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8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钱三强:中国原子弹之父》一文,文章认为:从研制原子弹、氢弹,到我国整个高能物理科学发展,钱三强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原子弹之父。这是对钱三强所做贡献的客观、权威的评价。

半个多世纪前,钱三强放弃了海外的优越研究环境,回到了贫穷、落后的祖国,面对的是国内一片空白的原子能研究领域。回国前,很多人劝他不要浪费了自己的才华,毕竟科学无国界。但钱三强却说: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两弹元勋23位成员谁还在世(原子弹之父钱三强)(1)

钱三强回国之后,全身心地投入原子能研究工作中,在研制原子弹和氢弹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功不可没,为新中国在原子能领域赶超英法等国提供了有力保障。

很多人可能知道,钱三强做出的贡献虽然最终受到肯定,但过程却是曲折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钱三强的贡献被忽视,正如“两弹一星”精神那样: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以至于在1999年评选“两弹一星”元勋之时,最初的名单上竟然没有钱三强的名字。幸好,张劲夫为钱三强说了公道话。

“两弹一星”元勋最初的名单上为何没有钱三强的名字?钱三强在两弹的研制过程中做出过哪些突出贡献,又遭受过哪些重大挫折?张劲夫是什么人,他为钱三强说了些什么?欲知详情,且看下文。

1913年10月16日,钱三强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文人家庭。他的父亲钱玄同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鲁迅便是在他的邀请之下,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等文章。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钱三强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两弹元勋23位成员谁还在世(原子弹之父钱三强)(2)

1920年,7岁的钱三强入读蔡元培、马幼渔、沈尹默等人创办的孔德学校。中学毕业后,钱三强考入北京大学理科预科,对原子物理学产生了浓厚兴趣。1932年,钱三强考入了清华大学物理系。

大学毕业后,钱三强先是到了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工作,之后参加了公费留法考试,获得了到巴黎学镭学的名额。1937年夏,钱三强抵达法国首都巴黎,师从著名的科学家夫妇———诺贝尔奖获得者伊莱娜·居里和弗莱德里克·约里奥。

1940年,钱三强获得博士学位,并受伊莱娜·居里的邀请同时进行原子核物理和放射化学研究。1941年,钱三强出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5年后,钱三强与在清华大学时的同学何泽慧在巴黎结为伉俪,开始了共同的科学生涯。

两弹元勋23位成员谁还在世(原子弹之父钱三强)(3)

钱三强领导一个研究小组利用核乳胶研究裂变,经过反复实验和上万次的观测,发现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这是一项诺贝尔物理学奖级别的伟大发现,钱三强夫妇名动世界科学界,并获得了法国科学院的物理学奖。

当时的钱三强,作为世界物理学界冉冉升起的明星,在法国的发展势头可谓大好。不过,钱三强却无心留在法国,因为他始终不忘初心——出国学好本领,回国报效祖国。当时的中国饱受战争之苦,尖端的原子能领域可以说是一片空白。

法国的同事们都劝钱三强,哪里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哪里就是理想的居所,科学无国界。但钱三强却斩钉截铁地说: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钱三强说:

我们当年背井离乡、远涉重洋,到欧洲留学,目的就是为了学到先进的科学技术,好回去报效祖国。我们怎能改变自己的初衷呢……虽然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都是有祖国的。正因为祖国贫穷落后,才更需要科学工作者努力去改变她的面貌。

两弹元勋23位成员谁还在世(原子弹之父钱三强)(4)

1948年夏天,钱三强与何泽慧带着半岁大的女儿一同回国。回国后,钱三强拒绝南京方面的挽留,接受了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叶企孙和周培源教授的邀请,前往清华大学物理系担任教授,同时与何泽慧、彭桓武积极组建北平研究院原子学研究所。

1949年3月,郭沫若率团赴欧出席世界拥护和平大会。先期进京主持工作的李维汉,在怀仁堂专门约见钱三强,表示中央对原子核科学研究的重视,希望钱三强能好好筹划。根据钱三强的建议,在当时财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中央拨出5万美元,由钱三强带到国外购买核科学急需的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

