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课题研究(豌豆语文教学将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1)

语文教学要把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课题研究(豌豆语文教学将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2)

豌豆悦读:关于读书和写作,思考与表达

语文数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语文能力的基础则是思维能力。实践证明,学生语言的发展总是有赖于思维的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往往不单纯在语言本身,而是直接与思维能力有关的。听话和阅读这种语言活动,不仅仅是听觉系统和视觉系统的操作,它包含着大脑对语言信息的吸收、分析和理解,其间始终有思维活动的积极参与。同样,说话和写作,也决不只是动觉器宫的输出活动,而是说话者和写作者对储存于心理深层的各种信息的组合、编码、转化和外化,其间思维自始自终起着主导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豌豆语文认为,语文能力的外在表现形态是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而其内在表现形态却是思维能力。语文能力是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合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可分为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作为智力核心成分的思维能力,一般指的是抽象思维能力。它包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的能力,判断和推理的能力,分析和综合的能力,抽象和概括的能力,比较和分类的能力,系统化和具体化的能力,通过现象揭示本质的能力,仝面考虑问题的能力,分清主次的能力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等。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课题研究(豌豆语文教学将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3)

豌豆语文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首先,豌豆语文结合读文教学、作文教学和听说教学的具体内容,把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独创性和敏捷性这五种思维品质作为突破中心。

思维品质是指个体思维活动中表现出的智力特征差异。这些特征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独创性、敏捷性。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呢?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课题研究(豌豆语文教学将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4)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一、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表现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由表及里,能掌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问题,善于抓住要害,抽象概括能力强,表达富于逻轵性。

豌豆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主要是教他们学会抽象的理性思维。在读文教学屮,教学生要准确理解词语的概念和段落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能通过语言形式去深刻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不但要了解课文表达的是什么,怎样表达的?而且要懂得为什么这样表达,这样表达有什么作用?在作文教学中,教学生要学会正确地把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对所占有的巧作材料,要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文章立意要高远,结构要谨慎,语言形式要能很妤地为思想内容服务。

❖❖❖❖❖❖❖❖❖❖❖❖❖❖❖❖❖❖❖

二、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豌豆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主要是教学生要善于通过联想、想象或推测,多角度多方向多侧面地思考阅读和写作中的问题,使他们的思维发散开来,灵活地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来处理思维材料,对知识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做到活学活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就会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解答。所以,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鼓励他们对同一问题,从不同层面去理解分析,立体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比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一文时,让学生从多种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分析“滥竿充数”这一典故。他指出文中是从南部郭先生没有真实本领,却不懂装懂,最后逃之夭夭的角度来引用的。但我们如果多角度思考,就会赋予这一典故以新的意义。一是从齐宣王所建立的大锅饭似的乐队体制给南郭先生之类的人有空子可钻的角度来思考,说明这种体制有弊端。二是从齐湣王的一个一个听的责任到人的休制,使南郭先生无法混下去的角度来思考,说明体制改革的好处。三是从新体制建立后,南郭先生就主动离开乐队的角度来思考,说明他尚有自知之明,也有其可爱可敬的地方。四是从南郭先生走了以后,如杲他能自强不息,拜师学艺,也可能成为一名好乐师的角度来思考,说明人只要努力学习,就会提高自己的本领。通过这样多角度的思考分析,就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此外,在作文训练中,根据不同的需要,提供不同的条件,要求一题多作,一题多练;或根据同一题材,写不同体裁的文章,也能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

三、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主要表现为不迷信书本,不人云亦云,具有独立思考精神,以批判的眼光审视一切,不轻信盲从。

豌豆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首先要让他们懂得:人们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就百分之百地符合客观实际;教材中的文章不是无懈可击的。“智者干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所以,学生不能唯书唯师是从,对书本上的知识和教师讲的内容,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想想是否真的有道理。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全面分析自己的思维课题、思维材料、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随时调整自己的认识,修正自己思维中的错误。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习作和同学间相互批改作文的方法,来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在听说训练中,选择恰当的课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或辩论,也冇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

四、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亦即创造性思维,其基本精神就是“创新”,它要求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都要具有新颖、独特的特点。

豌豆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就要教学生具有强烈的发现问题的意识,勤于动脑,具有思维的发散性和求异性;对于人们演习已久的认识,持怀疑的态度,发现并否定谬误,确立新的正确观点。同时,还能在一些司空见惯的事物和问题中,发掘出新意,从常规中发现出闪光点。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要千方百计的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思维创造的气氛、环境,布置一些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作业和活动。注意表扬学生的哪怕是微小的创造意识,要善于捕捉他们在发言的积极因素,予以肯定。要允许学生同教师有不同的看法。例如,划分段落层次,归纳中心思想,不一定同教师事先准备的完全一样才算正确,只要学生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就应鼓励。

