品种更好看、好吃、好卖!
专家说,
他的目标就是培育出老百姓好种的、
咱们有自主产权的种子。
“中誉”——让中国种子享誉世界,
我们有决心也有信心实现这一目标。
◆ ◆ ◆ ◆ ◆
关注小农,和小农边吃边追溯果蔬的人文历史,探寻植物文化,从自然界中寻求启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