新中国成立后,钱三强积极参加中国科学院的组建和调整工作,先后主持中国科学院计划局和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工作,并多次带队去国外参观、学习,对中国科学院的工作和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1954年1月,钱三强作为留学归来的高级知识分子光荣入党。郭沫若赠书祝贺,并挥毫写道:在科学领域内没有平安的道路可走,只有敢在崎岖小路上攀登不怕劳苦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两弹元勋23位成员谁还在世(原子弹之父钱三强)(5)

当时,我国的经济形势好转,但夹在两大阵营对峙之中,并且受到美国的核讹诈。毛泽东深知,在那个年代,要想不受别人欺负,不受别人威胁,不仅要有飞机、坦克,还要有原子弹。对此,毛泽东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研制核武器

1955年1月14日,周恩来亲自打电话请长钱三强、李四光到办公室,仔细询问了我国原子核科学研究的现状、人员、反应堆以及铀矿勘察状况。第二天,钱三强和李四光被请到丰泽园,参加专门讨论发展中国原子弹事业的会议。

毛泽东落座前同钱三强、李四光握手,笑着说:今天我们这些人当小学生,就原子能问题请你们来上一课。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哲学观点:物质是无限可分的,质子、中子也应该是可分的

两弹元勋23位成员谁还在世(原子弹之父钱三强)(6)

钱三强则从什么是原子、原子核、原子能讲起,还用自画的两张草图讲解了原子弹和氢弹的大体构造,并介绍了美、苏、英、法几个国家研制情况。

1956年,国家成立主管原子能工作的工业部,宋任穷任部长,钱三强为唯一一个科学家出身的副部长,兼任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1958年,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改名为原子能研究所,钱三强仍兼任所长。

原子弹研制工作正式启动后,钱三强主要负责的不是实际的研究工作,而是领导、组织、统筹工作,发挥的是战略科学家的作用。钱三强作为原子能研究所所长,广为吸引人才,很快聚集了一大批有能力、有理想、有奉献精神的专业人才,如邓稼先、王淦昌、彭桓武、朱光亚、周光召、于敏等,都是由钱三强点将到二机部的。

两弹元勋23位成员谁还在世(原子弹之父钱三强)(7)

二机部老部长宋任穷后来感慨地说:钱三强同志在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创建和发展中有独特的贡献,起到了别人起不了的作用。杨振宁则曾称赞,钱三强聘请邓稼先是真正有知人之明,能够与美国的格罗夫斯将军聘请奥本海默的功绩相媲美。

此外,朱光亚、彭桓武、王淦昌、程开甲、周光召等“两弹一星元勋”也都是钱三强邀请、推荐到二机部搞核武器研制的。比如于敏由钱三强亲自安排担任理论部副组长的,周光召由钱三强推荐到理论部担任副主任,彭桓武由钱三强推荐到核武所担任副所长。

钱三强虽然没有参加很多两弹研究的具体工作,但却肩负为底下的科学家们“出题”的重任。那么大一个工程,如果没有人把控全局,分清各个工程的轻重缓急,合理分配攻关任务,那么绝对不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完成。

事实上,钱三强不仅能出好题目,还亲自带领科学家们进行重大项目攻关。比如建造原子反应堆、研究点火装置、研究分离膜、研究真空阀门等等,钱三强都能凭借自己的科研经验为底下的研究人员指明方向。

两弹元勋23位成员谁还在世(原子弹之父钱三强)(8)

在钱三强和众多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第一座原子能反应堆于1958年建成。3年后,钱三强将从法国带回来的放射性废渣原料交给了王方定小组,王方定小组经过200多次实验,终于解决了点火装置问题。

然而,当我国第一颗原子弹顺利升空之时,钱三强已经被迫离开了领导队伍。其中原因比较复杂,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钱三强身上的“书生气”。钱三强是二机部的副部长,也是整个领导班子中唯一一个懂原子弹的核科学家。当时的钱三强当时不过40出头,与他共事的大多是战功卓著的军人。而钱三强向来实事求是、直来直去,处事不够圆滑,不少领导都觉得钱三强尾巴翘得太高。

在原子弹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试爆提上议程之时,钱三强意识到研究工作遭受了不少阻碍,其中有些来源于管理人员。因此,钱三强在一次会议上说:聂帅说他要当科学家的后勤部长。但我们有些支部书记不是这样。他们不积极帮助科学家解决困难,只知道看档案、搞运动,实际上是起了阻碍作用

两弹元勋23位成员谁还在世(原子弹之父钱三强)(9)

钱三强这番话一传出去,顿时引起了非常大的轰动,招来了非常多的批评。钱三强主动做了检讨,承认自己的话过于片面。但是,越来越多的非议扑面而来,甚至有人认为钱三强一直跟国外有联系,不利于保密。

事情越闹越大,周恩来委派聂荣臻到二机部传达他的意见。聂荣臻到了二机部后,痛心地说道:你们连钱三强都不相信,还能相信谁?