在这里要指出的是,创造性思维有不同的层级和水平,中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属于低层次,只要他们在学习屮能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去发现、掌握尚未知晓的知识,有一点一滴的独到见解,并能灵活地运用于实践,就应该认为是具有思维的独创性了。

❖❖❖❖❖❖❖❖❖❖❖❖❖❖❖❖❖❖❖

五、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在正确前提下的迅速程度,它是思维的其他品质的集中表现。思维敏提的人,一般说来,他的思维总是具有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

豌豆语文教学培养思维的敏捷性,主要是在教学中安排一些有利于锻炼学生思维敏捷性的活动。如对学生进行快速阅读、快速听读、快速背诵、快速默写、快速质疑、快速问答、快速作文、快速查阅工具书等各种形式的“快速”训练。在训练中不但要求要快,而且要求要好;既要反应迅速,又要答案正确。此外,运用即席发言、讨论、辩论等形式,也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课题研究(豌豆语文教学将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5)

其次,豌豆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把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结合起来。

语言和思维有这么密切的联系,二者相处依存,相互促进。所以,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把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结合起来,那么如何结合呢?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课题研究(豌豆语文教学将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6)

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

第一、思维训练应结合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过程来进行。

对语言的理解过程,就是思维对听觉吸收来的声音信号和视觉接收来的文字符号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过程。在外在形状上变现为听和读。对语言的运用过程,就是思维将其构思的内容转换为语言文字,按一定的语法结构加以输出和外化的过程,在外在形式表现为说和写。语言教学正是通过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过程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具体说来,在进行语言的理解即听和读的训练过程中,要把字、词、句的教学与思维形式(概念、判断、推理)的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懂得词语就是概念的表达形式,判断是用句子来体现的,推理的语言形式就是复句或句群。语言要以逻辑为基础。概念不明确,表现在语法上通常是用词不当;判断有毛病,表现在语法上往往是词序颠倒,句子成分搭配不妥或成分残缺;推理不合现,表现在语法上则是复句中各分句间的关系不当或句子混乩。而逻辑和语法上的混乱,又必然导致修辞上的错误等。同时,在听读训练中,不仅要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句子的语法结构、语言的正误优劣以及各种文体、语体的语言特点等,而且还应理解语言材料所负载的思维信息——思想、观点、形象、意境等;并还要分析出这些思维信息与表现它们的语言形式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指导学生学习如何运用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以及思想感情如何通过语言得到反映的。

在进行语言的运用即说和写的训练过程中,一方面要训练学生内部语言的组织能力,它包括训练学生对说写的内容和中心的构想能力及对说写的顺序和层次的安排能力。另一方面也要训练学生外部语言的表达能力,它包括训练学生选词造句、修辞炼句、表现技法,以及运用、语言、语调、语速等能力。通过这两方面的训练,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同步提高。

❖❖❖❖❖❖❖❖❖❖❖❖❖❖❖❖❖❖❖

第二、根据语言材料的类型来确定思维训练的侧重点。

语言是思维信息的载体,不同的思维信息用不同的语言材料来表达,而不同的语言材料对思维训练又有着不同的作用。具体的描述性的语言材料,适合于培养形象思维;抽象的议论性的语言材料,适合于培养逻辑思维。但由于各类文章的语言材料的组织安排和表达形式又各有不同,因而对学生思维能力训练也就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在《绿》一文中,作者为了突出“绿”,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从静态、动态等几种不同的角度来描绘。有比喻:“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象涂了‘明油’ 一般”象“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有联想和比较:和“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 ”、“西湖的波”、“秦淮河的水”相比;有想象,裁绿为带,挹绿为眼、掬绿入口……经过这番艺术地修饰和渲染,突出了绿的浓、绿的美、绿的光彩。象这样的语言材料,就适合于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

第三、设计语言训练题要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在设计语言训练题时,要防止重知识轻思考,重记忆轻理解的倾向。语文教学不能没有知识的传授,学生学习语文也离不开记忆。如果没有知识,思维就没有材料,也就无法进行思维。所以,在语言训练中,布罝一些知识性的题和记忆性的题,如注音、正字、解词、背诵、默写、翻译文言文等,是完全必要的。但为了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思维能力,就必须把重点放在思考性较强的题型上,如改病句、选词填空、调整语序、分析句子结构、用词语连缀短文、作文片断练习、编写提纲、改写、缩写和扩写等,这样的语言训练题就能把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思考联结起来,有效地体现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

