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以闪电战突袭波兰,欧战爆发。小日本得知也打了鸡血,决定加速解决对华战事,第一次长沙会战在这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拉开了帷幕。

长沙保卫战薛岳下达总攻命令(第一次长沙保卫战)(1)

当时日军以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为战地指挥,动用了6个师团地面部队及两个大队的海军陆战队共10余万人,海军出动12艘兵舰和100艘汽艇,空军则出动100多架飞机,气势汹汹而来。

国军方面,由薛岳为第九战区司令,罗卓英为前敌总司令,在湖南集中了5个集团军,共14个军,总兵力近18万人应战。

长沙保卫战薛岳下达总攻命令(第一次长沙保卫战)(2)

薛岳当时向全军号令:“我若在战斗中阵亡,立即由副司令长官罗卓英将军替代我指挥战斗,各级军师旅团,直到营连排班,都要明确,第一号指挥官若阵亡了就由谁来接替指挥,军人为保卫国家而沙场捐躯,死而无憾。”

九月十四日,日军的第101师团的102旅团,与第106师团主力,组成东路军开始进攻在江西北部的国军阵地。由于国军有意诱敌深入,因此日军在开始阶段的进攻相当顺利,但就是捕捉不到国军的主力,这越发使得日军急于大胆的进兵。

长沙保卫战薛岳下达总攻命令(第一次长沙保卫战)(3)

但是,好景不长,当日军进入赣湘边界地形极其复杂的幕阜山地区时,突然遇到国军强烈的抵抗,国军向日军猛烈反攻,并切断了日军的补给线,日军106师团顿时阵脚大乱,国军四面合围,106师团差点被围歼,只得全力突围。

面对国军的全力围攻,东路日军损失惨重,与自湖南南下的日军会师合力进攻长沙的计划自然完全破灭了,东路日军开始撤退,退出了日军进攻长沙的战斗序列。 东路日军的退出战斗序列,严重影响了日军集中兵力在湖南与国军主力决战的计划。

长沙保卫战薛岳下达总攻命令(第一次长沙保卫战)(4)

九月十八日,日军第六师团与奈良支队从岳阳沿粤汉铁路南下,向新墙河北岸发起进攻。国军第十五集团军副总司令关麟征指挥第十五集团军凭借新墙河阵地工事及河流湖泊等自然屏障进行顽强打击,逐次抵抗,消耗敌人。

九月二十三日凌晨,日军第六师团在稻叶四郎中将亲自指挥下,用八十多门大炮向关麟征手下大将张耀明率领的国军第五十二军的新墙河阵地猛烈轰击,随后日军步兵在七步塘附近强渡新墙河。当日军行进到河中央时,国军所有轻重武器一齐开火,日军象割草般地倒在水里,联队长山村治雄大佐也毙命,日军退了回去。

长沙保卫战薛岳下达总攻命令(第一次长沙保卫战)(5)

随后,日军的十多架轰炸机飞临新墙河上空,对国军阵地狂轰滥炸。之后,日军开始了第二次强渡,国军从被炸毁的工事中重新奋起阻击,又将日军击退。日军八次渡河强攻都惨败而回,稻叶四郎中将气急败坏,下令大量施放毒气,毒气顺风向越过新墙河飘到国军阵地上,日军趁国军对付毒气侵害时,渡过了新墙河。

9月26日,原本退到汨罗江一线的国军,依薛岳所定作战计划缓缓退后,这并未引起日军的怀疑,日军第3师团不知是计,一路向前进逼湘阴,第3师团前进到栗桥,第13师团直抵福临铺。国军一路佯装败退,实际在配合友军随时准备“瓮中捉鳖”。

长沙保卫战薛岳下达总攻命令(第一次长沙保卫战)(6)

坐镇湖北咸宁指挥作战的冈村宁次,自此次会战打响以来,刚开始几乎一帆风顺,本以为拿下长沙指日可待了。谁知战场形势突然就急转直下,赣北日军硬是被拖住了后腿,无法前进;鄂南日军虽到达汨罗江上游,与湘北日军主力会合,但中国军队主力已经后撤;湘北日军在突破国军两道防线后,中国军队不再死守阵地,采取且战且退的灵活战术,而日军则开始不断遭到伏击,这令冈村宁次大跌眼镜。

冈村宁次一直都自认为是“中国通”,对中国的政经、文化等颇有研究,特别是在军事方面,更是下了大功夫,就连各个派系间的关系也都了如指掌。自武汉会战结束以后,他还专门研究了他的主要对手——由薛岳指挥的第9战区部队。所以,对于此次作战,冈村宁次信心满满。

长沙保卫战薛岳下达总攻命令(第一次长沙保卫战)(7)

冈村宁次认为,武汉会战后国军的战斗力已日趋下降,不堪一击了。因此,在制定这次作战计划时,他以1个大队也就1个团的兵力,就等同于国军1个师来计算战斗力的,而之前则通常以1个联队约一个旅等同于中国的1个师来计算。冈村宁次坚信,如果把空中和炮火优势加在一起,1个大队完全有把握击败中国军队的1个师。从以往的作战实践看,国军的1个师能打败日军的1个大队的确不多。

