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沙雪良)今年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持续深化4.0版营商环境改革深入推进“证照分离”和告知承诺制,坚决清除隐性壁垒,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退出壁垒因素?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退出壁垒因素
新京报讯(记者 沙雪良)今年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持续深化4.0版营商环境改革。深入推进“证照分离”和告知承诺制,坚决清除隐性壁垒。
隐性壁垒是什么?坚决清除隐性壁垒难在哪里?如何才能实现?
近年来,包括北京在内,全国各地大力推行“放管服”改革,行政审批事项不断精简、简化。有专家介绍,对企业的调研表明,与审批是否简便相比,企业更关心市场准入问题,而市场准入问题的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就是“隐性壁垒”,或者叫隐性门槛。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国情调研室主任吕艳滨认为,隐性壁垒是相对于显性壁垒而言的,是指与政策法规等明确禁止市场准入等措施而言的限制投资、市场准入等的措施不同,在行政审批中设置各种不合理条件、要求企业履行繁琐不必要的手续、提供多余的证明材料等。
近年来,各级政府在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清理了大量的行政审批事项,对现存的审批事项也注意通过优化流程、减少不必要程序和证明材料等方式清除隐形壁垒。
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秘书长、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王敬波介绍,在现实中,隐性壁垒还存在这样一种情况:比如政府或者国企,为规避风险,在招标中倾向于选择国企,而在行政审批中则更加严格去把握。同时,正由于缺乏明文规定,所以隐性壁垒事实上是比较难以破除的。
吕艳滨认为,清除隐性壁垒的难点在于,一方面要彻底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给企业经营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则是要彻底打破官僚主义,各级政府必须切实站在企业和群众办事角度去审视自身工作,革除不规范不合理的流程、规定。
去年年中,《北京市提升新服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印发,针对隐性门槛问题,提出要全面梳理与行政审批相关的各类隐性管理问题清单。
近几年,北京市持续简政放权,大幅精简行政审批事项、申请材料、办理时限,全面推行行政审批标准化,取消了一批兜底性条款。
为什么还有企业市民反映办事难?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个重要原因是与行政审批相关的评估、评审、核查、登记等环节存在隐性门槛,出现办不通、办不顺的问题,使改革成果在部分领域“看得见”却“摸不着”。企业群众办事涉及从政策公开到执行的全过程,比如中介市场的服务问题、市区办事标准不统一问题等,都影响办事人的体验感。
就此,《行动方案》要求分类清理与行政审批相关的隐性事项,将对政策公布不及时、不到位,审批标准不一致、不清晰,办理环节不透明、不规范等现象进行清理规范,分类分批破除影响企业准入和准营隐性壁垒,真正为企业打开方便之门。
有专家分析,隐性壁垒的存在,与长期以来的治理理念、监管手段、思维惯性等有关。北京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决清除隐性壁垒”体现了政府的决心。
新京报记者 沙雪良
编辑 张畅
,