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江教育局慰问援藏教师(援藏援彝遂宁力量)(1)

2018年6月,凉山州全面吹响脱贫攻坚号角,大英县育才中学高中英语教师张清积极响应省委号召,带着襁褓中仅8个月的小儿子,告别了多病的父亲和刚上初一的大儿子,毅然前往凉山州盐源县民族中学,投身到援彝支教工作中。在盐源县民族中学担任高中英语教师期间,张清承担起了“启迪智慧,传播文明”的教育任务,从此,“一片爱心赴凉山、三尺讲台展芳华”,为彝乡孩子托起成长希望。

创新方式 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第一次教学检测时,我发现很多学生只做了选择题。”张清说,刚到盐源县,她便发现该校学生底子薄、基础差,学校专业教师缺乏,如何提升学生的英语成绩,是她援彝支教面对的最大挑战。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张清首先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积极推行以学生为中心、还课堂给学生的“动态课堂”教学模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帮助孩子重拾学习信心。其次,从习惯和方法上下功夫,采取评选单词默写冠军、“小朗读者”诵读等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功夫不负有心人。孩子们在她的引导下,逐渐爱上了英语,爱上了多彩的英语课堂,敢举手的多了,敢开口说的多了,敢参与活动的也多起来了,孩子们的成绩也在稳步提升。

“我以前英语考40多分,现在可以考到90多分了,目前还是班上的英语课代表。”高二(12)班学生毛兰开心地说。

2018-2019学年度,张清所任教班级学困生有效转化率达到75%以上,全班学生英语平均成绩提高了16分。孩子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大增,许多其他班的学生主动申请到她所教班级上英语课。援彝期间,结合日常教学工作,张清撰写的《新课改下民族地区英语教育的有效性》一文在国家级教育刊物发表,并获得一等奖。

支教更是“支心”。张清不仅关注学生的成绩,更想方设法去帮助他们改变命运。

为了让失学的何钊重返校园,张清多次翻山越岭去家访,并利用周末,邀请何钊到自己家里改善伙食。

在张清的关心下,何钊放弃了外出务工的念头,专心投入学习,如今还成了积极上进的学生会干部。

开拓进取 争做合格援彝教师

“我深知在盐源民中的时间并不长,所以我更加争分夺秒地关心我教过的每一个孩子。我要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升孩子们的成绩!我要用温柔的慈母之爱,润化叛逆的青春!”张清说:“我无悔当初的抉择,但愧对我挚爱的家人,以至于父亲支气管破裂住进重症监护室,我都不能侍疾在侧。为人子女、为人母亲、为人妻子,我是不合格的。但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援彝教师,我一定要做到合格。”

盐源县民族中学校长胡聪元说:“张清老师在工作中勇挑重担,服从安排,担任了高中两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同时,还兼任了学校办公室副主任等项工作,均出色完成了学校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2019年3月,她又兼任了学校2586名全寄宿制女学生管理工作,在管理过程中创新性培养学生生活习惯,规范有序的寄宿制管理工作为学校带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在教学工作中,她将遂宁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所教班级的成绩在同年级同学科排名中名列前茅。在生活中,她团结同事乐于助人、关爱学生,发挥了一名优秀支教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近两年来,张清努力克服生活上的种种困难,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援彝支教工作中。在完成日常教学的同时,积极探索第二课堂,丰富学生课后生活,组织本班学生排练舞蹈和合唱,让他们在不同的领域展示风采。在同级同科教师请假期间,她又主动承担本学科其他班教学任务,确保教学进度不被耽误。同时,为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她主动承担了本年级英语教研工作,共上了12节校内示范课,培训青年教师20余人次。

两年来,张清全身心投入到盐源县脱贫帮扶中,用实际行动,在盐源县书写教育情怀。

来源:全媒体记者 蒋亮

编辑:张霁雯

责编:林 敏

审核:冉启香

复审:周一帆

监制:杜 波

青白江教育局慰问援藏教师(援藏援彝遂宁力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