最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必须运用启发式的教学原则。

思维是思维立体所进行的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运用启发式玫学质则。因为启发式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学习中动手动脑,积极思考,主动独立地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那么,怎样来启发诱导呢?方法主要有:

1.设疑法

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而思源于疑,思维总是从疑开始的,没有疑就无从思起。疑足深入探索知识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才能深入去思考。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地是问号”。学贵有疑,设疑提问是激发思维的一种好方法,是探讨问题的动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设疑、激疑,要尽力去打破学生头脑的平静,激起他们思维活动中的波澜。当然设疑不能随心所欲,而应为讲授重点而设,为突破难点而设,为启发诱导而设;要力求设得科学、严密,有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活动;要把问题提得巧妙有趣,有利于调动学生探索的积极性;要将问题提在学生知识和智力的“最近发展区”以内,使他们经过努力可以解答。

比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背影》一文时,就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①本文写了几次父亲的背影? ②每次怎样去写背影?写法与作用各有什么不同?③为什么要反复写背影?这些问题就抓住了教材的重点、特点、难点,设置得科学而又巧妙,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

2.比较法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 “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只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比较,是人类思维的基木方式,它是认识理解事物的好方法。通过相似事物的类比,不同事物的对比,事物发展不同阶段的纵比和此事物与彼事物的横比,可以产生强烈的剌激,促进积极思维。在语文教学中比较启发的范围是很广的,有词语比较、结构比较、每伟特点比较、人物比较、形祌比较、景物比较、环境比较、细节比较、作品改定稿和原稿的比较、同一体载文章的比较等。例如,人物比较,《故乡》中闰土与“我”的比较、闰土与杨二嫂的比较、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比较,这是一篇课文中的人物比较。还有不同课文中的人物比较。《母亲》中的尼洛夫娜和《祝福》中祥林嫂、《荷定淀》中的水生嫂这三个妇女形象的比较,比较她们的性格特征和塑造人物形象手法的异同。

3.悬念法

悬念启发就是诱发动机。思维规律告诉我们:大脑思考必须有动机,没有动机的思维只是本能的再现。而悬念就可以给学生产生一个期待的情境,造成他们渴望追求的心理状态,使教学紧紧地扣住学生的心弦,从而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比如,有一位教师在教鲁迅的小说《药》时,开始就设置了这样的悬念,她说:“RJ学们,你们见过人血馒头治病的事么,今天我们讲的一篇小说《药》,就是写用人血馒头治病的事,这“药”说明了什么呢?这样就引起了少生的思考。

4.渐入法

这种方法就是教师提问题进行启发,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小到大,由具体到抽象,逐渐入地诱导学生思考。同时所提的问题要彼此递承,前后联系,使之成为逻铒序列。如在教学《耵的人》这首政治抒情诗时,就可以提出这样-些问题:全诗分几个部分?各部分足怎样照应的?诗人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把全诗组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些问题就有递进性,并有助于引导学生去探索本诗的组织结构、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内在联系。

总之,启发式的教学学方法多种多样,关键在于要能启发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在这里要指出的是,有人认为问答法、讨论法、练习法才是启发式,而讲解法、讲述法就是注入式,这种看法足失之偏颇的。因为启犮式教学的基本精神,不在于问多问少,讲多讲少,练多练少,而在于在讲练过程中,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否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教师在运用讲述法时,如果能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进行精讲,不断地设问、陈疑,引导学生去思考,使他们对所学知识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那么,这样的讲述法应该是符合启发式的教学原则的。同样,教师在运用问答法时,如果所问的问题难易不当,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或对所提的问题,要求学生完全按教师设定的框子去思考回答,这样的问答法,就不能说是启发式教学。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既是语言活动,又是思维活动;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必须同时加强对学生的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只有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课题研究(豌豆语文教学将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7)

本文为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豌豆语文 |致力于国人思维与写作能力提升

文 | 黄绍勋

图 | 豌豆语文教研院-豌筱柒

编辑 | 豌豆语文教研院-豌筱柒

谢 谢 你 看 到 了这 里 -

豌豆语文教育研究院-豌筱柒今天就给大家分享到这里了,感谢大家的支持。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课题研究(豌豆语文教学将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