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县话里的有些词儿,流传年代既久,文献资料又少,辗转下来,有些读音和字形已经很难对应了。如果随便找个同音字顶替上去,不免显得张冠李戴,有时甚至是驴唇不对马嘴,总感觉不熨帖。再者说找寻不到本字,文字的脉络便断了,无法弄清楚整个词儿的来龙去脉。所以对这样的字词我一直很慎重,存在心里,平时读书看报,时不时总要拿出来对照一番,时间长了,还真考证出几个词儿来。

廝捰

“廝捰”就是揪拉推搡、互相扯住的意思。元佚名《看钱奴》第四折:“俺待和这廝,廝捰的见官司。”《韵会》:“廝,通作厮。”《集韵》:“撕,亦作厮。”在古代,这几个字是可以互相借用的。从汉字造字规则上讲,表达这个意思应写作“厮捰”,“厮”有相互之意,如厮打、厮混、厮杀。“厮捰”这个词儿今天在黄县还可以听到,特别是逢年过节,老娘儿们送节礼和还礼的时候,总要谦让推辞一番,其中一个必定会说:“你㗗和我厮儿捰嘞,叫人家看喽笑话。”

“攒”,《广韵》:“聚也。”“攒”的本义就是聚集,是往一起凑。黄县话把积攒农家肥叫“攒粪”,称婴儿几天不大便为“攒肚儿”。孩子犯了错误,但是不严重,不值得惩罚,当妈妈的会说:“我给你攒儿,到儿时候咱一块算账。”黄县话把肉馅的饺子称为“攒肉饺儿”,因为肉都攒聚成一个肉蛋儿了。

做豆腐的时候,烧开的豆浆里要放入卤水,豆浆中的蛋白质才能像丝絮一样凝固、积聚,最后再压去水分做成豆腐。在黄县话里,卤水就叫作“攒儿”,因为它能使豆腐攒聚在一起。“攒儿”的学名为盐卤,是制盐后剩余的混合液体,包括氯化镁、硫酸镁和氯化钠等,口服可造成严重毒副作用,《白毛女》里的杨白劳,就是喝“攒儿”自杀的。

摩娑

“摩娑”,也作“摩沙”“摩挲”“末杀”,指用手轻轻按着并一上一下地移动。《释名·释姿容》:“摩娑,犹末杀也。手上下之言也。”《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琅琊王歌》:“一日三摩娑,剧于十五女。”一个男人喜欢新买的刀,一日三摩娑,比喜欢年轻的女孩还厉害。余冠英注:“摩娑,用手抚摸。”这里“摩”读作mā,“娑”轻声变韵,“uo”读作“ou”,“耳朵”“拾掇”都这样读。黄县话里至今仍这样说,只不过多写作“摩挲”,且“摩”读为阳平,比如:你㗗摩挲我。也写作“抹挲”,意义不变,比如:你磕疼喽没有?我给你抹挲抹挲。与此相近的一个词儿叫“摸挲”,意思是偷窃,比如:我嘞钱不知让谁摸挲去喽。

“蟮”,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引申为凡宛曲之称。”“宛曲”就是曲折婉转的意思,用黄县话说就是“直拘连”,黄县话把“蚯蚓”称为“曲蟮”,正是抓住了它的最主要的形态特征来进行命名的。

经典白话词语(黄县话里四个比较独特的词语)(1)

水蛭俗名叫蚂蟥,黄县话称之为“马蟮屌”,其名虽不雅驯,但用来形容其屈曲伸缩的体态,却是极为传神的。乡间传说这东西吸到人身上之后,会钻到身体里吸血,所以一旦发现吸在皮肤上了,要赶紧用鞋底掌。其实水蛭在吸血之后身体膨胀数十倍,可粗如小指,是不可能钻进皮肤中的,之所以要这样说,主要是吓唬小孩子,不要私自下水玩耍。在这两个词儿中,“蟮”轻声变韵,“an”读作“en”,“稀罕”“蒲扇”也作如是读。

语言就和人体一样,要血脉畅通才能气血调和。这几个词语虽不起眼,但搞清楚了它们的前世今生、古往今来,也算打通了几根古今之间的毛细血管,对于整个肌体的气血通畅不无裨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