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末,达芙妮发布了他们的2017年财报,前些年的亏损仍在持续,2017年亏损7.342亿港元,唯较2016年8.191亿港元略有收窄。加上2015年3.789亿港元亏损,在这三年内,集团累计亏损19.3亿港元。

更有消息称,在这亏损的3年里,达芙妮连续关了3000多家门店。究竟是什么让曾经的国民女鞋品牌走到这般田地?今天营销君就来和大家细细探讨一下。

◆◆◆◆◆

门店分布混乱,库存资金双重压力

达芙妮是由陈贤民、张文仪和陈明源创立起来的,他们最初是做鞋厂生意的,后来通过市场调查,发现女鞋市场前景不错,于是开始做起了女鞋生意,品牌命名为“达芙妮”。

达芙妮的大部分门店都采用了街边店与加盟的形式进行扩张,这种方式对比在商场设点有一种优势,更有利于建立品牌形象,也不会和商场的名牌拿来做对比。

达芙妮线上轻奢女鞋店(女鞋品牌达芙妮该怎么进行自救)(1)

依靠门店加盟的模式,达芙妮持续扩张,速度最快的2008年至2012年的5年之间,每年都有近八百家达芙妮在各城市开张。在中国主要城市的任意一条步行街,你都能看到达芙妮门店的身影。

可是,达芙妮败也败在了这上面。

过于庞大的门店数量让店铺之间的分布出现混乱。比如,有的街道上,光是达芙妮和旗下另一个女鞋品牌“鞋柜”的门店就可能会出现2家以上,有的城市一条步行街上甚至出现了7家达芙妮专卖店。

这样过多的门店也会导致要招聘更多销售,每位销售为了争抢业绩而互相抢客人。而且过于宽广的门店设置给物流、仓库带来的压力也不小。加之门店租金日益见长,这样大面积的门店铺设造成的资金消耗也会越来越大。

达芙妮线上轻奢女鞋店(女鞋品牌达芙妮该怎么进行自救)(2)

除此之外,还有电商平台的崛起,为其门店带来巨大的影响,占有市场不再以门店数量来决定。在电商平台发家的新女鞋品牌也不在少数,它们既便宜又具有创意,这些品牌也成为了曾经达芙妮常客的首选。

面对资金短缺和货品积压带来的双重压力,达芙妮不得不采用打折的方式清理库存,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造成了更多的亏损。

◆◆◆◆◆

联合营销走错路,电商平台押错宝

2011年,陈贤民退休,企业的交接棒最初是交到了陈明源之子陈英杰手上。可陈英杰做了一件让陈贤民无法理解的事,那便是投资娱乐事业。

2016年,达芙妮投资了一档叫《蜜蜂少女队》的选秀节目,还与日本出版商讲谈社一同创办了少女时尚杂志《vivi美眉》。结果不仅没有什么成效,电视节目还损失了2600万元。

达芙妮线上轻奢女鞋店(女鞋品牌达芙妮该怎么进行自救)(3)

除了投资娱乐事业外,达芙妮还准备和百度共同建立一个电商平台,名叫“耀点100”,你是不是和营销君有同样的疑惑,怎么感觉没听说过这个名字?

是的,这个电商平台在还没推出时,就已经被扼杀在摇篮里了。

为了全力支持耀点100的发展,达芙妮压缩了自身电商业务的发展。达芙妮电商部门关闭了京东、乐淘和好乐买等各类具有优势的分销渠道, 转而全力支持耀点100。结果这个项目很快就以失败告终,断了后路的达芙妮只能重新拾回电商业务,可因为当时电商部门高层的离职,发展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

转型在即,效果有待考验

当然,任何一个品牌在遭到了如此的巨额的亏损之后,都会进行转型并自救,就如之前的李宁转向年轻市场一样。

当张智乔代替陈英杰接手达芙妮集团后,立马定下了品牌的首个目标——吸引现在最有消费潜力的90后群体。一改达芙妮的传统装修方式,从形象、产品和渠道上,让品牌看上去更年轻时尚一点。

达芙妮线上轻奢女鞋店(女鞋品牌达芙妮该怎么进行自救)(4)

这样全新的门店,没有漫天的打折信息,没有粘得到处都是的彩色气球,只是简单的白底黑字“DAPHNE”。

当然,光是门店是不足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的,所以达芙妮也在线下开了时下流行的快闪店,邀请了日本艺人水原希子、当红流量明星盛一伦、新上任不到半年的张智乔等人为其剪彩,仿佛在对过去的达芙妮告别。

达芙妮线上轻奢女鞋店(女鞋品牌达芙妮该怎么进行自救)(5)

除了快闪店这些营销手段之外,达芙妮也在最根本上改变提升他们的产品。他们邀请了曾服务于Charles Keith的设计师Michael Zawadzkl加入团队,每年会参加国际趋势大会,制定流行元素报告等。

打折不再是他们唯一的营销手段,更重要的是,达芙妮开始注重电商这个平台了。他们将所有年轻时尚化的尝试首先于电商上展示,还成立了专门的电商内容创意中心,同时会根据电商渠道的消费者特征提供电商特供款,并加强O2O的建设和会员关系的维护。

不过,这些改变成效如何,还需要时间给我们答案。现在零售环境变化剧烈,达芙妮一定要拿出新意,才能让市场感觉到他们的变化。

达芙妮线上轻奢女鞋店(女鞋品牌达芙妮该怎么进行自救)(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