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下雨前小燕子为什么飞得那么低?”“孩子,那是因为下雨前空气潮湿,燕子翅膀上沾了水珠,变重了,所以飞不高!”“噢”

燕子身上有小黑虫(用科学破除迷信和谣言)(1)

“爸爸,下雨前飞虫为什么拼命扇动翅膀?”“这是因为飞虫想在下雨前赶回家,所以拼命扇动翅膀”“哦”

燕子身上有小黑虫(用科学破除迷信和谣言)(2)

用科学破除谣言,燕子低飞和飞虫嗡嗡和下雨的关系没那么简单。

我们从小知道的事情,已经根深蒂固地扎根在我们的意识当中,其中就有两件事,最是经不起推敲。


第一就是下雨之前燕子、麻雀和一些飞禽,总是飞得很低,人们总是想当然地以为是它们的翅膀吸收了潮湿空气中的水分,变重之后飞不高,其实事实完全不是如此。第二是下雨之前我们经常会看到蚂蚁搬家,甚至飞虫也全部匆匆忙忙,那么飞虫为什么飞得那么快,而且其飞行的声音也会那么响亮呢?除了蜜蜂等少数群居昆虫外,其它飞虫是很少有家的。

想知道的就接着往下看。

燕子身上有小黑虫(用科学破除迷信和谣言)(3)

其实降雨是地球上一种非常普遍的大气现象,冷热空气相遇之后,热空气爬升降温,冷空气下降升温。热空气中水分含量大,降温时就会析出饱和之后的水分,多余的水分就会以降水的形式,被强行从空气中剥离出来。

在降雨之前,冷暖空气的剧烈反应,会导致地区性的大气压强变化,而昆虫会感受到这种明显异于日常的变化,而且厚厚的云层会遮蔽太阳光,让以太阳光进行定位的昆虫产生混乱,所以昆虫在雨前的反常反应非常多。

燕子身上有小黑虫(用科学破除迷信和谣言)(4)

越是在高空,冷暖空气的交锋越剧烈,这种剧烈的交锋,是由于温度差的剧烈变化所引起的,冷暖空气交融的地方,就会成为降水的中心区域。空气的剧烈变化,越是高空,其反应越是剧烈,作为驾驭空气的飞禽来说,在高空会耗费太多体力与气流博弈。

我们看到的云卷云舒,就是这种剧烈交锋的表象。而越是靠近地面,这种变化越不明显,所以在低空飞行的飞禽,就会贴着地面飞行,这样可以节省很多的体力。靠近地面的区域,一般都是较重的冷空气,干燥的冷空气中的水分,是不足以在羽毛上凝结水珠的。

燕子身上有小黑虫(用科学破除迷信和谣言)(5)

鸟类飞行时剧烈的空气流动,鸟类飞行时散发的体温,也会阻止空气中的水分在羽毛上凝结成水珠的,所以,人们以为的鸟类因为湿身导致体重增加,因此低飞是完全错误的。

而我们常见的昆虫,虽然都有归巢性,但也绝不是所有的昆虫都有巢穴的。蚂蚁、蜜蜂等群居性的昆虫,自然会在气压变化剧烈之时早早归巢,而其它没有巢穴的昆虫,这个时候就会急急忙忙地寻找栖身之所,以躲避即将到来的暴风雨。

燕子身上有小黑虫(用科学破除迷信和谣言)(6)

空气中因为湿度的增大,声音的传播会更加迅速,也就是说,声音的衰减距离会变长,所以我们耳中传入的昆虫扇动翅膀的声音会被放大,这样的变化,很容易会被人耳分辨出来,就会造成雨前昆虫拼命闪动翅膀的假象。

在湿度较大的空气中飞行,其阻力也会增大,飞虫为了获得更大的速度和升力,也会增大对翅膀功能的输出,在湿润的空气中飞行,因为飞虫本身流线型的体型,不但不会降低速度,反而会变得更加迅速,你会发现雨前和雨后的飞虫,其飞行速度比起平时要快很多。

越是简单的现象,其中越是蕴藏着越多的科学道理,科普人就要善于从中挖掘线索,从而破除迷信和谣言。

我是耕读,一位平常的科普人,希望为你解答关于科学的疑惑,欢迎关注探讨。


欢迎点赞/关注/转发/


作者简介

耕读祁连,西北汉子,立足乡土,专注科普、三农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