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们就被教导蜻蜓是一种益虫,所以小时候大家都对蜻蜓很友好。在农村、在城市的郊区蜻蜓都非常常见,它们可以吃蚊子,它们的幼虫在水里可以吃蚊子螺丝、小青蛙,而人类活动的地方蚊子很多,因为人类会制造一些生活污水,而蚊子就很喜欢这样的水。

为什么很久以前的蜻蜓非常大(20年前常见到成群飞舞的蜻蜓)(1)

蜻蜓的活动时间一般在每年的4-10月份,活动时间半年左右,在这半年中蜻蜓的活动就是到处觅食、交配、繁衍。所以在夏季的时候蜻蜓的数量会疯狂地增加,而蜻蜓也经常群集出现,群聚觅食;躲避低气压团中的水汽,开启低飞模式,这时候蜻蜓集体扑食是要变天下雨了;天气闷热的时候,蜻蜓也容易聚集。

为什么很久以前的蜻蜓非常大(20年前常见到成群飞舞的蜻蜓)(2)

蜻蜓群聚飞行的时候还是挺壮观的,目之所及到处都是蜻蜓,小时候在这样的时候经常跑到蜻蜓群里边玩,可是如今这种现象在农村相对也少见了一些。可惜那时候的摄影技术现在这么发达和普及,没有亲自留下值得回忆的影像。有人说蜻蜓已经处于危机之中,不在群聚出现是因为数量已经大大降低,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农村农药化肥的应用导致蜻蜓数量越来越少。

为什么很久以前的蜻蜓非常大(20年前常见到成群飞舞的蜻蜓)(3)

蜻蜓确实可能受到农药的影响,以往生产方式较为粗放,农药瓶子随处乱扔,拌农药肯定要用水,那么自然会影响到水里的蜻蜓幼虫。可是这造成的水中农药残留还是很低的,也没有多强的杀虫作用,蜻蜓的幼虫生命力还算顽强,体型也和成年褪壳后的蜻蜓相当,抗药性按体重算的话比蚊子幼虫可高多了,蚊子幼虫都能活,蜻蜓自然也能活。

为什么很久以前的蜻蜓非常大(20年前常见到成群飞舞的蜻蜓)(4)

农药可能有影响,不过这还只是比较表面的东西。蜻蜓的数量非常多,它们在一两亿年前就已经诞生,还曾出现过体长1米的巨型昆虫,经历了几次环境大变迁生存演化至今靠的是极强的适应能力,有庞大的数量和众多种类。蜻蜓是一种昆虫,靠吃体型更小的昆虫生存。而体型小的昆虫数量往往都非常庞大。

为什么很久以前的蜻蜓非常大(20年前常见到成群飞舞的蜻蜓)(5)

很多昆虫是植食性的,大多数蚊子就只吸食草木汁液,而吸血蚊子中的公蚊子也只吸食草木枝叶。这些小昆虫的数量非常多,以它们为食物的蜻蜓数量也很庞大,所以能够出现群聚飞行的状况场景。就算农药等有影响,想要灭绝蜻蜓也是很难的,蜻蜓也是生物,不利于生存的地方它们也会逃离,就算不逃离全部死了也不影响其他区域。

为什么很久以前的蜻蜓非常大(20年前常见到成群飞舞的蜻蜓)(6)

蜻蜓的繁衍需要水,因此主要分布在小河、溪流、沼泽、湿地等地带,在人类周围它们说不定还能活得更好,因为人类虽然制造了一些垃圾,但是这些垃圾却成了很多小昆虫的活动场所,比如下水道里常见蚊子的幼虫,密密麻麻的都是游动的幼虫,它们长大了就是蜻蜓的食物;农田中因为植物的单一不长虫则罢,长虫就可能爆发虫灾,又给蜻蜓增加了食物。在清洁的水中繁衍,在人类周边觅食,两不误。

为什么很久以前的蜻蜓非常大(20年前常见到成群飞舞的蜻蜓)(7)

很多地方蜻蜓群聚现象的减少直接原因是当地蜻蜓数量减少,主要原因是水资源的分布变化,蜻蜓繁衍需要水,所以水资源的重新分布自然会影响蜻蜓的分布。曾经小型的湖泊、池塘、河流等比现在多,但是由于曾经农业的发展,这些小片的天然储水的结构少了,那么蜻蜓的产卵地就少了;而全球气候的变化又导致降水的重新分布,有些地方降水增加有的地方蜻蜓减少,自然也影响蜻蜓活动。

为什么很久以前的蜻蜓非常大(20年前常见到成群飞舞的蜻蜓)(8)

只能说是局部地区环境的改变导致本地的蜻蜓失去了家园,可是它们会飞会寻找新的水源,哪里有水哪里就可能有蜻蜓。在如今的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之下,全球陆地的淡水可能进一步重新分布,冰川加速融化更多湖泊出现,降水的偏移导致水资源的重新分布。水资源的分布一直是不均匀的,蜻蜓的分布也是不均匀的,有的地方水少蜻蜓就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