冈村宁次这次不但低估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而且还忽略了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当地民众的力量。在会战开始前,当地民众和中国军队相配合,把主要交通要道全部破坏,就连土地都被翻了一层,成为新土,从而使得日军的机械化部队无从施展,其战斗力也就相应的减弱了,甚至后勤也不能完全保证。

长沙保卫战薛岳下达总攻命令(第一次长沙保卫战)(8)

在这种情况下,再冲向长沙只能是冒险,冈村宁次仔细权衡后,最终下达了全线撤退的命令。命令说:“华军顽强,现仍潜伏于汨水、修河两岸地区。本军为避免不利态势,应速向原阵地转进,以图战斗力之恢复,并应严密防备华军之追击。”

几十年后,冈村在回忆录中谈到这次撤军的原因时说:“......长沙又在眼前,如乘势进攻占领长沙并不困难。但根据本次会战之目的,在大量击溃敌军后,不得不回师原地……”显然,冈村宁次在为其撤军寻找借口。不管怎样,从10月1日起,日军确实开始撤退了。

长沙保卫战薛岳下达总攻命令(第一次长沙保卫战)(9)

冈村宁次撤军的决定太出人意料,以至于薛岳在接到日军撤退的报告后,竟不敢相信这是事实,他还在长沙郊区等着与对手一决高下呢。

身在前线的关麟征发现了日军撤退的迹象。他当即下令各部跟踪尾击由上杉市撤退之敌,10月2日,第15集团军各部开始追击,当日克复上杉市。3日,第25、第195师追击到达福临铺、金井附近。日军开始向汨罗江北岸退却。4日,第15集团军收复长乐街、汨罗、新市等处。

直到此时,薛岳才断定日军确实在撤退,于是赶紧令各部队“以现在态势立向当面之敌猛烈追击,务于崇阳、岳阳以南地区捕捉之”,“对敌之收容部队,可派一部监视、扫荡之,主力力行超越追击”。但为时已晚,日军大部已渡过汨罗江。至10月14日,赣北、鄂南、湘北各战场均恢复到战前态势,第一次长沙会战结束。

长沙保卫战薛岳下达总攻命令(第一次长沙保卫战)(10)

此役共歼敌万余人,我方亦伤亡4万余人,史称第一次湘北大捷。喜讯迅速传遍全国,爱国群众纷纷组团前来慰问,全国发来慰问电函达10万件之多。蒋亦喜出望外,在一次演讲中说:“自从月初湘北战争以来,我国抗战局势,已临到胜利的一个大转变,国际外交形势,亦随之一天一天好转。”

薛岳因此开始名声大噪,但其实,此次开战并非蒋之本意,他甚至想逃,薛为了争取蒋开战的军令,先是走夫人路线,后来干脆不接蒋电话,摆出一副将在外姿势,可谓是费尽了心机。

会战开打前,蒋对战情高度重视,几乎每天都会与薛岳通电话商议。但以蒋一贯的不抵抗心理,抑或是对日军恐惧的心理作怪,敌人都蹬鼻子上脸了,蒋还是迟迟下不了作战的决心。

长沙保卫战薛岳下达总攻命令(第一次长沙保卫战)(11)

为给蒋开战的勇气,薛岳那一段时间,几乎每次与之通话都会表达自己坚决抗敌、死而后已的决心。蒋开始还耐心地与薛岳通话,劝他“稍安毋躁,静待时机”,后来看到薛岳犟脾气上来了,就索性连薛的电话也不接了。

求战心切的薛岳,心急如焚,灵机一动,直接打电话给宋美龄,他说:“请转告委员长,敌人再敢向我长沙逼近一步,我就要立即开打了!”

宋美龄立即将此话转告蒋,这回轮到蒋着急了,他连续向薛打电话,但薛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不听电话,还让手下回话说:“薛长官上前线了,不知道何时能回来。”此时,薛已经打响了长沙会战的第一枪。

长沙保卫战薛岳下达总攻命令(第一次长沙保卫战)(12)

无奈之下,蒋只得让白崇禧、陈诚前往长沙传达撤退方案。他们在渌口以南一个临时搭设的指挥所里,见到了正在指挥作战的薛岳,并传达了蒋关于不守长沙的作战方案。

但是薛岳却强调湖南所处战略地位重要,关系到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作为军人,该誓死保卫它。而且他还表示要与长沙共存亡。白崇禧搬出蒋介石,要其服从命令。薛岳一副豁出去的激动:“长沙不守,军人的职责何在!”陈诚赶紧打圆场,和白崇禧商量后,决定一边将薛的意见报告给蒋,一边先配合薛打完此战再说。

此次会战,从战场上说,双方打了个平手,互有伤亡胜负;从战略上看,打乱了小日本欲速战速决占领全国的图谋,我方胜出,让本子彻底领教到中国人的血性。

#艰苦的抗战岁月,有许多人和事值得我们去铭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