两弹元勋23位成员谁还在世(原子弹之父钱三强)(10)

在周恩来和聂荣臻的关心下,钱三强得到了保护,但仍渐渐淡出了领导团队。当原子弹升空之后举办的庆功宴上,也没有出现钱三强的身影。

之后,钱三强虽然一直在参加科研工作,继续为我国的科研事业贡献力量,但他和许多研究两弹一星的科学家一样,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比起其他的科学家,钱三强这位曾经的主帅因为在最后关头淡出领导团队,甚至比其他科学家要更加默默无闻。

1999年5月5日,张劲夫发表《请历史记住他们——关于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的回忆》一文,提醒人们记住为“两弹一星”事业做出伟大贡献的科学家们。张劲夫在文章中写道:

五六十年代,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国的工业化正在开展,我们的国力不强,科研力量不强,条件很艰苦,是真正的白手起家,是真正的创业。可是,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有中央的正确方针、政策,我们靠的是一批从国外回来的有高度爱国心的科学家,又靠他们带出一批年轻的科学家,他们靠的是一种崇高的精神,一种为了祖国富强而献身的精神,他们是“两弹一星”的真正功臣……我作为我国研制“两弹一星”的历史见证人之一,我能够在这里提到的人必是挂一漏万。我提议,让我们一起对为中国的“两弹一星”事业做出贡献的所有科学家、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军指战员致敬!向为了这一伟大事业而献身的同志表示深切的怀念与哀悼!

两弹元勋23位成员谁还在世(原子弹之父钱三强)(11)

聂荣臻的女儿聂力读完这篇文章之后,建议为“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颁奖授勋,表彰他们的突出事迹。聂力的建议得到了采纳,“两弹一星”元勋的评选活动迅速启动。

经过两个多月的遴选,名单初步敲定。之后,评选委员会召开一次会议对初步名单进行讨论。张劲夫作为研制“两弹一星”工程时期中科院的负责人,中顾委常委,国务委员,应邀参加会议。

张劲夫仔细看了名单,却没有发现钱三强的名字。对此,张劲夫感极为不妥。作为中科院当年的负责人,张劲夫对钱三强做出的贡献一清二楚。在《请历史记住他们——关于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的回忆》中,张劲夫便写道:

我们研制原子弹和氢弹,三强起了重要作用,功不可没……原子弹爆炸以后还要搞氢弹,而中国从原子弹到氢弹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个科研理论方案和课题是三强很早就提出来的。有人总认为三强自己没有参加具体的研究工作,我则认为如果没有他做学术组织工作,如果不是他十分内行地及早提出这些方案与课题,你怎么赶上和超过别人。他早就出了题目,我们早就动手了,早就把方案搞出来了……钱三强和中国科学院其他领导裴丽生、秦力生和谷雨等一起亲自率领工作组到东北、上海等地安排落实任务,广泛调动中国科学院的力量,在铀矿评价、采选、铀化学化工、铀同位素分离、扩散分离膜的研制及高效炸药等方面组织联合攻关,使许多关键问题得到解决,终于使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1964年10月16日爆炸成功。

两弹元勋23位成员谁还在世(原子弹之父钱三强)(12)

然而,“两弹一星”元勋名单上却没有钱三强。对此,张劲夫在会上动情地说:我要为三强说句公道话三强功不可没啊,这份名单没有他实在是极大的缺憾

最后,评选小组听取了张劲夫的意见,在名单上加上了钱三强的名字。

1999年9月18日,国家隆重表彰为“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国宝级科学家,并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元勋23位成员谁还在世(原子弹之父钱三强)(13)

谨以此文,向为国家的繁荣与富强苦心钻研、艰苦奋斗的科学家们致敬!他们是最可敬的人,是国之脊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