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中精神重传承,校史能量再扬帆 1958.08——2018.12

本网讯: 四川省蓬安县徐家中学,从县委政府征得民意而孕育中,仅仅花了不到一年,于1958年初夏终于诞生,在前进中曲折,在曲折中前进,爬上这个坡,跨过这个坎,走过风雨兼程的六十年,饱尝发展的艰辛,咀嚼不少苦头,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于人、安全育人、环保育人”的五育理念,营造并保持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培养“志远、德厚、学博”的良好品格,为国家、社会输送出一批又一批具备“四有”的人才,徐中人体现李大钊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中提出的“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其发展历程中体现“徐中精神重传承,校史能量再扬帆”。

鲁东大学红色精神(徐中精神重传承)(1)

创建篇(1958.09——1961.08)

祖国解放刚近十年,百业方兴未艾之际,国家亟需要人才,我们的党,大力发展教育,兴办学校,教育需要创建,创建贵在落实。1957年10月,蓬安县委政府决定,在营蓬仪三县交汇处——徐家场镇,创办一所中学,1958年刚开春,历时六个月,一栋两边各四个教室的青瓦平房落成,一组双排、中间走道,两侧教师宿舍的平房竣工,临近宿舍一端修筑一个大办公室和三个小办公室,教师宿舍左侧有两排学生宿舍,临近左上方厕所附近是一排女生宿舍,于是乎整个学校规模初见,“函”字型,俗称“函安中学”。文件给该校命名为“四川省蓬安县第二初级中学”即蓬安二中,第一任学校法人,从县委宣传部调来的胡俊成,副校长,主持学校全面工作,班子成员,教导主任( 陈东隅),后勤主任(丁文定),农场负责人(文先中);组建教师团队有蒲心洁、邓燕林、唐和林、王臣之、罗田元、吕祥荣、周道奎、白建秋、高鹏辉、兰振华、岳天聪、曹学谐、秦兰清、张清凡、陈永泉等15名,秋季开始招生,收4个班,学生220人,钟声琴、唐远明等是首届学生,还有学生骑龙的母荣举,徐家的蒋世辉、何跃东,方广的邓淑怀(小学副校长邓北平姐),黄坪的蒋秋林(金溪中学教师),平头的蒋学元、蒋文俞、徐朝和、蒋文笃、陈树林等这几个都是教师,进修校的曾广钱。第二年扩招8个班,创建势头很好,可遇到“天灾人祸”这个坡坎,于1961年秋,因三年自然灾害而学校停课,教师转移到其他学校,年龄小的学生到蓬安中学就读,年龄大的学生就回乡充实农村,发展农业,然而学校牌子及领导团队依然存在。

鲁东大学红色精神(徐中精神重传承)(2)

曲折篇(1961.09——1977.08)

灾害刚过,县委政府高度重视,于1960年9月,派杨淑芳到徐中接任第二任法人,副校长,主持全面工作,1961、1962两个秋季停止招生,学生解散支农,徐中人清醒地认识到,教育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其他都在说放弃,告诉自己再试一次,便等待时机复课,1963年开设8个班,学生400余人,当时张尚鹏任副校长,陈东隅任教导,协助工作,文革开始,学校1966年秋未招生,1969年秋又开始招生,学校在曲折中前行,依然没有中断对人才的培养,这中间,邓旭明与张尚鹏交错任革委副主任、主任、副校长,主持学校工作。1972年,教育走上正轨,处于严谨治校、治学之中,学校更名为“四川省蓬安县徐家初级中学”设初中5个班,开始招首届高中2个班,学生350余人,曲折中求发展,流过血的手指,方弹出曲折中的绝唱,这样走过16年。

鲁东大学红色精神(徐中精神重传承)(3)

发展篇(1977.09——1990.08)

审时度势,我们的党,隆重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念,把四个现代化建设、努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主张改革开放,推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大力恢复考试制度,敦促教育健康发展,徐中开始从曲折中谋求发展,熟悉该校实况的邓旭明续任支部书记、副校长,主持全面工作,张尚鹏(副校长)刘思洪(教导)胡明珠(副教导),总结工作,合力狠抓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有效践行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1984年01月至1984年06月刘思洪作副校长、支部书记,主持工作,进一步推进学校发展,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师生素养不断提升,社会影响不断扩大,人民需求不断增多,因此,于1982年5月,经批准,徐中为完全中学,更名为“四川省蓬安县徐家中学”。1984年06月至1989年09月,胡明珠任校长,团结李道武(副校)、李荣华(教导)、龚海元(总务)、邓天民(工会)一班人,师生人数不断递增,高中5—9个班,初中8—12个班,还有川大全日制历史本科毕业的母荣富到徐中任教,师资力量也在增强,正是符合爱因斯坦说的“不要希望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而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发展势头很好。

鲁东大学红色精神(徐中精神重传承)(4)

腾飞篇(1990.09——2009.08)

路,没有尽头,依然要坚持走,发展,没有止境,依然要腾飞,徐中就是这样的信念,从杨家中学调来的谭清凡(1989.09—1993.08)与李荣华(副校)、刘平(办公室)、胡华全(团委政教)、祝愈君(教导)、彭建平(副团委)一起,同全校教职工并肩从教,异峰凸起,高中6个班,初中9个班,学生八百多人,高考中榜陈勇军、母华东等十多人,李青松考取北京大学;工作需要,祝继隆接任校长书记(1993.09—1995.08),与 唐和清(副校)、祝愈君(专职副书记)、舒晋一(政教主任)、刘平(办公室主任)、林柸茂(工会主席)、罗琳(副教导主任)合力谋求腾飞,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学生增至近千人,教职工七十多人,高考质量有增无减之腾飞态势;尤其是祝愈君(1995.09—2000.08)治校期间,罗琳(副校)林丕茂(副校、工会)唐中银(教导)舒晋一(政教)母华东(团委、办公室)龚海元(后勤)等班子成员精诚团结,创新管理,克服办学经费的困难,购买土地,扩建运动场,紧抓校貌改善,文化熏陶师生,鼓励青年教师坚持进修,既要提升业务水平,又要突破思维局限,积极报考研究生,走出去,拿进来,教师年年换血,强化师资培训,教师空前团结,凝心聚力,集中精力抓“三风”即教风、学风、校风等的建设,社会影响良好,生源有增无减,高达一千七百多人,徐中正处于腾飞良好局面,抓管理,抓教研,抓教学,抓服务,抓学生,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年年高考突破新高,1996年23人,97年考大学32人,98年43人,99年46人,年年获得市县党委政府表彰;(2000.09—2009.09)陈佑中、费大明、唐中银等带领下,保持优良传统态势,师生协力,狠抓质量,引动生源,学生高达一千多人,教职工132人,高考质量在南充市名列前茅,后经陈佑中、唐中银等校长书记,将腾飞势头在保持中推进。

鲁东大学红色精神(徐中精神重传承)(5)

挺进篇(2009.09——2018.12)

2009年8月,县委政府立足大局,节约资源,经教育局牵头,唐中银与康定荣协议,将徐家初级中学即原镇中合并到徐家中学,扩大办学规模,集中全力办好一所更好的中学,当时有34个班,高中12个班,初中22个班,学生1700多人,教职工136多人,继续保持腾飞态势,但是又进入艰难挺进之中,日渐生源严重萎缩,国家和地方大势所趋,由于计划生育,生源大减,尽管如此,自母华东接任校长书记(2009.09—2016.03)盘活班子资源、人才资源,文仕贵(副校)、李衡(副校)、唐丹卿(办公室)、、祝岳松(团委)、邓冬云(副教导)、马雄(副后勤)、陈振云(副办公室)、胡波(副政教)、何志强(副保卫科)、唐静(副团委)携同全校教职工在艰难困苦中推动学校挺进性发展,确保师生千人规模;2016年03月,李秀文接任书记校长一职,继续推动学校挺进发展,高考和中考质量,连续名列前茅,获得市县表彰与鼓励,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点赞。

鲁东大学红色精神(徐中精神重传承)(6)

征程篇(2019.01至后)

徐家中学现任书记校长李秀文,属于务实求新的领导,属于科研型领头羊,现行这班子成员,唐丹卿(副校)、祝岳松(工会主席)、邓冬云(教导)、马雄(后勤)、胡波(保卫)、汪帆(副办公室)、唐洪苇(副政教)、王勇(副团委)等中青结合,开拓进取劲头大,管理科学内力足,教育教学实力强,团结协作,狠抓师资培训,注重学教研紧密结合,特别重视课题科研引领师生合作探究,发展校本课程,增强特色教育,从“五育”中提升教育教学管理质量,已经见效。在他的带领下,已拟定出台《徐家中学未来五年规划纲要》,徐中的蓝图,目前正在实践之中,徐中未来征程任重而道远,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和家的人才会在这儿孕育,会在这儿送出,一批又一批的栋梁在祖国各行各业起到应有的作用,在各个家庭会成为立得起、站得住的合格成员,当前乃至未来的徐中人定会传承着徐中走过60年的优良传统及徐中精神,用激情和痛苦兼有的创造,徐中的明天会更好,一定会更精彩、更美好。 (母柏权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